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發掘戰國古墓,挖出特殊杯子,送往北京鑑定後興奮不已
專家發掘一座戰國大墓,出土一種特殊的“杯子”,考古專家立即送往北京鑑定,鑑定結果讓專家興奮不已。那麼,墓中主人究竟是誰?這種特殊的“杯子”作用又是什麼?
在1990年,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的磚廠內正在如常工作,工人們紛紛忙著到山丘上取土,突然一個工人喊了起來。大家急忙圍上去,這才看見山丘上出現了一個直徑1米左右的洞穴,在洞穴的周圍還散落著一些碎片,看上去像是粉碎的玉器。工人將情況上報給了領導,領導認為這些玉器很可能是古代的文物,於是便聯絡了當地文物部門。
考古隊聽到訊息很快就趕到了現場,經過初步探測,考古隊人員認為山丘下很可能存在一個大型古墓,工人所發現的洞穴或許就是古墓的窖藏,專門存放各種陪葬品。而這個洞穴說不定就是盜墓賊所挖的盜洞,裡面的文物或許已經被盜墓賊搬空。在這種情況下,考古隊立刻向上級彙報,希望能夠更好地保護文物,在得到上級的同意後,便開始對這座古墓展開搶救性挖掘。
一段時間後,古墓的全貌終於浮現出來。據考古專家推斷,這座古墓來自於戰國時期,在挖掘的過程中,考古人員還發現距離地面一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些看上去很奇怪的東西,這些東西在泥土裡閃著微弱的光芒,一看就不是青銅器或陶器。專家認為這是一塊純度非常高的白玉,或許地下還存在更多的玉器。
不過,在之後的挖掘中,卻並沒有挖出任何的玉器,反而挖出了一個特殊的杯子,這個杯子看上去通體透明,似乎和現代社會的玻璃杯很相似。難道這是盜墓賊留下來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古墓中的文物是否還能夠保得住呢?由於當地無法對杯子進行鑑定,專家決定將這個特殊的杯子送往北京進行檢測,但得到結果後,所有的專家都興奮不已。
原來這並不是現代的玻璃杯,而是距離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時間的古代水晶杯,是戰國時期留下來的文物古董。據測量,杯子的高度為15.4釐米,口徑為7.8釐米,底徑為5.4釐米,整體看上去呈現出淡淡的琥珀色,非常的通透精緻。
根據史書記載,古代人覺得將水晶放到口中可以止渴,而用水晶製作杯子則總共包含三個含義:第一,喝水止渴。第二,水晶價值高,水晶杯是財富的象徵。第三,古代人的某種信仰。這樣看來古代製作水晶杯並不是很稀奇,真正稀奇的還是這個杯子本身。
根據研究人員結合歷史推測來看,以戰國時期的技術和能力,人們並沒有辦法制作出如此精緻完美的水晶工藝品。除此之外,在這個杯子上還有三個未解之謎。
首先是材料。浙江省地礦局曾經對當地水晶礦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當地並沒有純度如此高的原材料,就連全國都很難找到這種品質的水晶。那麼,這個水晶杯的原材料到底來自於哪裡?
其次是取芯。戰國時期製作水晶杯是使用整塊水晶進行挖鑿製作出來的,但是水晶本身密度比較大,硬度高,而且十分脆弱。而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想要取芯十分困難,那麼這麼大的水晶杯是如何取芯的?
最後是剖光。戰國時期就算有辦法完成大塊水晶原材料的取芯工作,但想要將水晶杯製造得如此通透,必須要經過剖光才能行。但這個水晶杯上寬下窄,杯子的底徑非常小,成年人的手根本沒辦法伸進去,那麼這個水晶杯到底是如何進行剖光的呢?
以上這些問題始終沒能尋找到答案,專家們研究了許多方面的古籍,但卻一直無法破解。這讓研究人員不得不懷疑,在戰國時期或許存在著一些現代人還不知道的技術和技巧,所以才能夠製作出造型如此精美品質的水晶杯,只不過距離現代太過久遠,人們暫時無法尋找到任何線索罷了。
毫不誇張地講,這是至今為止國內出土的體積最大的一個戰國水晶杯,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水晶工藝品中無以倫比的珍貴物品。雖然當時它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從古墓中挖掘出來的,但依舊還是有些專家表示自己無法相信,他怎麼都想不到,這樣珍貴、精緻的物品竟然來自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在2002年,國家文物局將這隻水晶杯定為國內首批禁止出國或出境展覽的文物,並將其珍藏在杭州博物館中,成為“鎮館之寶”。由於這隻水晶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但本身卻又十分珍貴脆弱。因此,考古專家想了許多辦法還是無法對其進行完全的複製,或許它更適合留在博物館中供別人欣賞瞻仰,透過它人們也看到了戰國時期極其高超的水晶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