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找結婚物件,首先要人品、德行、素質良好,性格脾氣良好;其次是身體、心理健康;第三是能真心相愛,彼此信任、包容、互相支援;第四是三觀相似、性格和洽、相處舒適;第五是要兩人勢均力敵、相互匹配,比如經濟條件(物質基礎)、學歷水平、身高顏值、工作職業等都是差不多水平的。
我覺得選擇結婚物件,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古人所講究的“門當戶對”真的很有道理。
在婚戀中的“門當戶對”,其實是指男女雙方,除了兩個人的的物質基礎、收入水平、社會地位、長相外貌、學歷水平等方面都需要勢均力敵之外,更重要的是男女雙方家庭及雙方本人的各種觀念、文化教育水平是否一致,男女雙方的三觀一致、受教育情況相當、成長經歷相似,有共同的目標。
首先是兩個人、兩家人要在經濟(物質)基礎上、外貌等外在條件上“門當會對”,其次是要在精神、三觀、文化等內在層面門當戶對。
物質基礎真的很重要,特別是選擇結婚、組建家庭,就更是如此。
有人說,現在人在婚戀中很“現實”、很“物質”在戀愛和婚姻裡,物質(經濟)基礎真的是很重要的,考慮現實問題並沒有錯,經濟基礎和消費觀念都不同的兩個人在一起會非常痛苦。
戀愛或結婚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幸福和快樂,提高生活質量。而兩個人在一起,要有良好的感情基礎,也要有一定的物質(經濟)基礎,才有可能達到這個目的。
只有愛並不能支撐一段關係走得長遠、幸福,畢竟衣食住行、養娃養老等等什麼都要錢,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絕大多數人(無論男女),其實都挺“現實”的:但這無可厚非,並沒有什麼錯,只是人的正常訴求、本能而已,畢竟誰會願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呢、誰不想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呢?
如果某個人只是想要不低於自己目前生活質量的生活,也願意和對方一起奮鬥、一起創造富足幸福的生活,那不叫“物 質”也不叫“拜 金”,只能叫理性的正常訴求。
什麼才叫物 質、拜 金呢?
是某個人想要比自己原來生活質量還高的生活,卻只想不勞而獲、只想索取卻不願意和對方一起奮鬥積累、只想佔別人的便宜貪圖別人的錢財、只想高攀比自己經濟條件好的人來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只以金錢多寡來評判對方等....
婚姻本身不僅是有愛情就夠的,還意味著責任和擔當,也需要有經濟物質基礎支撐和家庭成員的支援,婚後的生活不再只有鮮花和浪漫,也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切都回復平淡,恢復正常。
再相愛的人沒有物質基礎都走不長遠、幸福,再相愛一起生活久了都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就需要彼此包容、互相支援、相互理解,同理傾聽,換位思考,才能一起創造幸福的生活。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而結婚往往不僅是男女當事人的事,還是兩家人的事情,意味著兩個家庭要結合成一個大家庭。
而“門當戶對”的婚姻,往往幸福長久,“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可能會有很多的摩擦和矛盾,容易導致婚姻破裂。
好的婚姻,往往都是夫妻雙方及雙方家庭,勢均力敵、門當戶對、三觀一致的。如果兩個家庭、夫妻雙方的三觀、經濟基礎、學識水平都差距太大,註定會有很多問題,也不太可能能走到一塊兒去。
當然,也有男女雙方門不當戶不對,但最後也走到了一起,過得甜蜜幸福,遇上了一定要珍惜,也要慎重考量,這樣的畢竟是少數。
在雙方差距很大的情況下,如果感情深且可以不在意物質上的差距,但雙方及雙方家庭至少要做到三觀一致,不然肯定也走不長久,不然摩擦不斷,總有一天會分道揚鑣。
且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畢竟灰姑娘與王子的故事往往只會發生在童話故事裡,(況且灰姑娘本身就是公主而不是平民家的孩子),普通人嫁&娶到富家子女的情節往往只會出現在偶像劇裡,現實裡很少能見到。
非常門不當戶不對、雙方差距很大的婚姻十有九悲,而想要找到優秀的物件,自己就要努力變得優秀,不要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天下哪有那麼多白撿的便宜,哪有那麼多灰姑娘能嫁入豪門,哪有那麼多窮小子能娶到白富美,人家條件好的那一家也不是傻子。[笑而不語]
因此,關於擇偶標準呢,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不要總想著佔別人的便宜,不要總想著高攀,任何人都要合理評估自己的水平,切莫眼高手低、眼高於頂。
當自己要向對方提要求之前,要先問問自己“憑什麼”和“配不配”。
首先得看看自己幾斤幾兩、是否配得上這樣優質的人,如果自己各方面都非常差,正經工作沒有,學歷文化很低,長相外貌一般,卻想找個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物件,要求對方年薪百萬、有車有房、相貌好看、文化學歷高……
還是別做夢了。
比起寄希望於靠結婚改變命運,還是自己努力靠自己更靠譜,靠人不如靠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配得上更優秀的人,才可能遇得到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