sponsored links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物理現象時空

嶽 湧 強 著

內容提要:本文講述了宇宙數學的產生以及形成的過程;同時講述了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的新發現。

一、 宇宙與數學繫結研究

宇宙數學繫結在一起研究,既可以用數學去研究宇宙,又可以用宇宙去研究數學。

採用數學去研究宇宙,得到的是數學宇宙;採用宇宙去研究數學,得到的是宇宙數學

數學宇宙不是傳統的宇宙;宇宙數學不是傳統的數學。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上圖就是數學宇宙繫結圖。圖中數學對應1(紅色部分),宇宙對應多層次(藍色部分)。多層次1繫結,就是宇宙數學繫結。

二、 依據宇宙去研究數學1

依據宇宙多層次結構去研究數學的“1”。因為宇宙內部包含多層次,所以數學+1軸內部也包含多層次。藍色三角形內的1就是數學+1軸內部分解的多層次的1。

“+1軸”的內部包含多層次的“1”(例如1個太陽系、1個銀河系…),也就是說數學的“1”內部包含多層次的結構,並且多層次都是“1”。

上圖是以“+1軸”為例去展開“1”的內部結構圖,用來說明數學1與宇宙是相同的結構。

1、圖中豎軸用“+1軸”表示,“+1軸”代表“1”的整體,也是宇宙的整體。在“+1軸”整體的內部包含多層次的“1A”,見圖中1A藍色大三角。

在三角形內部是多層次的“1A”,把1A多層次採用不同的宇宙層次去標識,例如1銀河系、1太陽系、1原子…。

2、“+1軸”可以分解三次,見圖中三個藍色三角形(1A、1B、1C)。

+1軸第一次分解得到1A(藍色大三角);把1A的其中一層進一步分解,就是第二次分解,得到1B(藍色中三角);把1B的其中一層進一步分解,就是第三次分解,得到1C(藍色小三角)。

3、每個三角形都是多個層次,見圖中1A(大三角)的多層次影象、1B(中三角)的多層次影象、1C(小三角)的多層次影象。

4、三個藍色三角形都是“+1軸”內部的多層次的結構。

5、三個三角形內部的每個層次的“1”都是一個單元

例如1A(大三角)中的多層次,包括:…1個銀河系單元(1銀河系)、1個太陽系單元(1太陽系)、1個原子體系單元(1原子)…。

例如1B(中三角)中的多層次,包括:1個氫原子單元(1B氫)、1個氦原子單元(1B氦)、1個鋰原子單元(1B鋰)、1個硼原子單元(1B硼)…等等。

例如1C(小三角)中的多層次,包含1個氫同位素單元(1C氕),1個氫同位素單元(1C氘),1個氫同位素單元(1C氚)。

5、單元代表一個完整的體系,三個三角形中的1都是一個完整的單元

“單元”是指宇宙的單元,“1”是指數學的單元,這兩個單元的結合就是把數學宇宙結合。把數學單元宇宙單元結合後,就變成一個單元,就是同一個事物,就是同義詞。也就是說“1”就是單元單元就是“1”。

6、宇宙數學傳統數學。這裡數學1的內部可以分解出來多層次結構,是按照宇宙真實結構去定義的數學,所以稱為“宇宙數學”。而傳統的數學1內部沒有多層次結構。

7、本理論採用“1”內部的多層次結構數學,是依據宇宙的實際結構去定義的數學,所以稱為結構數學。本來理論的數學不是傳統的數學。

注:圖中只畫出+1軸內部結構圖;沒有畫出 -1軸、+i軸、-i軸的內部結構圖,-1軸、+i軸、-i軸的內部結構圖與+1軸雷同,使用的時候再畫圖。

三、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

1. 宇宙數學的多層次

1A(大三角):大三角中每一個1,都是宇宙的1個事物,例如1個太陽系,1個銀河系…,這就是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

1B(中三角):中三角中每一個1,都是宇宙的一個事物。例如1個氫原子,1個氦原子…。

1C(小三角);小三角中每一個1,都是宇宙的一個事物。例如1個氫同位素氕,1個氫同位素氘,1個氫同位素氚…。

2. 宇宙數學的三次分解

1A(大三角)代表1第一次分解出來的事物;

1B(中三角)代表1第二次分解出來的事物;

1C(小三角)代表1第三次分解出來的事物。

3. 三角都是多個層次

1A(大三角)是多層次,是1第一次分解出來的多層次事物;

1B(中三角)是多層次,是1第二次分解出來的多層次事物;

1C(小三角)是多層次,是1第三次分解出來的多層次事物。

4. 注:多層次是指每一次分解的結果都是多個層次,三次分解是指分解的操作有三次。不要把多層次與三次分解混為一談。

四、 宇宙數學的三次分解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1. 第一次分解

“+1軸”第一次分解得到“1A”,見上圖中的1A(大三角)圖,其中1A(大三角)是從無限大宇宙到無限小粒子之間的所有層次。層次有很多個,不是三個;分解只進行三次,不是很多次。

1A(大三角)中的每一層的1是一個事物,例如1原子、1太陽系、1銀河系…,它們都是1A(大三角)內部的1。

2. 第二次分解

例如:1A原子(大三角)層次可以進一步分解成1B(中三角)。中三角內部每一個1,都是一個事物(化學元素),例如:1B氫、1B氦、1B鋰、1B鈹、1B硼、1B碳、、1B氮、1B氧、1B氟…。

3. 第三次分解

1B(中三角)內部每一個1(化學元素),都可以進一步分解出來1C(小三角)。

1c(小三角)內部每一個1都是一個同位素,例如1氫同位素氕、1氫同位素氘、1氫同位素氚。

4. 放大三次“1”

