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一)主要業務情況
公司主要從事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鋰電兩大產業群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的服務。磁性材料產品主要包括預燒料、永磁、軟磁、塑磁等,器件產品主要包括振動器件、電感、環形器/隔離器等,磁性材料+器件產品主要應用於家電、汽車、光伏新能源、消費電子、5G基站、大資料中心、充電樁、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光伏產品主要包括單晶矽片、電池和元件等,主要應用於地面電站和分散式電站的建設。鋰電產品主要包括圓柱型鋰電池及小動力系統,主要應用於電動二輪車、電動工具、行動式儲能、掃地機器人/吸塵器等領域。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具有年產18萬噸預燒料、16萬噸永磁鐵氧體、4萬噸軟磁鐵氧體的生產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鐵氧體磁性材料生產企業;具有年產4億隻振動馬達的生產能力,是國內領先的振動馬達生產企業;具有年產600MW矽片、4GW電池、1.5GW元件的內部生產能力,是單晶電池產業的領跑者。
公司是全國電子資訊行業標杆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先進單位,也是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輪值理事長單位。公司自上市以來,在公司治理、規範運作、資訊披露等方面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報告期內,公司榮獲證券時報第十二屆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天馬獎“主機板最佳董事會獎”、“主機板最佳董秘獎”等獎項。此外,公司2020年度資訊披露考核再次被評定為A級(優秀),公司已連續多年榮獲深交所資訊披露考核的最高評級。
公司四十年如一日深耕主業,不斷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報告期內,公司的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經營效率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各產業群的效能進一步釋放,從而拓展了產業發展的空間,使得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9,124.34萬元,同比增長79.3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620.22萬元,同比增長58.90%。
(二)公司所屬行業的發展情況
公司所屬行業的發展階段及未來趨勢與公司在2020年年度報告中所述未發生重大變化,具體內容詳見《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現將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鋰電產業2021年上半年的發展狀況分析如下:
1、磁性材料+器件產業
磁性材料產業:2021年上半 年,傳統汽車 、家電 、消費 電子等 領域的 需求有 所回升;數字經濟、綠色和低碳經濟蓬勃發展,帶動了5G+工業互聯、資料中心、雲計算、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的需求快速增長,進一步帶動了磁性材料產業的發展。同時,疫情對產業的調整影響較大,使得訂單進一步向抗風險能力強、信譽良好、品質可靠的企業集中,行業內綜合競爭力強的企業增長幅度會高於行業平均增長水平,旺盛的需求也帶動了頭部企業的紛紛擴產。展望全年,磁性材料產業依然會維持較高景氣度。
器件產業:據Omdia調研顯示,上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6.52億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4%,相應增加了振動器件需求,非手機應用領域如車用觸覺反饋、健康護理、電子煙等產業拓展也給振動器件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據工信部發布資料顯示,上半年我國新建5G基站19萬站,僅完成了全年建設5G基站60萬站計劃的31%。
下半年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將啟動共建5G700MHz基站約48萬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將聯合採購5GSA2.1G基站24.2萬站,基此判斷下半年的基站建設會加速增長,同時將帶動環形器/隔離器行業的同步增長;電感是電子線路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被動元器件之一,行動通訊是電感的主要應用領域,其國產替代加速,再疊加5G、物聯網及汽車電子對電感的需求增長,使得電感產業全年增長可期。
2、光伏+鋰電產業
光伏產業:據光伏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鏈製造端均保持較大增長,多晶矽、矽片、電池、元件產量分別達到23.8萬噸、105GW、92.4GW、80.2GW,同比增長分別為16.1%、40.0%、56.6%、50.5%。
從應用端來看,中下游產業鏈擴張過快已階段性出現供過於求狀況,疊加疫情反覆、矽料短缺、遠洋運費上漲等因素影響,上半年新增裝機量不如預期,元件出口額約45.33GW,同比增長34.14%,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14.1GW,同比增長22.6%,其中分散式裝機同比增長97.5%,集中裝機同比下降24.2%,戶用新增裝機首次超過集中式,成為新增裝機主要來源; 在市場 應用上小尺寸電池被淘汰的速度加快、大尺寸電池佔比持續提升,N型電池量產規模也有所增加;從技術端來看,P型PERC電池量產轉化率提升至23%以上,龍頭企業接連打破TOPCon電池和HJT電池轉化效率世界水平,鈣鈦礦電池等前沿技術也持續受多方關注。
據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1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裝機150-170GW,我國2021年新增規模在55-65GW。展望全年,隨著矽料產能的提升和價格的趨穩,預計新增裝機量會有所提升。
