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南朝鮮政府出兵北朝鮮,北朝鮮與南朝鮮之間戰爭一觸即發。
1950年6月28日,北朝鮮人民軍就已經攻佔漢城,佔領了整個朝鮮多達百分之九十的領土。
此時,遠在地球另一方的超級霸主——美國開始插手朝鮮戰爭,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部隊仁川登陸,在美國的強勢軍事幹預下,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
美國人的轟炸機肆無忌憚地在朝鮮投擲炸彈,甚至飛越邊境在中國東北投放燃燒彈,其行為嚴重危害了中國國家主權。
兩個月後,數十萬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
01 全軍動員
實際上,朝鮮戰爭的爆發極大地出乎了我國的預料。當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艱苦的抗日戰爭以及國內的統一戰爭,國家的工業民生,各個方面都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
這時候正面對抗美軍,無異於以卵擊石。但是對於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並沒有膽怯。
當時的中國人民十分清楚,新中國剛剛成立,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科技,都和美國有著不可估量的差距,如果此時和美國進行戰爭並以失敗告終,那麼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而言,無疑是一場硬仗。
然而,美國不顧中方的嚴正抗議以及國際的申訴,依舊肆無忌憚地利用轟炸機對我國東北邊疆領土進行轟炸。
面對美帝國主義肆意踐踏我國主權以及傷害我國人民百姓的行為,我國高層終於決定果斷出擊。
得益於快速的國家統一戰爭,當時,我國在兵力上並沒有太多的折損,面對日益囂張的美帝國主義,我國的東北邊防軍軍團作為先鋒軍團率先進入朝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此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戰爭,國內百廢待興,第1批進入朝鮮跨過鴨綠江的戰士們手中的武器可以說是“萬國造”。
這些志願軍戰士們手上有人拿著日本的步槍,有人拿著美國的衝鋒槍,還有人拿著捷克的輕機槍,可以說,志願軍手上的武器由各種不同型別的軍械組成。
02 志願軍的人員配置
除此之外,入朝的志願軍戰士們,雖然主體編制大體一樣,但是由於尚未實現標準化的定編定製,所以此時的各軍兵力大小規模,以及其配置的武器裝備相差程度非常大。
比如在每個軍的兵力方面最先入朝的40軍42軍,他們的兵力每個軍多達53000多人,而第50軍則只有3萬多人。
實際上,入朝的志願軍軍隊中沒有任何一個軍在人數以及裝備上是和其他軍隊相同的,例如,第五十軍和第四十二軍都是三個師9個團,是標準的編制組成的軍級規模軍隊,但由於每一個軍在兵力上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此基礎上,加上前期入朝的志願軍戰士們的萬國造武器裝備,所以對於後勤的壓力也十分大。
例如,在整個朝鮮戰爭時期,入朝的志願軍作戰部隊中,最著名的部隊莫過於38軍了。該軍在入朝作戰時的兵力配屬近4.5萬餘人,相當於是整個東北邊防軍都進入了朝鮮戰爭作戰。
由於當時的志願軍很少配備重型裝備,所以衡量一個軍的戰鬥力大小與其所配備的輕重機槍的數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以38軍來說,在1950年,38軍入朝鮮作戰時,整個軍僅僅只有輕重機槍合計不超過1000挺。
對於志願軍戰士來說,前期的戰鬥是無比艱難的。最早一批入朝的志願軍部隊中,以裝備最好的38軍為例,整個軍也僅僅只裝備了四門57毫米的無後坐力炮以及幾十具火箭筒。
按照當時入朝的志願軍的編制來說,這一類武器是要專門配備給當時專屬的機炮聯隊。
而這些無後坐力炮,以及專門打坦克使用的火箭筒,恰好得以配備在38軍的營屬機炮連中。
當時的中國高層十分清楚,中國無論是從工業實力還是從軍備實力,都沒有辦法和美國媲美,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更是和美國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政治戰鬥中,由於志願軍上到團級單位,下到連隊及單位,很少具有呼叫重火力支援的能力。
