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也叫上元節。這一天,人們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耍龍燈……比過年還熱鬧!最重要的是它是男女情人約會的節日,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連七夕節都要靠邊站。詩經女孩今日帶來5首詩詞我們來一起感受一下這熱鬧的氛圍!
1、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首先說元宵節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儀式。“一年明月打頭圓”,正月十五,進入新年後的第一次月圓。從朔日到望日,新月逐漸豐滿,渾圓的月亮在墨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格外清亮。自古圓月即被賦予團圓、圓滿的意象,正月十五的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更寄予了人們的美好祝願。我們看歐陽修的這首詞: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 宋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宵節的場景,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倆人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於言表。
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溼”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2、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宋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為什麼說這一天是中國的情人節呢?因為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婚姻大事也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結婚以前根本沒有可能見到夫君一面!但是一年中只有一次機會可以呀,這個機會就是元宵節,女子這一天可以藉著賞花燈的名義出來和意中人見面!
這首詞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在洶湧人潮中,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朝思暮想的姑娘!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未曾離去!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
後世呢,將美人形象比喻成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更是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3、周邦彥 《解語花·上元》
風消焰蠟,露浥紅蓮,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 宋 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要問什麼時候最相思,那指定是最熱鬧的時候最相思, 越熱鬧的節日越相思。
你看這首詞上闕寫景多麼美麗:蠟燭在風中燃燒,夜露浸溼了花燈,街市上燈光交相對映。皎潔月光照著屋瓦,淡淡的雲層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飄然欲下。衣裳是多麼精緻素雅,南國少女個個都細腰如掐。大街小巷簫鼓喧騰,人影攢動,條條路上幽香陣陣。
下闕就寫自己想起了那個姑娘,不由想起當年京城的燈夜,千家萬戶張燈結綵如同白晝。姑娘們笑盈盈出門遊賞,香車上不時有人丟下羅帕。有緣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馬相隨塵土飛灑。今年的京城想必依舊,只是我舊日的情懷已全衰謝。為什麼呢?那儘可由讀者自己去補充或設想,作者卻不再饒舌了。眼看鐘漏輕移時間不早,趕快乘車回去吧,任憑人們去盡情歌舞玩耍。
4、毛滂 《踏莎行·元夕》
撥雪尋春,燒燈續晝。暗香院落梅開後。無端夜色慾遮春,天教月上官橋柳。
花市無塵,朱門如繡。嬌雲瑞霧籠星斗。沈香火冷小妝殘,半衾輕夢濃如酒。
——宋 毛滂 《踏莎行·元夕》
這一年的元宵節正好是大雪過後,上闕重點寫景:你看我們撥開積雪尋找初春的跡象,點亮燈火延續白日。梅花落後,小院裡殘留著暗香。夜色試圖掩蓋春天的氣色,月亮漸漸爬上宮橋邊的柳樹梢上。
那麼下闕寫元宵節過後姑娘的一舉一動:花市裡遊客散盡,塵埃落定,富貴人家的大門刻畫得猶如錦繡。嬌柔的薄雲與祥瑞的霧氣籠罩著星斗。沉香已經燃盡冷透,臉上精心打點的妝容也已只餘下殘缺,她沉浸在濃醇如酒的半衾輕夢之中。姑娘夢境中尋的是誰?還是留給我們後人猜測吧!
5、歐陽修《御帶花·青春何處風光好》
青春何處風光好?帝裡偏愛元夕。萬重繒彩,構一屏峰嶺,半空金碧。寶檠銀鈺,耀絳幕、龍虎騰擲。沙堤遠,雕輪繡轂,爭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晝,會樂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搖翠,稱執手行歌,錦街天陌。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
—— 宋 歐陽修《御帶花·青春何處風光好》
歐陽修24歲中了進士,進京為官。30歲時正意氣風發,他在汴京看到了元宵節的盛況,於是用詩詞當做攝像機,記錄下來這繁華的景象:
上闕寫了京城元宵節盛況:春天最美好的風光在哪裡呢?元宵節則是京城裡的人們的偏愛。你看千萬重五彩絲綢,建造起一座高如山嶺的綵樓,聳出半空,金碧輝煌。各種各樣的華美彩燈點綴在紅色的帷幕上,多姿多型,有如龍騰虎躍。在長長的平整而開闊的道路上,精緻的馬車絡繹不絕,奔走於王宮貴人們的府邸之間。
下闕寫了自己的志向:你看賞燈的人們個個從容不迫,歡欣快樂,他們在華燈齊放的元宵之夜,以夜為晝縱情玩樂,有美如天仙的歌舞女子的表演,也有扮成海上仙山來客的圖畫故事。在天子親臨觀燈的錦繡大街上,觀燈的人群衣著鮮麗,翠袖飄香,摩肩接踵,執手歡歌,如潮水般流動。月光恬淡,寒意輕微,天色已經漸漸破曉,銅壺滴漏之聲亦漸漸疏寂。在這樣縱情歡遊之夜,年少狂熱的年輕人當盡興暢飲,不醉不歸。
你看這首詞處處濃墨重彩,勾勒出美輪美奐的帝京氣象,既體現出作者的無限激情,又體現出一個年輕官員志得意滿的豪俊之氣,客觀上也展示了宋仁宗時期國泰民安的熙熙景象。
詩經女孩摘抄這5首宋詞,足以看出元宵節在宋朝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春節都熱鬧。沒錯,只有國泰民安才會有這麼熱鬧的節目,這麼盛大的景象。也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佳節良辰,願不負時光,花好月圓,祝願大家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