見上圖中右上“區域性放大”圖。

三次分解,本質是1放大了三次。如果把+1軸內部分解出來1A看成第一次放大,那麼從1A內部分解出來1B就看成第二次放大,從1B內部進一步分解出來1C就看成第三次放大。+1軸內部進行了三次放大才能看到三次分解的宇宙結構。

5. 數學與宇宙

依據宇宙去量身打造數學,這樣的數學稱為宇宙數學。因為宇宙數學是根據宇宙量身打造的數學,所以宇宙數學用來研究宇宙就特別好用。傳統數學是依據萬物量身打造的,用在萬物上特別適合,如果用在宇宙上就不適合。

以下說明如何利用真實的宇宙去建立宇宙數學

五、 單元與“1”

1、數學的“1”可以代表最大的1個單元(例如1個無限大宇宙單元),也可以代表最小的單元(例如一個無限小粒子),並且可以代表從無限大到無限小之間的所有層次的單元

2、只有把數學宇宙結合一起去研究,才能發現1的內部有多層次的“1”結構。

3、假如不把數學和宇宙結合一起去研究,就不會發現1內部有多層次的結構。研究1內部多層次結構的數學,稱為結構數學,而傳統的數學1內部沒有多層次結構。

4、宇宙數學多層次的“1”都不相同,例如:1原子、1太陽系、1銀河系…,這些1都不相同。也就是說宇宙數學的1都不相同,採用大量不同的“1”,共同去組建了宇宙數學。這是因為宇宙單元是不同的,所以1也不同。

5、傳統數學中的“1”都是相同的,研究相同的“1”之間的數量關係。傳統數學是把“1”之外不斷的增加1,從而向外擴展出來各種“數”(2、3、4、5、6、7、8、9…),採用大量不同的“數”去組建傳統的數學。顯然傳統數學是“1”外部的數學。

6、“1”的內部結構是宇宙數學;在“1”的外部是傳統數學。“1”的內外是界線。

以下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的新發現:

六、 單元與萬物

單元之間是萬物,例如見圖1A中從1原子到1太陽系之間是萬物。宇宙有多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是單元,而單元之間都是萬物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1. 不同層次的“1”之間的關係

例如:小一層次的1原子單元(原子),其在太陽系中所有原子數量的總和就是大一層次的1太陽系單元。也就是說,小一層次的1單元乘以其數量等於大一層次的1單元,這就是不同層次的單元之間的關係。例如:

1原子×N原子的數量=1太陽系,

1恆星×N恆星的數量=1銀河系,

……

2. 數量與物體

假如數量比大一層次的單元數量少,那麼這個數量不足以組成大一層次的單元“1”,只能組成“物體”。

例如:數量眾多的原子組成一棟大樓,但是組成大樓的原子數量與組成太陽系的原子數量相比實在太少,所以這個數量的原子不足以用來組建整個太陽系這個單元,只能用來組成物體。例如人、動物、植物、食品、汽車、鉛筆等等,這些事物的原子數量太少,只能用來組成這些事物,不能用來組去建大一層次的單元

上圖是採用各種“數量”去組成物體的圖,圖中心的數軸刻度採用原子的個數,因為數量太大,所以採用指數表示(10n)。(見上圖)

3. 單元1與萬物(數量)的比例

例如:太陽系是單元,太陽集中了太陽系全部質量的99.8%,只有不到0.2%散落在太陽系的空間裡,在太陽系單元與原子單元之間,散落的數量比例非常小(0.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單元在組建宇宙的重要性也佔到99.8%,萬物(數量)佔到0.2%。(見下圖),圖中顯示單元之間才是萬物的位置

宇宙數學用到宇宙的99.8%上,傳統數學只用到宇宙的0.2%上。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因為真實的單元佔99.8%,萬物只佔0.2%,所以宇宙主要是單元構成,萬物幾乎可以忽略。

因為單元佔比99.8%,所以單元就是宇宙的代名詞,萬物就像雜質一樣的存在,萬物對於組建宇宙沒有貢獻。

可見,宇宙是很純淨的,幾乎全部都是採用“1”組成,雜質(數量)的含量非常少。

所以1單元的地位非常高,數量處於雜質的地位,即數量沒有地位。

因為傳統科學研究的是萬物,沒有去研究宇宙的主要部分,而是去研究的雜質(萬物)。研究的物件不對,所以至今沒有研究出來宇宙。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真實的宇宙是多層次的1,其它“數”幾乎都不存在,可見宇宙是多麼簡單,就是多層次的“1”而已。

傳統科學萬物卻告訴我們宇宙極其複雜,難以理解。其實,那是因為傳統科學只去研究雜質(萬物),沒有去研究宇宙的主體部分。是科學研究雜質誤導我們把宇宙想象成了萬物那樣複雜。

因此宇宙數學傳統數學重要很多。

4. 單元與萬物所在的位置圖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發現,單元萬物的位置不同: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七、 單元與數量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的新發現,透過對新發現的總結,可以弄清宇宙的設計理念。

數量都在單元之間的空隙位置,這些數量非常少(0.2%)。也就是說“1”(99.8%)數量不是平等的地位。單元“1”的地位非常高(99.8%),是組成宇宙的主要材料;而數量(0.2%)只不過是新增劑,是輔助的“材料”,不要把單元數量平等看待。

1. 宇宙的想法:

萬物都是因為其數量比組建大一層次單元所需要的數量,不足以組建大一層次單元,無奈之下才去組成本層次的萬物。假如數量足夠用來去組建大一層單元,就不會去組建萬物了,也就是說組成萬物是無奈之舉。

