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用深度生成模型搞科學發現,是不少AI大牛最近的研究新動向。
就在最新一屆ICLR 2022上,包括Max Welling和Regina Barzilay等大牛,都將會參與一場關於深度生成模型的大討論。
深度生成模型(Deep Generative Models),也就是深度神經網路結合生成模型,後者是利用計算機合成自然語言、圖片等資料的模型。典型深度生成模型代表包括VAE、GAN等。
沒錯,這是最新ICLR 2022的Workshop,Yoshua Bengio也會作為組織者之一參與其中。
所以,這場討論會究竟有哪些關於深度生成模型的討論?
AI大牛們又會做什麼樣的最新研究分享?
一起來看看。
韋靈思和AAAI百萬美元大獎得主都來了
今年的研討會上,不少大牛都會發表與深度生成模型(DGM)相關的演講。
如果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不少大牛的最新研究方向,都與DGM+自然科學發現相關。
例如著名AI大牛韋靈思(Max Welling)。
作為阿姆斯特丹大學的教授,Max Welling曾擔任高通技術副總裁,在Google Scholar上的引用次數達到67000+,H指數80。
事實上,他正是著名深度生成模型變分自動編碼器(VAE)的提出者之一。
就在去年,他宣佈加入微軟研究院(MSR),用AI的方法研究分子模擬。
在這次研討會上,他也會做與深度生成模型在分子模擬方向上應用的主題演講,介紹在微軟的一些研究成果。
又例如來自MIT CSAIL的教授Regina Barzilay教授。
她開發了用來早期預警和防治乳腺癌、開發抗生素等藥物的ML模型,並於2022年獲得世界最大AI學會AAAI頒發的首屆AAAI Squirrel AI獎 (官網稱是“AI諾貝爾獎”),並獲百萬美元獎金。
Regina Barzilay曾在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獲得本科學位,隨後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並在康奈爾大學做了一年博士後研究。
在這次workshop上,她同樣會做分子領域相關的研究報告。
此外,還有同樣來自MIT CSAIL的Allen Zhong,最近就做了用深度生成模型解蛋白質結構的相關研究,這次的最新演講,也會與此相關;
馬里蘭大學Pratyush Tiwary教授的研究與化學相關,這次演講的內容則與用深度生成模型做分子動力學研究相關;
而來自DeepMind的Shakir Mohamed,最近則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發表了用深度生成模型做天氣預測相關的論文。
當然,除了這些主題演講以外,這次的研討話題也包括深度生成模型的理論和其他應用方向的探討。
上一屆有不少大牛投稿
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Yoshua Bengio從特邀演講嘉賓變成了組織者之一。
這次的組織者中,既有DGM+自然科學應用方向相關的,也有專注DGM自身理論研究的。
例如畢業於喬治梅森大學的杜沅豈,研究方向就與深度生成模型、蛋白質結構預測等生物方向相關;MIT助理教授Yoon Kim則更重視深度生成模型在NLP領域的應用……
在上一屆ICLR 2019 Workshop上,同樣有不少大牛參與投稿。
包括UC伯克利計算機教授Trevor Darrell (賈揚清曾經在團隊中開發了Caffe),斯坦福教授Stefano Ermon和Michael S. Bernstein,MIT教授Antonio Torralba等,都在這次Workshop上提交了深度生成模型相關的論文。
研究方向也是五花八門,從GAN到自動編碼器相關的理論研究,或是深度生成模型在各領域的應用等,都有涉及。
現在,最新一屆的ICLR 2022研討會,截至2月25日前都還可以提交論文。
對深度生成模型方向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戳下方地址投稿了~
投稿地址:
https://openreview.net/group?id=ICLR.cc/2022/Workshop/DGM4HSD
ICLR 2022 Workshop介紹:
https://deep-gen-struct.github.io/
參考連結:
[1]https://deep-gen-struct.github.io/iclr2019/papers.html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ji_Bousso_Dieng
[3]https://people.csail.mit.edu/zhonge/
[4]https://yuanqidu.github.io/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