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義松傳統內家形意拳2022.2.16
形意拳功法體系由樁功、五形拳、十二形和實戰對抗部分組成。樁功是相對靜止的修煉內丹,站樁包括練出來六力、伸筋拔骨,丹田內氣,八法、五形拳是找到五種勁道,十二形是模仿動物一樣靈感。六力從樁法中找,八法是力的運動規律,十二形是(模仿動物)力的運動形式。形意拳入門的關鍵是,如何從樁功中找到六面力,找到六面力就找到了拳勁(樁勁),就明白了練內家拳和做操的區別。找拳勁的不傳之密是——體內抻筋拔骨、內氣形成。
一、形意拳抻筋拔骨和丹田內氣的內涵,主要講解伸筋拔骨。
1、體內、體外抻筋拔骨的區別
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腰等透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他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透過內視和呼吸的調息訓練,內氣的鼓盪,使筋膨脹骨撐起。好比“撐開”的雨傘,筋似龍骨,骨如傘把,肉皮象雨衣,骨拔筋撐,骨肉分離,撐開力就是丹田內力,也就是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內功。
2、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的狀態
修煉體內抻筋拔骨要求“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懈”和“僵”都未過,因為“懈了”只能前撐,“僵”了只能後收,它們只有單方面的運動空間,缺少變化,半撐狀態,留有充分的迴旋餘地,可收可撐,可進可退,收發自如。
3.體內抻筋拔骨狀態下骨骼、肌纖維和筋三者間的關係
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的修煉物件主要是骨骼和骨骼肌。骨骼肌主要由肌纖維和筋(肌腱和肌中結締組織)組成,在肌纖維和筋內分佈著豐富的神經組織和血管網。肌纖維的功能是透過收縮產生張力,筋和骨起調節、支撐和彈性作用。肌纖維必須透過筋的支援和聯絡,才能使肌肉附著於骨骼上,發揮其運動功能。
形意拳樁功,表現為骨骼合理支撐下的“筋緊肉鬆”;也就是拉長筋,拔開骨關節間縫隙(拉長骨關節肌腱),肌纖維相對放鬆。只有肌纖維相對放鬆,為自身收縮和氣血鼓盪創造條件,才能蓄勢待發,才能炸力無斷續;所以放鬆肌纖維是修體內煉撐筋拔骨的難點和核心。在技擊訓練中,內氣鼓盪,筋緊生膨勁,肉鬆產炸力。養生站渾圓樁衣架(筋骨)上晾曬溼衣(肌纖維)。“溼衣”妙在合理加強重力,不重不輕,恰到好處;然後再假借,陽光燦爛,微風習習,“衣”隨風動,心曠神怡。在肌纖維相對放鬆的條件下,體認骨肉相爭、筋肉相爭、筋骨相爭。
二、形意拳樁功中體內抻筋拔骨的修煉方法
形意拳 “六面整體渾圓力”是修煉意拳的核心,由上下爭力、前後爭力和左右爭力,三對矛盾力組成。樁功中如何調整自己的“意”,形成上述三對爭力,並使三對爭力協調一致形成統一系統是學習形意拳入門的關鍵。
(一)形意拳在樁功中體認六面力形成系統
形意拳前輩強調“區域性加區域性不等於整體”。
(1)形意拳三體式。在意念引領下身體自然形成,五指抓地,雙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內扣、前頂上提,胯根內裹,臀部下坐上提,含胸拔背,虛靈頂勁,肩撐肘橫,十指微曲,目視前方等和力度間架支撐狀態;使複雜瑣碎的站樁要求一步到位。這是半蹲起跳的最佳狀態,也是身體最大負重狀態。