2. 宇宙的行為:

數量比大一層次的時候,去組成萬物;當數量正好等於大一層次單元的時候,去組建大一層次單元

單元是指組成這個體系的最小單位,如果再小,就不足以形成這個單元了,就變成萬物了。從單元的角度看數量數量相當於製造單元時候的下腳料,或相當於單元打碎後產生的碎片。

3. 宇宙的使命:

零星散落的單元,在沒有組成大一層次單元之前,先聚集一起變成物體,大量物體又進一步聚集在一起變成更大的物體,最終才能組建成單元。萬物聚集的使命是去組建單元,而不是去組建萬物。例如:木星周圍散落的碎石帶,這些小碎片聚集變成大碎片,最終目的是變成木星的衛星。可見,數量只是單元形成之前的過渡階段,是形成單元之前的孕育過程,不是最終形態。宇宙的使命是製造單元而不是萬物。

4. 從組建宇宙的重要性來看:

單元數量重要,“1”(佔比99.8%)比“數量”(佔比0.2%)重要。宇宙首先組建單元,再把零散的數量進一步“捏合”去孕育單元

5. 單元與萬物交錯排列(

單元都在宇宙的骨架位置,萬物躲在骨架之間的空隙處。因為二者的地位天壤之別。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6. 單元的“蒸發”

單元的周圍可以“蒸發”出來少數小單元,這些小單元的數量不多,可以用來組建萬物。例如銀河系(大單元)中心向外蒸發出來恆星(小單元)。例如太陽系(大單元)的中心(太陽),可以蒸發出來原子(小單元),這些小單元(原子)可以聚集出來物體,最後聚整合行星。

也可以說,單元蒸發出來萬物1蒸發出來數量

7. 宇宙的設計思想

宇宙的整體採用單元設計,把單元作為框架,在單元之間的空隙,用萬物去填充。透過把宇宙的主體框架單元萬物分開理解,才能真正理解宇宙大廈設計藍圖,才能明白宇宙的設計意圖。

顯然,宇宙的設計藍圖比什麼都重要!因為各門學科只不過是宇宙設計藍圖中的幾個碎片而已!還缺少大量碎片才能拼接出來宇宙的設計藍圖。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設計這個世界的?對於這個元素、那個(光)譜(萬物)我不感興趣!我想知道它(上帝)的思想,其它都是細節問題。

8. 宇宙大廈的真實設計

宇宙大廈的設計既不是雜亂無章的,也不是無限均勻的,更不是複雜的。而是採用多層次的“1”(單元)去設計,1單元之間“蒸發”出來“萬物”(數量)。

9. 其它

(1)萬物(數量是極其複雜的至今也不知道都有多少種類的萬物,也永遠研究不完萬物。但是,單元1是簡單的。

幸虧,宇宙採用了簡單的單元去設計,而沒有采用複雜的萬物去設計。

(2)當數量的時候,數量就是萬物,這是結合宇宙實際去把數量萬物繫結一起。

把“1”與單元繫結變成一個事物,“1”與單元就是同義詞。把數量萬物繫結變成一個事物,數量和萬物也是同義詞。

把“1”與單元繫結,就是把宇宙數學與宇宙的單元繫結。把數量萬物繫結,就是把傳統數學萬物繫結。

因為數量(萬物)比“1”(單元)複雜太多,所以傳統數學比宇宙數學複雜很多。

八、 單元是多層次的

化學說宇宙是原子單元組成的,其實這是因為化學只是看到了原子那個層次的單元,沒有看到其它層次的單元。假如化學看到了其它層次的單元,就會說宇宙由多層次單元去組成。

只有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才能發現宇宙是多層次單元。這就是採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帶來的優點。單憑化學是無法看到宇宙多層次單元的。

見下圖,圖中所有的1都是單元,這不是化學能夠看到的單元!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九、 萬物是多層次的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發現:萬物是多層次的。

因為單元是多層次的,所以夾在單元之間的萬物也是多層次的。不同層次的單元不同,組成物體所採用的單元也不同,其中每一層次都採用自己的單元去組成自己的物體,這就是物體有不同層次的根源。

1. 太陽系的物體

地球表面採用原子去組成物體。例如動物、植物、礦物、各種生活用品、城市、高山、大海、空氣等所有事物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因為它們都在1太陽系單元與1原子單元之間,並且採用較小的1原子單元去組成物體

2. 銀河系的物體

在星系中,採用恆星去組成物體。當恆星的數量不足以組成星系的時候,恆星組成的只能是物體,只是這個物體不是原子構成,而是由恆星構成的物體。見下圖:圖中的渦旋的轉動臂狀的物體就是由恆星組成的物體。這裡,星系是大單元,恆星是小單元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3. 超大星系的物體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在更大太空中,採用星系去組成雲霧狀(物體)見上圖:圖中左下部分不規則形狀的雲霧是由星系去組成的,其中暗紅色的雲霧是由極多個互相靠近的星系構成。這裡,超大星系是大單元,星系是小單元

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圖中,每個亮點是一個星系,數量眾多的星系緊密靠近連線在一起組成暗黃色的形狀,這就是由星系去組成的物體的形狀。

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其中藍色眼睛的部分就是採用大量星系去組成的眼睛形狀的物體。整體看起來像眼睛,只是這個眼睛採用了星系去組成的,不是採用原子去組成的眼睛。

對於超大星系來說,銀河系就是組成物體單元,相當於地球上用原子去組成的物體

見下圖,圖中上部分是用星系去組成的物體;圖中下部分是用原子去組成的物體。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4. 萬物是多層次