於是,志願軍入朝作戰部隊面對美國軍隊極其強橫的火力壓制,採取了有史以來最為經典的步兵戰術——“三三制”。
03 經典“三三制”戰術輕步兵的巔峰
在一些重大戰場上,為了應對美軍的強攻,志願軍不得不將自身本來就不多的重要火力配備在極少數攻堅地區。
這就導致了除了極少部分地區之外,大部分志願軍都必須以輕武器以及血肉之軀來抵抗美軍的坦克以及重炮。
因此,著名的輕步兵經典戰術——“三三制”,成為了抗美援朝中的重要戰鬥戰術。
其戰鬥原則就是在志願軍中的每一個單位分為三個梯隊,三個階次性的梯隊中又有每個班的戰士,分為三個不同的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由三個人組成,而這三個人之間又互相形成三角形的陣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負責進攻掩護以及支援任務,每個人之間都是以三角形角度進行分散站位,根據敵人炮火的密度,分為60度90度進行站位。
這樣做可以有效分散火力,避免犧牲,之後,由於得到了蘇聯的武器裝備支援,後期的戰鬥中,每一個小組都可以得到1門60式排氣炮作為其支撐攻堅火力支援。
在60式迫擊炮的火力支援下,機槍小組可以依託有利地形,打造機槍陣地,並且在灌木叢中隱蔽狙擊手,隨時點殺美軍坦克指揮官。
實際上,根據朝鮮戰爭的戰場形勢,一個總數為27人的三三制步兵叢集即可完全展開,覆蓋在長達800米寬的戰線上進行3公里推進,在800米寬的戰線上,敵人的炮火覆蓋很難將步兵戰鬥小組進行毀滅式打擊。
除了經典的輕步兵三三制戰術之外,中國志願軍部隊之所以能在朝鮮和強大的美國軍隊進行長時間抗爭的另一主要原因便是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魄。
04 “可愛”的志願軍戰士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對於當時入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來說,死亡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死亡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在當年的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在前線設定了炸彈以及攔路的鐵絲網,但是這些東西都不能阻止志願軍戰士們不畏艱難險阻地繼續前進。
這些年齡僅有18歲到26歲之間的年輕戰士們,腦子裡充斥著社會主義的偉大理想,為了國家復興的偉大願望而奮鬥的堅定信念,他們是“最可愛”的志願軍戰士。
在瑟瑟寒風的裹挾下,當美國駐紮在朝鮮的軍人們正吃著火雞唱著歌,喝著美酒,品著茶過著聖誕節時。
這些志願軍戰士在大雪寒風之中,一口雪一口炒麵,在雪路中艱難前行,而為的就是將其一舉殲滅,他們的精神永遠不朽。
一場朝鮮戰爭打出了美國對於中國志願軍的敬畏,他們敬畏那些穿不暖吃不飽的漢子,他們敬畏那些年紀輕輕就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
每個志願軍都憑著一個人拼死兩個人毅力在冰天雪地之中與美軍長時間地對峙,儘管武器裝備相差太大,儘管後勤補給沒有那麼充足,但是其強大的意志力令美軍部隊肅然起敬。
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美軍的一名隨軍戰地記者曾公佈了這樣一段畫面,年僅18歲的志願軍戰士身中數彈,仍咬著牙吐著血向美軍坦克扔出了手榴彈,人們紛紛被志願軍的強大毅力所震撼。
在之後的歲月之中,曾經參與過朝鮮戰爭的美軍老兵,往往談及志願軍時,其敬畏之心也不及言表。
總結
在整個朝鮮戰爭時期,林林總總有27個軍的志願軍戰士們入朝作戰,儘管這27個軍都沒有進行編制,每個軍的人數都在3萬到5萬之間不等。
每個軍的志願軍戰士們手中的武器也都是萬國造,這27個軍的後勤補給更是以炒麵和雪為主。
但是其強大的意志力和奉獻精神讓我們震撼,令人敬畏,世人皆為其折服。
正如,著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所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絕對不會被打敗。
這句話,不正是對所有入朝志願軍戰士們的稱讚麼?
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因此,我們要居安思危,不忘先輩的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