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了篇文章,寫了全流道集熱器在採暖應用方面的一些心得。有業內同行指出,全流道集熱器串聯極限僅3塊,不利於大面積安裝,說真空管集熱器20組縱向大串聯一點問題都沒有,同時我建議採用變頻泵,省的電費還沒有變頻泵和普通泵的差值大,亦有同行稱他做的管板式集熱器25塊大串聯,已正常執行兩年。同行的這些探討指正,我非常感謝。在太陽能採暖系統中,省錢是第一目的,我建議採用變頻泵的做法確實不夠理智,因為變頻泵要比普通泵貴很多,到太陽能集熱器報廢時,省的電費還不夠二者的差價。但對於真空管集熱器20組縱向大串聯和管板式集熱器25塊縱向大串聯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我們研究太陽能光熱利用的目的是啥?不就是為了儘量壓低太陽能光熱利用的初裝成本及安全性嗎?我們知道,只有當太陽入時光和集熱器達到90℃夾角時,所能接受的大陽輻射量最大。太陽的高度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停變化的,理想狀態下的太陽能集熱器安裝應該有追日系統,但是目前追日系統造價太高,並不適合日前民用光熱市場應用。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太陽高度的變化,因為由此帶來的集熱器得熱量變化高達30%,為了儘可能多的提高太陽能集熱器的得熱量,我們通常會根據側重用熱季節選擇最佳的集熱器安裝傾角。
真空管集熱器採暖
如果是冬季用熱,真空管橫排聯箱的最佳安裝傾角為當地緯度+3度,平板集熱器的最佳安裝傾角為當地緯度+10度。如果是夏季用熱,真空管橫排聯箱的最佳安裝傾角為當地緯度-3度,平板集熱器的最佳安裝傾角為當地緯度-10度。如果是全年用熱,則真空管橫排聯箱和平板集熱器的最佳安裝傾角均為當地緯度。20組橫排聯箱或25塊管板式平板集熱器縱向大串聯,其安裝傾角連夏季用熱最佳安裝傾角都遠遠達不到,單塊集熱器的得熱量可想而知,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原本你安裝3組集熱器就能滿足需求了,現在採用這種角度安裝,至少得安裝4組。
我們知道,集熱器的集熱功率與流經集熱器內的液體的溫度有關,液體溫度越低,集熱器的集熱功率超大,20組真空管橫排聯箱或25塊管板式平板集熱器縱向大串聯,除了冷水進水端的前幾塊集熱器集熱效率較高外,後面的集熱器,集熱功率還有多少呢?有效得熱量又是多少呢?當然只要水的流速足夠高,20組真空管橫排聯箱集熱器或25塊管板式平板集熱器縱向大串聯,其單組集熱器的集熱功率和有效得熱量是可以做到和單組放置的集熱器的集熱功率、有效得熱量相等的,但問題是這個泵的功率得多大呀?靠近冷水進水端的最初幾塊集熱器能不能承受住這個壓力呢?管板式平板集熱器還好說,因為它本來就是承壓的,可以承受0.8MPa的執行壓力,真空管集熱器呢?
我做的全流道集熱器採暖是按45度安裝傾角安裝的,縱向串聯塊數為3塊。按照這個傾度,真空管橫排聯箱集熱器或管板式平板集熱器串聯安裝的話,又能安裝幾組呢(前提是可以安全使用)?在高緯度地區,冬季採暖用的太陽能集熱器最佳傾角比這個傾角還要高很多。
任何集熱器都有短板和應用侷限性,包括到現在還沒有國家標準的全流道集熱器和我們正在開發中的背流式集熱器,我們能做的,只是不斷的摸索應用,然後改進產品,使其集熱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使用壽命更長,價效比更高。太陽能採暖系統應該儘量簡單化,唯有這樣,才能降低投資成本和系統故障率,我做的這套全流道集熱器採暖系統,管道沒有安裝電磁閥或止回閥,亦沒有管道加熱裝置,有熱量集熱迴圈泵開啟,沒熱量了集熱迴圈泵關閉,集熱器及管道中的水流回水箱,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