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人多地少、資源短缺的太平洋島國,國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但人口總量卻高達1.263億(2019年),農產品自產不足,比如蔬菜、大豆、玉米等,嚴重依賴進口。
受地形條件的限制,日本在發展農業方面優勢不足,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80%左右,耕地面積萎縮,農產品自給率低。然而,日本的水稻卻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自給率常年超過96%,基本可以滿足國內需求。
而在中國,水稻的自給率常年保持在100%以上,播種面積多達2900多萬公頃,總產量2.1億噸。但考慮到日本的國情條件,水稻生產能實現自給自足確實不容易,背後的原因值得深究。
日本水稻的產量為什麼這麼高?
水稻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中國和日本的農業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所不同的是,日本水稻的總產量一直在走下坡路,上世紀60年代末的總產量曾超過1400萬噸,2013年驟降到861萬噸,2019年進一步減少到776萬噸。
首先要問一個問題,日本稻米的單產量不斷升高,總產量為何卻在下降?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水稻的種植面積在迅速減少。
上世紀70~80年代,日本的勞動力結構悄然發生鉅變,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人口大幅下降。由於高齡人口不便從事農業等高強度專案,因此傳統水稻的種植戶不斷流失。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顯示:日本水稻種植戶的數量比上世紀60年代下降了70.6%。伴隨著勞動力的流失,稻米的種植面積也從2000年的176萬公頃一路減少到2019年的146萬公頃,降幅高達17%。
不過,日本稻米也有值得稱道之處:
- 一是生產效率高,機械化普及範圍廣;
- 二是商品率高,約40%是超市出售,30%是直銷和網路銷售,生產的稻米多用於市場流通;
- 三是單產不斷提高,而且品質好,消費和流通方式對我國都具有啟示意義。
日本水稻的畝產量有多少斤?
上世紀60年代,日本水稻平均不動面積為310萬h㎡,總產量1250萬噸,平均單產為3980公斤/公頃,平均下來就是530斤/畝。此後,日本農業部門大面積推廣優質水稻品種,水稻單產連年攀升。
2000~2014年,在播種面積只有170萬h㎡的情況下,總產量達到了870萬噸,平均單產5278公斤/公頃,即704斤/畝。近年來,日本水稻的畝產量穩中有增,基本穩定在800~900斤左右,以2018年為例,畝產量為889斤/畝。
而在我國,水稻無論是單產還是總產都比日本更高,雜交水稻的推廣在背後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國內標準,水稻畝產量600~1000斤屬於低產,畝產1000~1200斤才屬於高產,日本水稻的畝產量放在我國並不算高,甚至有些“拖後腿”。
從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來看,2021年我國稻穀總產量為2.1億噸,播種面積2992萬公頃,平均畝產量約為7113.4公斤/公頃,也就是948斤/畝。
當然了,以上所說的都是平均畝產量。如果拋開平均值來看極大值,那麼無論是我國還是日本,都能拿出非常亮眼的成績。日本在80年代曾啟動過超級水稻計劃,目標就是突破2000斤的畝產量,至今沒有獲得成功,但1000斤以上的畝產量不在少數。
而在我國,袁隆平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為提高水稻畝產量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在1996年開展了超級水稻的育種專案,並在2014年10月獲得成功,實測畝產量高達2053斤。2018年10月,袁隆平團隊再奪高產,河北省矽谷農科院的雜交稻示範基地獲得了2406斤的畝產量,再次重新整理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高紀錄。
我國水稻產量雖超過日本,但質量卻是短板
無論是水稻單產還是總產,我國都明顯超過日本,但日本水稻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大米的品質。
日本水稻的品質離不開品種改良。在每一個水稻品種的選育中,品質始終是第一評價標準,粳稻品種優中選優,具有不俗的商品效能。資料顯示,日本的商品化稻米已發展到250多個品種,其中越光是種植面積最廣的優質水稻品種。
越光稻米是享譽世界的優質大米,口感香糯,堊白度低於1%,蛋白質含量達6.4%,直鏈澱粉含量小於20%,稻米粘度高,削鹼值低,外觀和口感都均屬上乘。
除了越光稻米以外,日本的優質品種還有一見鍾情、陽之光、秋田小町、七星等,但這些品種在播種比例上明顯不及越光。自2014年以來,越光稻米常年霸榜,種植面積佔比穩定在36%以上,比排在第二位的一見鍾情高出了25~27個百分點。
而在國內,能獲得高產的水稻品種更受育種專家的青睞,“口感好”並不是育種的首選方向。對農戶而言,水稻的產量越高,就意味著收入越高,因此農藥、化肥的使用往往過量,結果就是導致水稻質量下降,難以實現高階化,整體效益並不高。
客觀來看,日本的水稻種植對我國確實有可借鑑之處,比如:重視高品質稻米的選育,提高水稻產品的經濟價值。另一方面,日本的稻作機械化也可圈可點,農機裝置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早在1975年,日本就確立了稻作機械化生產體系,逐漸實現了從耕整地、插秧到收割的全程機械化。以插秧為例,日本在平原播苗區已基本實現了機械插秧,毯苗機插的播種面積就達到了97%以上。
而在我國多個省區,受地形等因素的限制,人工插秧還是主流,勞動力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應當向日本的先進經驗看齊。
總結
日本水稻的平均畝產量目前已達到800~900斤,但由於播種面積減少,總產量仍然呈下降趨勢。我國水稻的平均畝產量為900~1000斤,高產地塊可達2000斤以上,屢次創下世界單產的最高紀錄。
客觀來看,中國和日本的水稻種植各有優劣,我國的優勢在於單產量和總產量,而日本水稻的優勢則在於品質和經濟效益。在提升水稻的商品率上,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國學習借鑑,這也是幫助農戶增產增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