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軟X射線源示意圖。雲南天文臺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人員發現超軟X射線源天箭座V的連續軌道光變曲線存在奇特的無規律變化,首次揭示了射線源周圍很可能存在分佈不均勻的星周物質和不規則的物質損失。同時分析了其中心密近雙星系統的軌道週期變化,給出了物質轉移率的大致範圍。(來源:科技日報)
●一些慢性疼痛患者經常要與體重鬥爭。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近日刊載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這個現象的一種解釋,即當一個人經歷疼痛時,大腦中負責快樂的區域會受到影響。這項發現可能揭示了慢性疼痛與飲食行為改變相關的生理機制,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肥胖的發展。(來源:新華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海燕教授、陳泉副教授團隊基於資料驅動原理,開闢出一條全新的蛋白質從頭設計路線,在蛋白質設計這一前沿科技領域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為工業酶、生物材料、生物醫藥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關成果北京時間2月10日發表於《自然》。(來源:光明日報)
●德國烏爾姆大學醫院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一項新研究發現,接種新冠疫苗不僅可有效預防新冠重症發生,還可能起到抑制其他冠狀病毒的作用,幫助人們對抗普通感冒等疾病。(來源:新華社)
圖據論文
●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將使非洲海岸周圍面臨洪水破壞風險的遺址地數量增加3倍以上。到2050年,將有190多個遺址可能處於危險之中。近日,南非開普敦大學的Nicholas Simpson和同事繪製了非洲海岸213處自然遺址和71處文化遺址的地圖,這些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或拉姆薩爾國際溼地公約認可。(來源:科學網)
自主遊泳的人造魚的示意圖。圖源:Credit to Keel Yong Lee, Sung-Jin Park, David G. Matthews, George Lauder, Kevin Kit Parker
●美國哈佛大學與埃默裡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人類幹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製造出一種完全自主的“人造魚”。這種生物混合裝置同時包含生物和人工部分,能透過心肌收縮,在水中游泳超過100天。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由活肌肉細胞製成的人造心臟,併為研究心律失常等心臟病提供平臺。相關論文1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綜合自科技日報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