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TINHIFI T3PLUS
利益相關:廠商送測
參考價:399
『開篇廢話』
嘛,音訊市場在技術上的門檻低,宣傳上門檻奇高,區別於森海,索尼等龐然大作坊,國產品牌時常被人稱為“小作坊”,然而現實確實就是這樣,國際大廠用時間和機遇給自己安好了堅固的領地,從此它們的戰略也變成了成本優先,在這個背景之下,國產“小作坊”要和它們爭就得有足夠的硬實力,在同價位各方面趕超它們。
TINHIFI的產品做到了最基本的產品力趕超大廠,但它又有點不一樣,它是主做歐美的國產廠商,在歐美地區有不小的名氣,T3PLUS一個貌似想深入國內的產品值得細究。
評測內容請看官給予監督!
『開箱展示』
『配件展示』
線材
耳套
收納袋
『主體展示』
正面
反面
插針介面
出音口
『引數指標』
發聲單元:單動圈
振膜:全尺寸LCP振膜
阻抗:32Ω
靈敏度:105dB
左右一致性:
頻響曲線:
說明:客觀資料服務主觀聽感!
驅動條件:
重量:
『搭配器材』
LAMMTOAL 魔方
千元下部分小尾巴等
『遊戲測試』
佩戴舒適性:完美/優秀/良好/較差
聽診器效應:輕微/較輕/較重/嚴重
隔音效能:完美/優秀/良好/較差
定位能力:精準/較準/模糊/差勁
『測試曲目』
『綜合評價』
說明:該部分含有多數主觀成分
硬體部分:
首先看包裝,只看T3PLUS這一個產品,TINHIFI並沒有太注重包裝的商業價值,在國內同價位幾款產品的對比之下,T3PLUS的包裝就顯得不是那麼出眾,整體呈現一個簡約的風格,這或許是因為商品的定位問題,TINHIFI主要的市場在歐美,區別於國內,在當地高消費能力之下,399的耳機也只相當於我國的快消品,快消品品類包裝的重要性也相對較低。T3PLUS整體在我看來有那麼些想要嘗試擴大國內市場的意思,如果這樣的話,在國人對商品高要求的背景下,399作為入門價位的產品把聲音做好的同時更注重商品包裝的投其所好,這樣更容易吸引消費者一些。雖說其包裝顏值上我覺得有失妥當,但其保護作用很不錯,包裝的作用一般在售前市場,耳機這一音訊商品最重要的還是其聲音和硬體,我可以提前說一下T3PLUS在聲音上有一定的水準,在500價位上,有著自己的競爭力,包裝一環確實無關痛癢。
在腔體外觀上,T3PLUS採用了樹脂以及流沙設計,相比較歐美那邊偏機甲風的審美,這個設計明顯更迎合國人的審美,這也讓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被它扯住了視線,它從線材到五金件的顏值符合我個人的預期,TINHIFI的產品我並沒有全部接觸到,其在國內做的主要還是線上市場,產品想聽到不容易,印象中其產品的設計一般是簡約的“鐵坨坨”,最為特殊的是T4的渦輪發動機設計,它給我的印象最深。簡約的設計不是不好,在很多時候簡約即高階,但在大家都要簡約的時候,“簡約”這一設計往往就容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399價位乃至千元的受眾一大部分都是剛剛接觸耳機的,接觸的要麼是蘋果小白這樣的白團子,要麼是大廠的清一色的純黑腔體,這時候一個在部分人眼裡顯得“花裡胡哨”的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多樣的設計語言讓消費者審美疲勞之前,依舊是“花裡胡哨”當道,T3PLUS流沙的設計語言我猜測會得到那部分消費者認可。
T3PLUS的模具有些萬金油了,是市面上靠時間沉澱下來的比較均衡的方案,每個人耳朵的形狀不同佩戴舒適性會上下浮動。另外,T3PLUS收納方案是收納袋,雖說我個人不反感,但相比其他產品,在國內市場環境下配置稍顯落後。