鋰電產業:二輪車鋰電化、傳統電動工具無繩化、家用清潔機器人普及以及行動式儲能等市場的興起,共同推進了小動力鋰電池行業的較高速增長。據工信部資料統計,2021年1-6月國內電動二輪車完成產量1,620.2萬輛,同比增長33.6%;國外主流電動工具企業產業 鏈向中 國轉移 ,疊加 無繩電 動工具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帶動電動工具用鋰電池出貨同比增長約20%;戶外出遊、居家備用及抗震救災等特殊場景應用對行動式儲能需求的快速增加亦帶動了鋰電池需求的增長。展望全年,小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增長可期。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持續創新的研發能力、享譽全球的品牌優勢、穩健經營和控制風險的能力、嚴謹高效的執行力等方面,具體內容詳見《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其中,在研發創新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磁性材料領域中立項主導制定1項國家標準,完成主導制定1項國際標準、1項“浙江製造”團體標準;申請專利96件(其中發明專利50件,實用新型39件,外觀設計專利7件);申請軟著登記3件;授權專利69件(其中發明專利44件,實用新型25件);獲授軟著3件。
三、主營業務分析
2021年上半年,隨著疫情防控良性推進,全球經濟發展總體向好,國內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但受供應鏈供需失衡,原材料價格非理性上漲,歐美等遠洋物流成本暴漲,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國際貿易形勢複雜多變等因素影響,使得眾多產業飽受經營壓力,產業鏈競爭加劇進而對終端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在此背景 下,公司堅定 不移的 圍繞“做強 磁性 、發展 能源、適當投 資”發展戰 略,憑藉“艱苦奮鬥,堅韌拼博”的工作作風,各產業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提升了經營能力和經營質量。
公司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鋰電兩大板塊產銷兩旺,市場佔有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光伏、鋰電、磁材新專案投資不斷加碼,持續推進各產業數字化、規模化新工廠的建設;研發支出再上新臺階,電感等新品佈局未來發展空間可期;供應鏈管理掌控有效,超前研判並儲備了部分原材料,提升了公司的經營優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和環保監督工作,全力打造環保型綠色生產企業;立足產品質量,以精益管理練好內功,夯實基礎,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美譽度。上述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保障了公司半年度收入和利潤的高速增長。
(一)磁性材料+器件產業 提升市佔鞏固地位
磁性材料產業:2021年上半年,公司磁性材料產業實現收入198,595.78萬元,同比增長36.34%,進一步提升了市佔率並鞏固了 鐵氧體 磁性材 料行業 領先地位 。其 中,磁材部 透過加 大預燒 料產線 的佈局,新增投資2萬噸預燒料生產線,保障了公司材料的核心競爭力;永磁部透過擴產、技改、省人化、自動化、提效率等相關工作的推進,不僅粘住了新老客戶,還提升了新老產品的市場份額;軟磁部在加大投資和技改力度的基礎上,繼續聚集高階客戶,積極配合客戶新品開發,在保持了錳鋅和鎳鋅等產品在高階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外,還提高了磁粉芯、奈米晶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塑磁部透過橡膠磁轉向中高階,注塑磁力拓高階市場,提升了高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器件產業:2021年上半年,公司器件產業實現收入26,553.73萬元,同比增長31.37%。其中,振動器件的個別大客戶出貨下滑較大,但在其他主流客戶中供應占比穩中有升,並在車用觸覺反饋、健康護理、電子煙等領域拓展了新的應用,依然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環形器/隔離器已為三、四家通訊裝置商批次供貨。
同時,小功率產品已完成全球主要通訊裝置商國產化替代承認,目前處於訂單穩定交付階段;電感產業有序推進一體式電感、疊層電感和薄膜電感的系列投資,市場拓展初顯成效,已在汽車電子和伺服器領域實現批次供貨,並已成功切入消費電子領域,使得收入和利潤均實現了高速增長。
(二)光伏+鋰電產業 精準佈局增厚業績
光伏產業:2021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產業實現收入296,745.50萬元,同比增長138.55%。期間,公司聚焦做強元件的戰略,使元件業務佔比持續提升,實現了收入和利潤雙翻番。 生產端 開展了P ERC電池關鍵技術的改善,並對元件的部分產線進行了技改提升;銷售端實施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主要從分散式應用場景入手、以客戶訴求為本,滿足不同國家地區客戶的不同要求,從而提升客戶粘度;技術端加大了對TOPCon和HJT的技術研發和儲備,為後續產線快速升級做好準備;投資端年產4GW高效PERC單晶電池片專案及年產2GW高效元件專案建設順利推進。
鋰電產業:2021年上半年,公司鋰電產業實現收入32,384.66萬元,同比增長96.94%。期間,公司持續深耕小動力市場細分領域,在不斷推進重點產品與中高階客戶合作的同時,海外市場開發初見成效,多家客戶已形成小批次供貨,並儲備了多個新客戶的新專案,為後續1.48億支高性鋰電池專案的投產產能釋放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預期,從各季度股東變化中可知,一直有機構在進進出出,但直到近期才出現了築底基本完成的形態,顯然,春節前後都是有資金進入的。
當前是站上重要均線的回踩中,後續有望謀求大平臺突破。周線形態沒有問題,那麼日線上回踩可視為買點。但無法得知近期進入的資金是否願意做中長線佈局,所以一旦再次軟弱則須做好應對。更多互動資訊,請關注同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