原子組成的物體,太陽系組成的物體,銀河系組成的物體…,每一個層次都可以組成物體,只是採用的單元不同而已,即不同單元可以組成不同的物體。就像單元多層次那樣,萬物也是多層次的。

單元多層萬物多層的位置見下圖,其中每一層都採用小一層的單元數量去組成萬物。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十、 單元與萬物的區別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才能發現單元萬物的區別。

1. 用途不同

單元是專門用來描述宇宙框架的,萬物不是用來描述宇宙框架的。傳統的科學是研究萬物的科學,是專門用來描述具體事物的,不是用來描述單元的科學。本理論是研究宇宙單元的科學,不是研究萬物的科學。

因此單元萬物是截然不同的。

2. 數學不同

因為組成萬物的小單元數量太少,都沒有達到組成大單元數量,所以數量不能用來去描述單元

反過來,也不能採用“1”去描述萬物,只能採用“數量”去描述萬物

也就是說,不同的“材料”用在不同的地方。例如“1”是用來製造單元的“材料”,數量是用來製造萬物的材料。所以具體事物都採用數量去描述的;而宇宙只能使用1單元去描述,不能把兩種材料亂用。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十一、 傳統數學與宇宙數學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才能發現二者的區別。

1、傳統數學,因為沒有跨層次去研究,僅僅在同一層次內部研究事物,所以傳統的數學是研究數量的數學,而不是研究單元的數學。宇宙數學是研究單元的數學,而不是研究數量的數學。

見下圖,傳統數學所在的位置是太陽系與原子之間的位置。就是因為這個位置,傳統數學才專門去研究萬物沒有去研究單元的,因為傳統數學所在的位置決定了它去研究什麼物件。您不可能讓數學脫離實際憑空產生出來,因為數學起源於萬物,當然就是萬物的數學,不可能是單元的數學!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2、位置決定了傳統數學只研究萬物,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單元,所以傳統數學採用1外部、2、3、4、5、6、7、8、9…等各種數去研究萬物。這就是為什麼傳統數學採用各種的原因。

3、假如從數的內部看,其它數“2、3、4、5、6、7、8、9…”是無法看到內部多層次的結構。只有“1”是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這時,才能發現“1”具有特殊性,它與其它“數”完全不同。

4、宇宙數學之所以去研究1單元的內部結構,即1內部。是依據“多層次單元”這個研究物件產生的,特殊的研究物件產生了針對單元的數學,從而形成了宇宙數學。這是因為單元在宇宙中的位置決定的。

而傳統數學在宇宙中的位置決定了它不去研究1的內部結構,只研究1的外部,即1外部。

5、二者研究的1不同,1的定義是不同的。傳統數學把1不斷增加1得到2、3、4、5、6、7、8、9…,在“1”的外部擴展出來其它“數”,獲得這些“數”的目的是去計量萬物,而不是去計量宇宙的多層次單元。因為萬物根本不需要單元,只需要“數量”。所以傳統數學沒有去研究“1”的內部結構。

6、宇宙數學專門去研究1內部的多層次單元,採用“1”的內部單元去研究宇宙的多層次單元,根本不需要研究萬物,所以不能採用其它數(2、3、4、5、6、7、8、9…)去研究單元。

7、傳統數學是根據萬物量身打造的,所以特別適合研究萬物。宇宙數學是根據單元量身打造的,所以特別適合研究宇宙。

8、傳統數學繫結萬物,宇宙數學繫結單元。宇宙數學與傳統數學是交錯排列的。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圖:傳統數學與宇宙數學所在的位置圖

9、宇宙數學是1內部的數學,傳統數學是1外部的數學。傳統數學研究萬物,宇宙數學研究的是單元。

10、研究單元的學科。在所有學科中,只有化學研究單元的內部結構,但是,很遺憾化學沒有把單元當成數學的1單元去研究,而是把單元重新起個名字——原子,錯失了建立宇宙數學的良機。

十二、 骨骼與肌肉

1、單元是骨架,萬物是肌肉。這是為了方便理解。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2、多層次的排骨、多層次的肌肉。

見上圖,排骨之間設計肌肉,就像吃的排骨那樣。

3、“1”分解出來多層次的“1”單元是宇宙的主體構架(排骨),而層次之間的數量萬物(肌肉)。

4、擬人化看宇宙:上圖就是把宇宙擬人化,用單元去作骨架(相當於人體的排骨),用萬物去做肌肉(相當於人體的肌肉),以便理解宇宙的構造。

5、從數學角度看宇宙:“1”內部有多層次的1單元,這些1單元去組建了宇宙框架,用數量去填充框架的空隙。

6、從宇宙角度看:宇宙採用多層次的單元設計,單元之間填充萬物。

7、宇宙與數學。

當採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時,可以採用數學“分解”出來萬物的方法去建立宇宙體系,從而弄清宇宙的設計、製造萬物的原理。這就是藉助數學去研究宇宙的方法,其實各門學科都是利用數學去研究事物。假如沒有數學,我們很難去研究宇宙,也無法理解宇宙。數學相當於研究宇宙的工具。這就是數學宇宙的意義。

十三、 單元的頻寬

單元的厚度就是單元的頻寬。頻寬的位置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宇宙多層次,其中每一層次的厚度就是這一層的頻寬,可以用該層中的最大單元與最小單元之比來表示。

1A層次的頻寬,例如,太陽系層次(恆星層次)的頻寬,最大恆星與最小恆星之比約3000倍。

1B層次的頻寬,最大原子與最小原子之比約300倍。

1C層次的頻寬,最大同位素與最小同位素之比約3倍。

單元的頻寬是用來放置單元的空間,也就是說所有的單元都要放在頻寬裡面,不能放在外面!這些是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才能才發現的,傳統的數學做不到!