音質部分:
音質參考耳機:U-556
T3PLUS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其和市面上500價位耳機都有一定區分的聲音風格,或許是因為我知道TINHIFI主要做的是歐美市場又或者是確有其事,我在聽T3PLUS的時候聽到了一點歐美味兒。這讓我很驚喜,因為它獨樹一幟,音訊發燒市場高階玩家亞洲分佈較多,再加上我們就處在亞洲地區,聽到的耳機雖說各有特點,但和歐美地區受眾的審美終究要不同。
審美不同在哪?其中之一的原因在於語種和日常生活,正宗中文,日文,韓文有著自己的發音技巧,臉部肌肉都要努力動用來工作。在英語語法課上,我學到了英語語法和中文發音的不同,它們不講究字正腔圓,講英語時的面部肌肉一樣要動用,但嘴唇不需要著重發力,這時候如果你自己嘗試一下就知道區別,這也是歐美那邊覺得中文難度破天的原因之一,一個優秀的歌手吐字就得清晰(周某倫除外),那發音就得用正確的技巧,歐美地區的歌手很多嗓音都比較沙啞,那就是因為英語的發音方式不一樣,亞洲和歐美的審美是真正的天差地別,不僅限聲音,當然,這些都是我一家之言,你要反對,都是你對。
T3PLUS一個小耳機,我都要整出一個國際審美問題,原因就在其調音讓我有所聯想。T3PLUS的三頻相對比較均衡,在國內部分受眾那裡或許有些兩頭翹,整個聲音就相對經得起細究。低頻量不小,更多的是來突出氛圍而非質感,整個低頻的氛圍感似乎影響到了其他頻段,整個聲音都是氛圍感十足,這個氛圍感之下,似乎隱藏著一點點不算凌厲的攻擊力。
中頻人聲和所謂的韻味,甜美搭不上關係,染色較少,人聲的銳度是亮點,銳的程度在不上不下的程度,顆粒感比較強,歐美,華語等語言的歌曲基本可以勝任,給了歐美歌曲一些發散的表達空間,結項相對遠了一點,走的是還原人聲的路子。T3PLUS的齒音沒有著重去規避,配合整體聲音,更接近我印象中的歐美歌曲母帶錄音風格,這也是讓我覺得它有歐美味兒的原因之一,對於像尋找一條去聽歐美人聲但又不想放棄華語人聲的塞子,這算是一個低價位的選擇。
高頻在我眼裡是這條耳機的綠葉,在前端的影響下變化稍微大了點,在大推力的裝置下,它會稍微有點失控,泛音的演繹既沒有去注意保留也沒有故意消除,亮度上沒啥偏頗,不明不暗,延展和解析給的有度可依,作為一個入門塞做出了一個直推聲的不錯選擇。
整個聲音在聽慣了國內塞子的人眼裡或許有那麼點特殊,人聲相對有些發散,整體氛圍感強烈,高頻做到了應有的水平,你用它聽adele等歐美女歌手的時候說不定會覺得有些相配,你去拿adele和程響的聲音相比你就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歐美了。在國內市場,這樣的聲音我不知道受眾會不會很多,但它真的很獨特,區別於了其他常見國內廠商的產品。
曲風適配:
氛圍感的低頻,發散沙啞的人聲,這像不像在形容某些歐美女聲歌曲,它蠻適合歐美女聲的,它的路子或許和其他產品不一樣,它不算特別適合華語曲目,齒音重了一點,人聲遠了點,配器有明顯的存在感。
某段時間的歐美曲目會把人聲拉的很遠,以此來突出樂器的質感,它們會讓人聲作為樂器的同一價值曲部,讓歌曲更加融為一個整體。最近在國內很火的歐美新歌又用了很多低頻頻段來烘托氛圍,T3PLUS的低頻也是氛圍感的起點,一個器材有時候也是一種歌曲,欣賞一個器材是由歌曲開始的,它或許在其他風格的曲目上也有其水平,但它對歐美人聲的演繹真的蠻到位的。
『總結』
T3PLUS賣點:流沙設計的腔體,與歐美曲風相合,尤其適配歐美人聲。
希望評測能對看官有參考作用,我是韻改,感謝關注,歡迎留言或者私信討論!
希望每個人的生活都能有不一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