(2)三體式站樁上下爭力:主要由臀部下坐上提,含胸拔背形成;前後爭力:主要由五趾抓地,雙膝前頂形成;左右爭利:主要由雙膝內扣形成。上肢橫撐豎抱,內引外聯。橫撐產生前後力和左右力,豎抱形成上下力,是對六面力的加強。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組爭力都是所有姿勢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有主導和輔助之分,以上動作拆分,能幫助修煉者抓住重點,學會調整六面爭力的平衡。
(二)形意拳在樁功中建構體內抻筋拔骨系統
第一步。三體式站樁,構建縱向體內抻筋拔骨系統,在樁功中首先建構脊柱弓、手臂弓、腿弓三弓爭力系統。含胸拔背、意在尾閭和百會,脊柱連通,形成脊柱弓;肩抽肘橫,十指微曲,意在指端、雙肩連通,形成手臂弓;雙膝(內扣前頂)定位,胯根內裹,臀部上提下坐,意在五趾抓地,雙腿連通,形成腿弓。
修煉注意事項:
1、形意拳意念在力端:每一弓的形成都是由雙相矛盾力組成,且意念都在力端(手指、腳趾、頭頂和尾閭的端點),意念的位置直接影響抻筋拔骨的效果。如臂弓,如果意念在肘,手腕和手指關節就不能放鬆拉伸;意念在手腕,手指關節就失去作用;意念在力端,手臂手指逐漸延長,弓越來越長大,每個關節都得到充分的放鬆,同時避免體內區域性爭力傷害身體。
2、弓背意念不能過重:弓背好比細皮筋,易斷易折,若有若無,需要盡心呵護。意重則氣滯,不虛靈,傷害身體。不少修煉者被意念控制,意拳修煉的是功夫,是身體健康,不是“意念”,意念僅僅是過河的船,過了河要棄船,開始意念重些,越練越輕,意念沒有了,功夫也就練成了。
3、形意拳力端任意組合形成各種“弓”的渾圓系統:從基本的三弓入手,力端任意組合。形成渾圓爭力系統,一個端點動,其它端點都要做相應的調整,外三合完成。
4、形意拳脊柱弓是修煉的核心
修煉脊柱弓要改變脊柱原有的生理彎曲,人的生活習慣是昂頭、挺胸、翹臀,脊柱呈原生態,在頭胸和腰臀形成兩大彎曲,它們是修煉脊柱弓的兩大障礙。要使脊柱節節鬆開,形成脊柱弓,同時避免折腹、翻盆、憋氣的現象。每松一節脊柱都異常困難,也是各門派的不傳之秘,能節節鬆開的人,基本能做到,罕遇對手,健康長壽。
三、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和丹田內氣形成的養生意義
抻筋拔骨、丹田內氣是性命雙修的有效法門。
1、調形、調息。生命由有形的物質(面板、肌肉、骨骼內臟等)和無形的氣組成。由於氣的存在才使有形的物質具有新陳代謝的生命特徵,氣催動血液沿體內管道給各組織細胞輸送營養,清理垃圾,延續生命。健康的嬰兒氣血充盈,好像氣衝的娃娃,因為嬰兒時期,筋骨的柔韌性好,彈性大,能完全撐開身體內輸送營養物質的管道,氣血執行通暢無阻。隨著年齡增加,骨骼、肌肉逐漸老化、僵硬、萎縮,擠壓輸送營養的管道、使管道變窄,個別管道甚至堵塞,等到大部分管道堵塞了,生命就結束了。修煉抻筋拔骨和丹田內氣,透過“撐”和“拔”力的作用和丹田內氣逐步啟用經絡,疏通管道,使氣血暢行,滋養內臟,進而使生命充滿活力,延年益壽,是迴歸“嬰兒態”的有效修煉最好的修煉方法。
2、調心。修煉體內抻筋拔骨和丹田內氣就是修道家的丹道,貴在“道法自然”。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很多思想和行為是違反自然法則。爭名奪利、勾心鬥角、吸菸酗酒、暴飲暴食、熬夜等行為加速身體的衰老。在修煉過程中,要想功力進展,修煉者必須克服身體的種種不適和異常痛苦的反應,需要正確的方法和超常的毅力、決心和恆心;這將迫使修煉者靜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社會和自身,反思以前的工作作風和生活習慣,改變不自然的思想和行為,使身心逐漸走上健康發展的正軌以此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