十四、 層次之間的間隔寬度

上圖中單元之間的間隔就是間隔寬度,間隔寬度是大一層次的單元與小一層次的單元半徑之比。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1 太陽系與原子體系比值是間隔的寬度,比值約是1056,見上圖。

2 銀河系與太陽系比值是間隔的寬度,比值約是1012。

3 可觀測宇宙與銀河系比值是間隔的寬度,比值約是1011。

間隔的寬度是用來放置萬物的空間。也就是說,萬物必須放在間隔寬度裡面,不能放在外面!這是萬物的專用位置。只有利用宇宙數學才能發現這些,傳統數學做不到。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圖中這些都是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才發現的。

十五、 真實的單元多層次圖

假如按照實際單元的半徑去排列多層次的宇宙,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十六、 分解三次真實案例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1. 從1A層次分解出

…1個超大星系單元、1個銀河系單元、1太陽系單元、1原子單元、1基本粒子單元…。

2. 從1B層次分解出

1個氫原子單元、1個氦原子單元、1個鋰原子單元、1個鈹原子單元、1個硼原子單元、1個碳原子單元、1個氮原子單元、1個氧原子單元、1個氟原子單元、1個氯原子單元、1個氖原子單元…108種原子單元。

3、從1C層次分解出

氫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氦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鋰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鈹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硼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碳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氮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氧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氯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氟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氖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108種原子同位素多個單元。

十七、 大三角形內套小三角形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見上圖,儘管在圖中把大三角、中三角、小三角分開畫的,但是真實的宇宙是:大三角形內部包含中三角形,中三角形內部包含小三角形。也就是說:大三角形內部套中三角形,中三角形內部套小三角形,是一層套一層的套娃結構。

“1A”是上大下小的三角形;“1B”是上大下小的三角形;“1C”也是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可見宇宙設計是“對稱”的物理思想。

為什麼三角形上大下小呢?因為“1A”是從無限大層次到無限小粒子層次排列,所以是上大下小三角形;“1B”是從最大原子108號向下到最小1號氫原子排列,所以是上大下小三角形;“1C”是從氫最大同位素向最小同位素排列,所以是上大下小三角形。

十八、 一層套一層的真實單元

1. 大層次單元內部套小層次的單元

真實的宇宙是…銀河系單元內部套太陽系單元,太陽系單元內部套原子單元…,多層次單元是一層套一層的套娃結構。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2. 單元是空腔結構

單元是用小一層的空腔結構去組成大一層的空腔結構,例如原子是空腔結構,原子組成的太陽系是空腔結構,太陽系組成的銀河系也是空腔的結構,銀河系組成的超星系還是空腔的結構。真實的多層次的宇宙單元是一層套一層的空腔,沒有實體單元。只有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後才能發現“單元是空腔結構”,傳統數學發現不了這些。

十九、 小層次單元與大層次單元之間真實的關係

1銀河系=1恆星×N恆星數量

1太陽系=1原子×N原子數量

1原子體系=1基本粒子×N基本粒子數量

見下圖右邊不同層次1之間的關係: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上圖中說明,大一層次單元內部包含小一層次單元,所以小一層次單元才能組合成大一層次單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真實的宇宙是大單元內部套小單元,是一層套一層的結構,而不是畫圖那樣分解的結構。

二十、 “0”分解出來宇宙萬物

1. 多層次的宇宙萬物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1) 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從0分解出來+1宇宙和-1宇宙。

注:最新實驗證明,真空(就是數學的0),可以分解出來正負粒子(就是數學的+1、-1),說明0分解出來+1宇宙和-1宇宙是真實的。

(2)其中+1宇宙分解出來多層次宇宙單元1。

(3)在多層次單元之間,每一層的間隔都是萬物。因為間隔太小所以就把萬物畫在外面,見圖中下半部分。

(4)每一層間隔,都是1單元×N數量去組成萬物,這裡N代表不同事物的數量。

(5)宇宙是多層次的萬物

採用1太陽系去組成萬物,見圖中天體世界的事物

採用1原子去組成的萬物,見圖下面中部的宏觀世界的事物。

採用1基本粒子去組成的萬物,見圖下面右邊的微觀世界的事物。

2. 一層宇宙萬物圖

常見的萬物都在太陽系單元與原子單元之間,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以上是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的一個層次的結果,傳統數學做不到。

二十一、 “0”宇宙分解出來各門學科

假如研究原子,就會產生研究原子的方法,就會產生研究原子的科學理論;假如研究銀河系,就會產生研究銀河系的方法,就會產生研究天體的科學理論;假如研究基本粒子,就會產生研究基本粒子的方法,就會產生基本粒子的科學理論…。顯然,只要確定了研究物件,就會得到研究方法,就會得到科學理論。

只要找到各門學科的研究物件,就可以根據研究的物件獲得研究方法,根據研究方法就可以獲得這個學科的理論。各門學科已經根據研究物件、研究方法建立起來了理論,已經完成了從研究物件理論之間的工作,所缺少的就是從“0”到研究物件之間的路線圖。下圖就是從“0”到各門學科的研究物件之間的路線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圖中:

1、從“0”宇宙整體之中選擇“1”,從1分解產生多層次(見圖中的多層次圖),從多層次1A之中選擇“太陽系、銀河系、超大星系…”,得到“天體物理”;

2、從多層次1A之中選擇“基本粒子”,得到“基本粒子物理學”;

3、若從多層次1A之中選擇“原子”,則可以得到以下各門學科:

