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學位、年齡、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差距,人與人之間很難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對話,所以當資訊由高階向低端流動時,總會出現各種問題導致影響了溝通的效率和效果。這種現象就叫:溝通位差效應。
它的提出源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大學做的一項調研,透過對不同層級的溝通反覆進行比較,研究者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層領導傳達的資訊僅有20%-25%被下級瞭解並理解,自下而上反饋的資訊最多不超過10%,但平行交流的效率卻超過90%。”由此可見,只有平等的溝通才有效,溝通如果存在位差,那效率低的簡直不可想象。
溝通位差效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博士畢業和高中畢業的人對話,會覺得格外吃力;飽經滄桑的中年人和青澀無知的年輕人交流也不順暢;基層員工向老闆彙報工作時,講話總是支支吾吾、語無倫次……通常來說,由於地位不同,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會形成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社會地位高、知識豐富、閱歷廣泛的人,往往會有本能地優越感,而下位的人產生一種自卑感,正是這截然不同的自我感覺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正常的溝通無法進行,要想實現高效率溝通,高位者就要主動放下架子,充滿同理心,儘量為對方搭建一個平等的資訊交流的平臺,這樣才能克服位差效應的影響,促成資訊交流和互動,才真正能聽到自己想要的訊息
英國戲劇家蕭伯納有次去蘇聯旅行,認識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看起來冰雪聰明,蕭伯納很喜歡她,陪她玩耍了很久。即將分別之際,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回家千萬別忘了告訴媽媽,說今天陪你玩的是世界大名鼎鼎的文豪蕭伯納。”
蕭伯納本以為小姑娘得知自己的身份後,會感到十分榮幸,誰知,小姑娘也用同樣的口氣回敬道:“請你回去也轉告你的媽媽,說今天陪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
著名的作家自覺高人一等會造成溝通的障礙,而萬眾矚目的英國女王遇到的挑戰比他還大。維多利亞女王在和丈夫相處時,因為身份地位不對等,發生過無數次爭執。有一天,這對夫婦又吵架了。丈夫阿爾伯特一氣之下回到臥室並關上門,冷戰又開始了
維多利亞女王冷靜下來後,發覺這次爭吵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於是就敲門,想主動和好。丈夫明知故問:“誰敲門?”,“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隨口答應,起初,丈夫沒有回應,沉默了一會又問誰敲門?“維多利亞”,這次,女王報上了自己的名字,丈夫再次沉默,維多利亞沉吟片刻,又敲了敲門:“把門開啟好嗎,我是你的妻子”。房門終於打開了,維多利亞女王由於放下了身段,成功克服了位差效應的影響,和丈夫和好如初。
所以,所有故事都告訴我們,“平行交流”才是真正有效溝通,沒有平等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雖然我們沒辦法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位差,但可以調整心態和態度,努力消除心理上的位差,給別人一個與自己平等對話的機會,這樣才可以做到溝通無障礙,自己也能獲取更多層面資訊。
與人交流過程中,如果你發現自己聽到的並不是真實的聲音,收到的也不是有效的資訊,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是否由於自己太過於自以為是、過於孤傲,導致雙方受到了位差效應影響。如果不是,那很有可能是對方強烈的自卑感引起,這種情況,就要盡力鼓勵對方說出肺腑之言,幫助對方提升自信,以便提高溝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