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聯網2月15日電,據歐聯通訊社報道,一項新的研究警告,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河流含有潛在毒性水平的非處方藥和處方藥。研究人員對全球258條河流進行了取樣,累計測得61種藥物存在。在25.7%的取樣點,至少一種物質濃度高於被認為對水生生物安全濃度,因此被認為具有潛在毒性。
河流中廢棄藥物正在威脅世界健康。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道,在潛在有害濃度下發現的汙染物,包括普萘洛爾、磺胺甲惡唑、環丙沙星和氯雷他定等藥物。但最常檢測到的活性藥物成分是咖啡因、抗癲癇藥卡馬西平和抗高血糖藥二甲雙胍。藥物痕跡從人類排洩物流向自然環境。
這項新的研究是由約克大學的約翰·威爾金森(John Wilkinson)博士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進行的。威爾金森博士說,二十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藥物會進入水生環境,在那裡它們可能會影響活生物體的生物學。
威爾金森表示,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我們在監測這些汙染物時沒有很好的代表性,幾乎所有的資料都集中在北美、西歐等少數幾個地區。透過我們的專案,我們對藥物在水生環境中的全球分佈的瞭解已大大增強。
在這項研究中,威爾金森博士和他的同事分析了遍佈各大洲104個國家的258條河流沿線1052個地點的61種活性藥物成分的濃度。據研究小組稱,其中36個國家的河流此前從未接受過藥物監測。除馬耳他之外,所有歐盟成員國都開展了取樣活動,由於該國缺少河流,馬耳他沒有被包括在內。
研究最廣泛的國家是美國。在這裡,研究人員沿著8個州,科羅拉多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愛荷華州、密蘇里州、內華達州、紐約州和得克薩斯州的29條河流對81個取樣點進行了監測。總樣本代表了全球4714億人的藥物指紋。
這項研究包括對人類影響廣泛的取樣點,從委內瑞拉的一個亞諾曼村到地球上一些人口最多的城市,包括德里、首爾、紐約和倫敦等。對樣本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南美洲站點的累積空氣汙染指數最高,巴基斯坦拉合爾的平均累積濃度最高,其次是玻利維亞的拉巴斯,第三是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
研究指出,四分之一的取樣點至少有一種空氣汙染指數超過了被認為對水生生物安全的水平,或者與抗微生物耐藥性有關,當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適應並進化以應對旨在殺死它們的現代化學物質,成為超強的超級細菌時。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專家們發現,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是中低收入國家,這些地區的廢水和廢物管理基礎設施較差。高水平的藥品汙染與中位年齡高的地區,以及當地的高失業率和貧困率有著最積極的聯絡。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到2050年,這些超級細菌每年將導致1000萬人死亡,並給全球經濟帶來累計100萬億美元的負擔。(應永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