①:

從“原子”之中,選擇“化學”;

從“化學”之中,選擇“有機化學”

從“有機化學”之中,選擇“生物化學”;

從“生物化學”之中,選擇“生物”;

從“生物”之中,選擇“”;

從“人”之中,選擇“歷史”;

從“歷史”之中,選擇其中一段“歷史”;

從一段“歷史”之中,選擇“工業、農業、商業、藝術…”。

從“原子”之中,選擇“化學”;

從“化學”之中,選擇“無機化學”;

從“無機化學”之中,選擇“地球化學”;

從“地球化學”之中,選擇“地殼”;

從“地殼”之中,選擇“地質學”;

從“地質學”之中,選擇“地理、地貌”。

從“原子”選擇組成太陽系,從太陽系之中選擇行星,從九大行星之中選擇地球

從地球之中選擇大氣層,得到關於從大氣層之中的各門學科氣象學航空…。

從地球表面選擇海洋,得到關於海洋的各門學科;

從地球表面選擇陸地,得到關於陸地的各門學科;

從地球外部選擇太空,得到關於航天的各門學科。

……

從“原子”組成“分子”,從“分子”組成“物體”。從物體之中研究物理關係,從物理關係之中選擇物理變化、物理規律,得到關於“物理”的各門學科。

各門學科都從一個“0”分解出來,其實就是從“一個”事物分解出來各門學科的理論,就是統一理論,因為從“0”開始,向上到了極限,所以又叫終極理論。

以上是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得出各門學科的結果,傳統數學做不到。

二十二、 “0”宇宙分解出“1”宇宙

這裡主要說明“1”與“0”之間的關係問題。

1. 替換。

把“1”多層次宇宙圖中的“1”,分別替換成+1、-1、+i、-i,得到四個“1”宇宙圖。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2. 簡化。

在上圖中,左邊的+1圖,可以簡化為右邊的-1圖、+i圖、-i圖。

3. 組合。

根據0=(+1)+(-1);0=(+i)+(-i)把4個圖進行組合,見下圖。

把+1與-1對稱,上下組合;(上半圖)

把+i與-i對稱,左右組合;(下半圖右邊)

把1與i正交,得到組合圖(下半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4. 變換。

以上操作可以實現0與1之間變換。

二十三、 圖解釋:

1、 當4個宇宙合併一起就是0宇宙:(0=(+1)+(-1);0=(+i)+(-i)),見上圖左下。

2、本來1的多層次是平行的,見上圖左上。假如從更大的視角看,即從“0”整體去看,這些平行的線其實是圓弧的區域性(圖中深藍與淺藍結合形成1個圓)。假如從整體去看,它們都是圓(0),是多層次的0,這就是0的內部多層次結構圖。也就是說宇宙的整體是一層套一層的圓,根本沒有1。只有從區域性看宇宙,才有1單元,才有1單元的多層次,也就是說1單元的多層次來源於“0”的區域性。

3、採用各門學科分別去理解宇宙

以下是從不同學科去看0的多層次結構圖的含義,其中分別採用:數學、哲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的語言去理解“0”的內部結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4、完整的宇宙。

也就是說,“1”分解出來宇宙萬物,其實還是小範圍看問題,真實的宇宙是更大的範疇“0宇宙”,“1”宇宙只是其中四分之一。只有從“0”研究宇宙,才能真正的看到宇宙的全貌;只有從宇宙的全貌,才能真正的去認識宇宙;只有真正的認識宇宙,才能豎立正確的宇宙觀點,才能找到真正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的找到科學定律,才能真正的找到宇宙萬物的統一規律。所以宇宙數學只能從“0”開始組建,不能從“1”組建,因為從“1”組建太狹隘、太侷限,只有從“0”組建宇宙數學,才能真正找到宇宙數學的真諦!

也就是說宇宙數學是從“0”開始的,宇宙萬物也是從“0”開始的。前面論述的“1宇宙數學”、“1宇宙”只是講解的案例而已,不要把它們作為全部去理解,那樣您就看不到全部,您的認識也達不到最高點

5、融會貫通。

用各門學科的語言分別去理解同一個事物(宇宙),可以實現各門學科融會貫通,這就是如何把各門學科統一的方法。各門學科的概念可以採用這個方法統一;各門學科的定律可以採用這個方法統一;各門學科的理論可以採用這個方法統一。這個時候您就明白為什麼要去尋找宇宙設計圖的真正原因了,因為透過宇宙設計、製造出來萬物的體系圖,可以概念統一、定律統一、各門學科統一,可以全部人類知識統一。所以,請您試想,還有什麼比宇宙設計圖更重要呢?

6、結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宇宙數學的多層次結構完全相同,宇宙萬物與數學內部結構一一對應。

也就是說,數學宇宙的化身,或者說是宇宙的照片。如果弄清了宇宙的數學結構,那麼就弄清了宇宙的基本結構。反過來說,如果弄清了宇宙的基本結構,那麼就弄清了數學內部的結構。

