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為廣大釣魚人提供了釣魚的好去處,但剛入秋時,特別是在南方不少地區,雨天還很多,水庫的水位會有所上漲,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在垂釣時要怎樣靈活應變呢?
一、合適的垂釣時機
水庫漲水後,水中溶氧量增加,從岸上衝到水中的食物增多,魚兒會呈積極覓食的活躍狀態,所以垂釣效果好。
但如果漲水過大,水量增加過大,魚兒密度反而會下降,而且衝入水中的食物也相對增多,魚兒咬鉤的機率下降,漁獲會受影響。
非降水性漲水:此時氣壓、溫度等氣象條件都沒有變化,魚兒的活躍性會隨著水庫水位的上升而更加活躍,是垂釣的大好時機。
雷陣雨漲水:雷陣雨來勢兇猛,但歷時較短,漲水不大,溫度下降也不大,魚兒處於覓食的旺盛時期,同樣也是垂釣的最佳時期。
連續的中到大雨:水域會迅速漲水,雨量大、降雨時間長,水庫容水量飽和或者溢位,水域面積達到最大值,溫度下降較大,又持續維持低氣壓天氣,水中溶氧量銳減。魚兒相對密度下降,又不積極覓食,這時出釣定無收穫。
不管哪種情況造成的漲水,都要選擇正確的垂釣時機。一般來講,剛降過雨後,水庫水位迅猛上升,魚兒多浮游於中上層水域,此時水質渾濁,適合垂釣鯰魚、黃顙等魚類。
當水位穩定不再上漲或緩慢下降,水質渾濁程度好轉時,魚兒才開始大量覓食咬鉤。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雷陣雨引起漲水後的12小時至48小時內;而大雨或暴雨導致的漲水,則延遲到48小時以後,並能延續三到四天之後。
二、合適的釣位
岸邊淺灘:此處往往生長著大量的水草植物或者在沿岸種植的農田,下過雨後水位上漲,淹沒岸邊淺灘,豐富的食物和枝節橫生的環境就成了魚兒的活動樂園,在此處下鉤,收穫是很理想的。
釣場進出水口:此處水勢相對平穩,並且溶氧量高,食物非常豐富,所以在水位上漲的時候,在進出水口處附近尋找有水草生長、有雜亂石堆或者樹樁岩石等障礙物的地方下鉤,收穫往往出人意料。
回水灣:漲水後水位上升,在地勢偏高的坑窪處很容易形成回水灣,該處水流受到地形阻擋,被水流沖刷下來的食物會逐漸匯聚,在急流中游動的魚兒也會順勢到水流較緩的回水灣處稍作休整,遇到有這類特徵的水域出現,也是非常適合垂釣。
飼養魚兒的網箱處:水位上漲後,魚兒會到水體的上層或近岸淺水處食物多的地方活動,我們可以在飼養魚兒的網箱附近,投放平常飼養者使用的食物,很快就會有魚兒咬鉤。魚兒雖然到處活動遊玩,但是累了還會習慣性到此處尋食。每個地方飼養的網箱位置不同,垂釣的時候需要選好合適長短的釣竿。
三、合適的釣點和釣餌
水庫漲水後,魚兒的活動規律是靠邊,游到出入水口處。所以我們垂釣水位的深淺也要有所調整,如果是釣鯽魚的話,應在1到1.5米的地方;釣鯉魚的話,應在2到3米左右。
垂釣時的拋鉤距離,一般在4.5米手竿可及的範圍內或更近一些,若是海竿,15米左右足矣。
漲水後魚類食性會隨之變化,具體釣餌,應當視水質而定。如果水質渾濁,可見度低,應用腥味較濃的葷餌,如紅蚯蚓、蠶蛹等,可釣到鯽魚、鯰魚和個頭不太大的鯉魚。
當水質逐漸澄清以後,可以改用玉米粑、麵粉團、嫩玉米粒等素餌,能釣到鯉魚、草魚和鯽魚。
水庫漲水後最大的難點就是水底雜草太多,窩底不乾淨,鉤下不到底,浮漂一竿高一竿低。可以加大上下鉤之間的距離,只要上鉤高出水底雜草高度,不被雜草淹沒就行。
也可以直接調整浮漂讓雙鉤掛餌都離底,具體方法就是看浮漂是完全到位後才有訊號還是在浮漂沒有到位之前就有訊號,及時調整離底高度。
四、注意事項
有時水庫漲水速度非常快,就要估計一天水位上漲垂直多少釐米時,注意所選釣位離水面的垂直高度,多留意周圍情況,防止返回的道路被水淹沒,最好穿防滑效能強的高筒鞋子,預防蛇蟲叮咬。
有的釣位地勢比較平坦,打窩時就不能太靠前,而要適當靠後(近岸)一米多一些,以便在水位繼續上漲,人往後退時,釣竿還能夠打到你原先的窩子裡,節省重新打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