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總而言之,大氣科學就是要透過研究大氣現象,來探索大氣運動和演變的規律,以便人類能夠更好地生活。
在很多時候,大家對大氣科學的印象,恐怕就全部體現在一幅衛星雲圖以及一段天氣預報之中。但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在此之外,防災減災、氣象保障等很多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都是大氣科學的研究內容。
比如,在農業領域,預測到農耕時節雨季的持續時間,將對農業生產部門、農民的播種活動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新能源領域,要使風能、太陽能能夠順利開發,也需要對大氣環境進行評估和測算;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大氣科學還能監測長期的氣候變化,為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生態問題、甚至緩解自然與人類的惡性迴圈提供力所能及的智慧。
總而言之,大氣科學就是要透過研究大氣現象,來探索大氣運動和演變的規律,以便人類能夠更好地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依靠科學的觀測方式來得到真實的資料,更要依靠嚴密的邏輯來得出合理的結論。比如要探索氣流的運動規律,如果把目光只侷限於大氣層將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因為氣流的形成與運動,在大氣層中只是表象,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個地區的地勢地貌、水源狀況、光照溫差等因素。因此,大氣科學的研究視角,是整個地球系統。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版本本科專業目錄,大氣科學是隸屬於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其下設有兩個基本專業:大氣科學專業和應用氣象學專業。大氣科學專業側重於研究與學術,應用氣象學則側重於氣象預測和應用,尤其是在農業生產、航空航天等方面的應用。總體上這兩個專業在本科階段課程差異不大,本科學制均為四年,但從招生人數上看,大氣科學專業是應用氣象學的3-5倍。因此,本文主要介紹的也是大氣科學專業。
在課程設定上,大氣科學專業本科期間要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統計、大學物理、計算方法等公共基礎課。此外,還要學習流體力學、計算大氣物理學基礎、大氣動力學基礎、天氣學、雲物理學導論、大氣探測學原理、衛星氣象學、大氣化學等專業課程。
其中,流體力學和大氣動力學基礎難度較高,存在很多技巧性知識,需要依靠老師的傳道授業,但也需要自身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在老師引導之下主動思考會事半功倍;其餘課程如大氣物理學基礎、雲物理學導論和大氣探測學原理整體不難,但涉及的概念較多,要求一定的記憶能力。此外,大氣科學主要的研究方式是透過大型計算機進行資料建模和運。
因此,結合所學課程,如果對數學、物理心懷恐懼或者存在無法克服的短板,則不建議報考大氣科學專業。
總的來說,一方面,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對大氣要素的精準預測要求越來越高,大氣科學炙手可熱;另一方面,全球變暖、極端天氣的持續以及頻繁出現也讓世界各國不得不重視大氣科學的研究。
因此,大氣科學同樣是一個揹負使命的專業。如果你對自然感興趣,對人類有情懷,那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畢業以後,可以進入各地的氣象業務部門。此外,研究機構、航空、農業、海洋、環境等行業也會需要大氣科學專業學生,比如民航氣象臺、軍隊氣象臺等。
但必須要說的是,開設大氣科學專業的院校並不多,大氣科學專業每年全國的招生人數大概在1500-2000人左右,不同院校的錄取分數差別也比較大。因此,一定要合理評估自身分數與院校投檔線、專業錄取分數線之間的差距,準確填報。
同時,提醒關注薪酬大於愛好的同學審慎填報此專業。如前所述,大氣科學可以為愛好這一領域的人帶來很多新奇的體驗,但是其就業方向以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為主,要想透過此專業來發家致富,走的路將遠遠不止四年。
要點總結:
1.大氣科學透過研究大氣現象,來探索大氣運動和演變的規律,以更好地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服務;
2.大氣科學的研究視角是整個地球系統,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給學生帶來很多新奇的體驗;
3.大氣科學專業對數學和物理的水平要求較高,同時要求一定的記憶能力;
4.大氣科學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專業,適合對自然和生態有興趣的同學報考,將來就業也不失安穩。
下期預告:
下一講我們將帶來大氣科學的院校篇。我們下一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