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黃豆、黑豆和青豆)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食物,可以做成多種美味的豆製品。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5%,是最佳的植物蛋白來源之一。大豆及豆製品的熱量相對較低,富含膳食纖維,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以及大豆異黃酮等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是名副其實的健康食品。
作為最受營養學家推崇的食物之一,大豆又被稱為“田中之肉”、“綠色牛乳”。那麼,常吃豆類對身體到底有多好?
吃豆製品的5個好處
1
補鈣
豆腐、豆漿、豆腐腦等不僅價格便宜,而且含鈣量都比較豐富,有補鈣的作用。
大豆異黃酮具有微弱的雙向調節人體雌激素的作用,對更年期女性預防骨質疏鬆有一定益處。
2
保護血管
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大豆蛋白能使成年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3%~4%。這一數值雖然較小,但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已經能夠起到較顯著作用。
此外,豆類的鉀含量特別豐富。每100 g毛豆含高達478 mg鉀,對降壓有積極作用。
3
富含優質蛋白
大豆蛋白屬優質植物蛋白,可與動物蛋白相提並論,素食者應多吃大豆製品。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全素食人群每天要吃50~80 g大豆(相當於約400 g豆腐);蛋奶素人群每天要吃25~60 g大豆,是普通人群的2倍。
4
護肝
豆腐、豆芽等豆製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半胱氨酸,可以減輕對肝臟的不利影響。
5
可降血壓
2020年阜外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豆製品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生風險呈負相關,平均每天至少吃125 g大豆製品,有助於降低血壓和預防高血壓。研究者認為,吃豆製品可能是預防高血壓的健康飲食選擇之一。
豆製品好處雖多,但也免不了很多人對豆製品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
吃豆製品避開四大誤區
1
紅豆、綠豆也屬於大豆製品
大豆製品一般不包括綠豆、紅豆、豌豆、蠶豆、芸豆等澱粉豆。
這兩類豆的營養構成有很大區別,澱粉豆蛋白質含量不如大豆高,且其氨基酸構成不如大豆合理,不屬於優質蛋白。澱粉豆也不含大豆異黃酮等有益成分,其澱粉含量高,營養更接近糧食。
當然,澱粉豆類營養也不錯,應該部分替代主食。
2
所有大豆製品都能補鈣
大豆本身含鈣量並不算高,其製品中含鈣量的高低與加工工藝有關。
北豆腐、豆腐皮、豆腐乾等大豆製品用含鈣凝固劑加工,是鈣的良好來源。內酯豆腐是用不含鈣的葡萄糖酸內酯做凝固劑,鈣含量非常少。
打豆漿時一般要加入20倍的水,且過濾掉豆渣,因此,豆漿補鈣效果較差。
3
大豆製品吃多了會誘發乳腺癌
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很多人擔心它會誘發乳腺癌。其實,植物性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不一樣。
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當人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時,大豆異黃酮表現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當體內雌激素水平偏高時,它會表現出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作用。
許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製品不但不會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能降低其發生風險。
4
痛風病人不能吃大豆製品
很多人深信大豆製品是高嘌呤食物,因此痛風病人不能吃。雖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類嘌呤含量與瘦肉類相似,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豆類與肉類的攝入量相差較遠。
在大豆製品加工、製作、烹飪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嘌呤會溶解於水中而被去除。有研究表明,大豆製品等攝入量高的人群未見其與痛風發作有顯著相關性。
吃豆的正確方式
列舉完豆製品的好處和誤區,那麼,豆製品到底該吃多少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 g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30~50 g大豆相當於200 g豆腐、100 g豆腐乾、30 g腐竹、700 g豆腐腦、800 g豆漿、300 g豆芽。
豆製品種類較多,條件允許的話,完全可以輪換著吃。
最後,必須要提醒一點,豆製品雖好,但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影響消化,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急性胰腺炎、慢性腎病、糖尿病(腎功能嚴重下降者)、慢性胃病、泌尿繫結石、高血鉀症等疾病的人士,不建議吃豆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