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控董事總經理李遠鋒
早期科技類投資的核心能力,在於對未來產業週期、產業發展前景、產業落地可行性的判斷。而透過對行業按圖索驥式的深入挖掘,華控基金已經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投資方法論。
華控基金有一套獨特的投資心法——看行業大趨勢,再看細分行業,然後,透過深入的Top-Down行業研究,在產業內挖掘優質專案。
過去,華控基金在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階產業中找到專業程度高、科技含量大的關鍵環節,透過理清產業鏈及價值鏈、商業模式、關鍵成功因素等,最終篩選出有核心技術的細分龍頭企業進行投資。
在這套心法的帶領下,華控投資團隊往往能在行業迸發前夕的拐點進行投資。在硬科技領域,華控基金展示了強大的產業挖掘能力。在其“小巨人”名單中,包含了廣聯航空、鑫精合、睿創微納、新研牧神、成立航空、雲天勵飛、大普通訊、天元新材、中勍科技、株洲動力、容百鋰電、進芯電子、奧精醫療、萊特光電等諸多專案。
“多年來,華控堅持投資具有核心研發和技術能力的高新企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多家企業已成功在科創板過會,即將上市;也有不少企業進入新一輪融資,估值翻倍。”華控基金表示。
融中財經(ID:thecapital)對華控基金總經理李遠鋒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以饗讀者。
融中財經:貴機構所投企業中,有哪些在“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當初,投資這些企業時,有哪些幕後故事?那時候企業發展處在什麼階段?
李遠鋒:廣聯航空、鑫精合、睿創微納、新研牧神、成立航空、雲天勵飛、大普通訊、天元新材、中勍科技、株洲動力、容百鋰電、進芯電子、奧精醫療、萊特光電等。
華控投資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專注於硬科技領域投資,已積累了14年寶貴經驗,正是由於華控進入早、眼光準、長期陪伴企業共同成長,從而收穫了一大批硬科技領域的領軍企業。所投企業的50%以上都滿足了“專精特新”的標準要求,都在為解決國家各細分領域內的“卡脖子”難題而不斷努力。
華控在發現這些企業並決定投資時,大部分企業還處在成長期,並未獲得“專精特新”的稱號,但是華控投資團隊憑藉多年的產業經驗和深入的Top-Down行業研究,對這些極具科技研發能力、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抱有極大的信心。
所以在選擇投資“專精特新”企業時華控看重的並不是其榮譽,而是關注到背後的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才決定對其進行投資。
融中財經:目前,這些企業發展如何?未來是否對貴機構IPO退出收益有所助力?
李遠鋒:這些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在華控的資本、資源的助力下,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正處於飛速成長階段。華控投資多年來堅持投資具有核心研發和技術能力的高新企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多家企業已成功在科創板過會,即將上市;也有不少企業進入新一輪融資,估值翻倍。
獲得專精特新稱號更多的是對企業有幫助,在上市過程中更容易被投資人所關注,在退出時估值會有所提高。這些企業的成功印證了華控堅持的Top-Down投資邏輯的正確,也進一步助力華控未來持續前沿尖端技術領域領域的佈局。
融中財經:專精特新主要集中與在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階產業,普遍來說專業程度高、科技含量大。作為投資機構,如何在這些細分領域構建投資能力?
李遠鋒:華控基金秉承著Top-down(自上而下)的投資理念,先看行業大趨勢,再看細分行業,在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階產業中找到專業程度高、科技含量大的關鍵環節,透過理清產業鏈及價值鏈、商業模式、關鍵成功因素等,最終篩選出有核心技術的細分龍頭企業進行投資。
沿著這一套打法,華控投資團隊往往能在行業迸發前夕的拐點進行投資。
融中財經:結合貴機構投資經驗,您認為這類小巨人相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困難有哪些?作為投資機構在哪些方面能為企業提供更深層的賦能?
李遠鋒:中小企業成長初期融資比較難,因此需要投資機構給予足夠多的資金助力其成長。
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更深層次的賦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投後賦能方面,中小企業對於人才需求強烈,華控透過與清華大學的深度合作,積累了大量高校資源、專家資源、產業資源,可以為企業提供產業支援。
在資源支援方面,中小企業如果想實現持續的技術突破,需要聯合高校、下游企業等多方資源共同努力,華控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為企業協調高校、全產業鏈上下游資源。
在企業管理層面,中小企業大部分以技術研發為主,管理經驗和資本運作經驗欠缺,華控則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管理經驗和專業指導。
融中財經:在您看來,近十年,中國市場小企業的直接融資環境,發生了哪些巨大變化嗎?
李遠鋒:華控認為近十年中國市場小企業的直接融資環境正在逐漸變好。
從一級市場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對那些擁有獨特技術和未來發展前景比較好的企業越來越關注,投資階段越來越向前,因此對企業來說更容易獲得資本支援;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科創板和北交所的設立對企業的直接融資提供了更多渠道;
傳統銀行體系也在支援中小企業發展,配套扶持政策增多;地方政府對產業潛力巨大的企業也提供了產業支援。
融中財經:北交所的開市,為創投機構新增退出渠道,同時引發資本又一輪“投早投小”的趨勢。這對貴機構投資節奏和階段是否有所影響?
李遠鋒:企業能夠更快地進入資本市場,對比較擅長中早期投資的機構來講,形成了更好的流通渠道。華控的投資佈局在企業的成長期和早期階段投資比例較大,因此北交所的開市對華控來講是增加了退出渠道。
對於華控來說,投資節奏和階段不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從華控的過去投資經驗來看,從成長期拐點切入是投資回報最高的。企業的成長階段從早期到成長期、從成長期到pre-IPO階段都在變快,因此華控對於那些能夠快速跨越成長期的專案會適當多佈局,但是精力依然會集中在企業進入成長期的拐點階段。
融中財經:很多投資人認為,當前是早期科技投資的黃金時代,對此您是否同意?對於機構而言,早期科技投資的難點有哪些?
李遠鋒:同意。從退出角度,科創板、北交所的開市增加了退出通道,讓早期投資縮短了投資週期;另一方面從科技投資角度,過去幾年中國的科技領域關注度逐漸增高,但科技發展速度不如國外,由於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投資邏輯出現,下游客戶越來越願意接受這些產品,因此投資機構的早期投資熱情變大。
但是早期科技類投資的核心能力,在於對未來產業週期、產業發展前景、產業落地可行性的判斷,因此難度較大。
因此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大量湧入的早期投資人,將產生兩極分化的狀態。跟風進入的投資人判斷能力不夠,會導致早期專案估值變高,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專案在資本過於推動下走的並不理想、技術發展不成熟、投資泡沫等一系列問題。
融中財經:專精特新領域,您認為未來值得重點關注和佈局的細分方向有哪些?
李遠鋒:目前華控基金主要關注於新一代資訊科技、先進製造、生物技術、碳中和四大領域,多年來透過自上而下的行研模式投資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解決卡脖子問題、引領下一代新技術革命的龍頭企業。
在“碳中和”“碳達峰”的時代背景下,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催生了碳中和領域的投資熱潮;同時,隨著算力、演算法、資料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在各行業的應用落地進入爆發階段;在生物技術領域,隨著新的生物技術不斷嚮應用轉化,細胞與基因療法將更加成熟,創新藥市場廣闊。
未來華控比較看好的賽道包括:下一代人工智慧、第三代半導體、智慧網聯汽車、量子資訊、5G新應用,生物技術領域的細胞和基因治療、神經系統藥物、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以及在碳中和背景下相關產業鏈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