二十四、 數學與宇宙繫結總結

第一步:利用宇宙去研究數學,得到宇宙數學。

第二步:利用宇宙數學去研究宇宙,得出宇宙的“單元”對應構架與“數量”對應萬物

第三步:利用宇宙的單元去組成宇宙的骨架,利用數量去組成萬物,把傳統數學與萬物繫結,把宇宙數學與單元繫結。

第四步:利用數學宇宙去研究宇宙的框架設計,利用傳統數學去研究宇宙的萬物

第五步:利用宇宙的框架設計與輔料去研究宇宙數學與傳統數學。

第六步:利用數學把“1”宇宙去組合成“0”宇宙,對宇宙進行全面認識,對宇宙進行完整的理解。

第七步:利用數學“0”分解出來宇宙萬物的家族體系,去統一各門學科。

第八步:利用各門學科去進一步研究宇宙,更清晰的理解宇宙萬物。

第九步:利用對宇宙的全貌理解,進一步去探索更大的世界,這樣人類歷史賦予21世紀的任務就可以完成了。

數學宇宙放在一起互相理解對方,互相研究對方,反覆多次,就能清晰的展現出來宇宙設計的數學原理,這就是宇宙與數學繫結一起帶來的優點。

利用數學去研究宇宙,能獲得對宇宙的認識提高;利用宇宙認識的提高,又能去重新研究數學,獲得對數學認識的提高;利用數學認識的提高,又能去重新研究宇宙…。

這樣反覆研究對方,相互多次提高認識,就是人類研究宇宙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把數學宇宙繫結,相互研究對方,相互加深對對方的理解。

數學與宇宙反覆一個週期,認識上升一步;反覆多個週期,認識上升多步。這就是哲學所說的螺旋式上升,見下圖。

《自然宇宙之數學原理》的數學宇宙

圖中是宇宙數學,其中數學每轉一週,對數學的理解就上升一步;宇宙每轉一週,對宇宙的理解就上升一步。

注:儘管傳統數學也是與萬物繫結研究的,但是萬物宇宙來說沒有貢獻,所以傳統數學對研究宇宙沒有貢獻。因此傳統數學不在以上圖中。

分類: 美食
時間: 2022-02-12

相關文章

炒蒜薹,直接下鍋是不行的,要想蒜薹翠綠又脆嫩,還得多做1步

炒蒜薹,直接下鍋是不行的,要想蒜薹翠綠又脆嫩,還得多做1步
炒蒜薹,直接下鍋是不行的,要想蒜薹翠綠又脆嫩,還得多做1步 有沒有人喜歡吃蒜薹呀?蔬菜的種類有很多,但是眾口難調,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蔬菜.蒜薹就是我喜歡的蔬菜之一,脆嫩爽口,鮮香美味,吃著有一股獨特 ...

入秋了,3道蒸菜收藏好,每天換著花樣做,營養高易消化,太香了

入秋了,3道蒸菜收藏好,每天換著花樣做,營養高易消化,太香了
導語:入秋了,3道蒸菜收藏好,每天換著花樣做,營養高易消化,太香了! 俗話說得好"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閒品歲月,慢煮時光,在每一碗人間煙火中暢享人生,便是最好的生活.大家好, ...

醬泡五彩椒怎樣做脆辣入味不軟癟?醬香濃郁,好吃到能當零食吃

醬泡五彩椒怎樣做脆辣入味不軟癟?醬香濃郁,好吃到能當零食吃
導語:醬泡五彩椒怎樣做脆辣入味不軟癟?醬香濃郁,好吃到停不下來,不能吃辣的不要輕易嘗試,因為太辣了. 酸.甜.辣這三種口味你喜歡哪一種呢?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選擇吃辣的,其實我以前也不吃辣,但是我 ...

​炒豬肝有技巧,不要焯水!炒前多做兩步,豬肝嫩滑不腥,好吃

​炒豬肝有技巧,不要焯水!炒前多做兩步,豬肝嫩滑不腥,好吃
導語:炒豬肝有技巧,不要焯水!炒前多做兩步,豬肝嫩滑不腥,好吃 炒豬肝這麼做,嫩滑不腥,比焯水再炒好吃多了,分享詳細做法 豬的渾身都是寶,每一處都有用武之地,只要經過精心烹飪都可以做出很好的味道和口感 ...

炒粉條易成坨怎麼辦?炒前多做一步,粉條不成坨,爽滑口感好

炒粉條易成坨怎麼辦?炒前多做一步,粉條不成坨,爽滑口感好
導語:炒粉條易成坨怎麼辦?炒前多做一步,粉條不成坨,爽滑口感好 炒粉條總是成坨?教您"2招",粉條不成坨,口感好味道好 粉條很多人喜歡吃,像街邊的酸辣粉,正是粉條製作的,酸酸辣辣的 ...

做紅燒肉,燉前多做2步,出鍋後色澤紅亮,香而不膩,教您做法

做紅燒肉,燉前多做2步,出鍋後色澤紅亮,香而不膩,教您做法
導語:做紅燒肉,燉前多做2步,出鍋後色澤紅亮,香而不膩,教您做法 紅燒肉一直很受歡迎,在許多人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一道十分解饞的菜餚,在過去只有擺宴席的時候才能見到它,如今生活好了,想吃我們就自己做吧 ...

秋天又該做辣椒醬了!學會這個做法,香辣解饞,老乾媽都不想買了

秋天又該做辣椒醬了!學會這個做法,香辣解饞,老乾媽都不想買了
秋天又該做辣椒醬了!學會這個做法,香辣解饞,老乾媽都不想買了 在文人墨客的眼裡,秋天是傷感的,隨著溫度越來越低,草木開始凋零.萬物蕭條,然後進入漫長寒冷的冬季,但在我眼裡秋天是個美好的季節,因為大自然 ...

蒸紅薯,牢記別直接上鍋蒸了,多做2步,紅薯香甜鮮嫩,真好吃

蒸紅薯,牢記別直接上鍋蒸了,多做2步,紅薯香甜鮮嫩,真好吃
歡迎大家觀看二姐這篇蒸紅薯,牢記別直接上鍋蒸了,多做2步的文章.本圖文為二姐美食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與抄襲.如果有美食方面的想法,歡迎大家和我交流!二姐美食,教你做家常美味. 二姐心得之蒸紅薯,牢記別直 ...

涼拌腐竹,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2個小技巧,香辣爽口,特好吃

涼拌腐竹,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2個小技巧,香辣爽口,特好吃
涼拌腐竹,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2個小技巧,香辣爽口,特好吃.涼拌家常腐竹,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腐竹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和豐富的蛋白質,口感吃起來清香爽口,豆香味十足,很受人們的歡迎.腐竹屬於傳統的食品, ...

天冷了,教你在家做大盤雞拌麵,麻辣嫩滑,勁道入味,好吃到舔碗
導語:天冷了,教你在家做大盤雞拌麵,麻辣嫩滑,勁道入味,好吃到舔碗 最近氣溫跳崖式下降,十一之前穿短袖都熱,現在出門,幾乎人人都穿上了秋天的外套.天氣涼了,總想吃點熱乎的飯菜,作為北方人,我最喜歡在天 ...

孜然肉片這樣做,一口咬下去滿滿的燒烤味,焦香脆口,香辣下飯

孜然肉片這樣做,一口咬下去滿滿的燒烤味,焦香脆口,香辣下飯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不是烤肉勝似烤肉的"孜然肉片"的做法,香酥入味,一口咬下濃濃的燒烤味,既可以當做小零食又可以當做下酒菜,有喜歡的趕緊學一下. 食材:五花肉 輔料:小蔥.香菜.大蔥 ...

鍋包肉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學會這個做法,焦香酥脆,酸甜可口

鍋包肉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學會這個做法,焦香酥脆,酸甜可口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鍋包肉"的家常做法,肉片經過一次復炸,口感更焦酥,烹飪時裹滿醬汁,酸甜脆爽,味道色香味俱全,有喜歡的趕緊學一下. 食材:豬裡脊肉 輔料:雞蛋.土豆澱粉 調料:食 ...

中秋別做月餅了,試試這點心,香酥好吃,造型應景,還無需模具

中秋別做月餅了,試試這點心,香酥好吃,造型應景,還無需模具
又準備到一年中秋節,每年這時候就是月餅大量上市的時候,還沒到中秋節當天就吃膩了.確實,千篇一律的月餅哪有吃不厭的理由,不如做點其他的小點心來試試,為了給老家的小朋友們準備伴手禮,我做了這款玉兔雪酥,簡 ...

降雨又降溫,晚上我給家人做這道鮮美燉菜,暖胃驅寒還特別下飯

降雨又降溫,晚上我給家人做這道鮮美燉菜,暖胃驅寒還特別下飯
深秋裡的週一工作日,清晨的北京還不到5度,真是有了冷的感覺,恍惚間彷彿從夏天一下邁進了冬天.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北方是最難熬的,距離供暖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趕上天氣晴朗的時候,室內還比較舒適,而遇到陰 ...

四四方方的裝修太常規了,家裡這6個地方多做一步處理,高階美學

四四方方的裝修太常規了,家裡這6個地方多做一步處理,高階美學
想要裝修得更有設計感?這裡就不得不提弧形元素了,當裝修遇上弧形元素,新家處處有驚喜,可以堪稱高階美學了!在現在的裝修專案中,也遇到越來越多的業主要選擇這樣裝. ①玄關櫃 換鞋凳上方特地設計個弧形造型, ...

一口就能喜歡的麻辣魚,地不地道不知道,但這樣做卻能撩倒你的胃

一口就能喜歡的麻辣魚,地不地道不知道,但這樣做卻能撩倒你的胃
秋天的第一次麻辣魚:這世上有兩種味道讓人慾罷不能-那就是讓舌尖躁動起來的"麻+辣"味道. 一鍋鮮嫩的魚,幾盤葷素,咕嘟翻滾的鍋底冒著絲絲熱氣,不僅是嘴巴的喜歡,心情更是跟著愉悅起來 ...

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只需多做一步就可以了

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只需多做一步就可以了
山西省中醫院腫瘤三科 王志雲 菠菜配豆腐 從前認為菠菜不可與豆腐一起吃,理由只有一個: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會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沉澱,引起人體結石病.然而,這種說法卻沒有看到問題的另一個方面―――菠菜 ...

炒荷蘭豆時,不要直接下鍋了,學會這樣做,口感鮮嫩脆爽,太香了

炒荷蘭豆時,不要直接下鍋了,學會這樣做,口感鮮嫩脆爽,太香了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各位老饕大家好!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荷蘭豆.荷蘭豆現在是大家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它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它的名字雖然叫荷蘭豆,但是它的原產地卻不是荷蘭,而是在泰國和緬甸的邊界,它是由 ...

香芋燜飯怎樣做才好吃?原來這樣做才是正確做法,比白米飯香百倍

香芋燜飯怎樣做才好吃?原來這樣做才是正確做法,比白米飯香百倍
導語:小玉與你分享廣東家常菜,香芋燜飯的做法,原來這樣做更美味,愛吃香芋的一定不要錯過 香芋燜飯,對我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承載了我孩時不可多得的美食記憶.小時候,每年到立秋的時候,我們老家有一 ...

廚師長炒的長豆角一週都吃不膩,脆嫩入味又下飯,學會自己在家做

廚師長炒的長豆角一週都吃不膩,脆嫩入味又下飯,學會自己在家做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美極長豆角"的家常做法,豆角一般我們都是短切,這道菜是切長段,再搭配五花肉烹飪,長豆角除了浸滿五花肉的鮮香,還能吸收湯汁的營養,脆嫩入味好吃又下飯,有喜歡的趕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