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大地量子釋出了「包羅永珍的大地量子開放PaaS平臺」,該版本協同了更豐富的資料和先進演算法,計算效率、產品視覺化、場景豐富度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近期,我們又對產品做了一些迭代升級,本次升級的亮點在於「更好的3D展示體驗」以及「更便捷的API接入方式」,提升了使用者在使用我們資料產品時的體驗感。
更好的展示體驗——「3D」
二維(2D)空間指僅由長度和寬度兩個要素所組成的平面空間,毫無立體感,而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3D)的,我們也習慣於從多維度來識別空間。既然生產空間資料的初衷是讓我們瞭解物理世界的地物資訊,那麼用3D的形式去呈現它會不會更好呢?
我們想要生動立體地還原空間資訊,也為此做了一些嘗試——將3D視覺化技術融入到資料產品中。
提到3D,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炫酷,真實,身臨其境... 在空間資料應用場景中,它的優勢不止這些。3D視覺化的空間資訊是對現實世界的客觀反射,它能將時間、空間和地理位置科學地融合在一起,透過將資料分析與立體的場景相結合,我們可以輕鬆地理解這些原本晦澀難懂的數字具體代表什麼,並找出不同變數之間的關係和影響,使管理者的認知和決策更加自然、準確。
讓我們來看幾個案例。在滑坡、洪水等災害應急監測場景中,3D視覺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瞭解災害的成因、當前狀態以及發展趨勢。提供準確的座標、最優到達路徑、疏散路徑等資訊,幫助應急救援部門更好地瞭解他們將要面對的環境,提高救援效率。
在滑坡監測中,我們會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年平均沉降速率,紅色點位為年平均沉降速率最快的區域。如果這些紅色點位在坡面位置,則可以藉此判斷該區域存在滑坡風險。在3D地圖中,我們可以識別這些點位的具體位置。
但如果是2D地圖,則做不到這一點,這會大大提升我們對資訊的理解難度,也會使我們錯過一些關乎滑坡災害防治的關鍵資訊。
洪水監測場景同樣如此,透過3D地圖,我們可以根據地形來檢視洪水的影響,透過檢視洪水區附近的地勢情況,確定洪水淹沒區域的高度和麵積。
此外,無論是人口增加帶來的土地資源緊缺,還是先天地勢條件影響,人們對空間垂直使用的需求不斷增加。農業種植場景中,梯田就是對垂直空間利用的典型例子。
在2D地圖中,梯田與普通農田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儘管這不影響我們獲取作物長勢、面積等種植資訊,但是如果農戶想要確定某塊田地具體在梯田的什麼位置,3D地圖能給出更好的解釋。
更便捷的接入方式——「API」
大地量子對外開放介面提供了完善便捷的介面呼叫服務,幫助使用者將大地量子的資料產品快速接入到已有地圖應用中,實現時空資料產品與使用者應用的深度融合。
為什麼我們推薦使用者優先使用API接入?看看下面這張三種接入方式的對比圖表,你就能略知一二。
SaaS、SDK、API 三種接入方式區別對比
現在,再來看看我們的API接入與目前市面上其他友商相比,有哪些優勢。
- 呼叫簡便——介面少,資訊全面
與動輒提供上百個介面服務的其他供應商相比,使用者僅需呼叫大地量子提供的7個介面,即可獲取全部所需資料。
使用者可透過介面獲取到下圖中各元件的資料,並根據獲取的資料在使用者的地圖應用前端靈活開發對應的功能元件。
2.滿足更多二次開發需求——可實時、自主呼叫持續更新的資料
在確認服務並根據客戶需求生產出定製化的產品後,客戶可以透過API接入的方式自主呼叫資料。這種方式將賦予客戶更多許可權,使其不再受時間(如節假日)的限制,獨立自主地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時呼叫。
3.標準的WMTS圖層服務,適配主流GIS平臺
大地量子提供的WMTS服務,即網路地圖瓦片服務,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採用快取技術從而緩解了WebGIS伺服器端資料處理的壓力,提高了地圖互動響應速度,大幅改善線上地圖應用的使用者體驗。開發者透過主流GIS平臺外掛即可快速完成時空資料圖層的接入。
如果您想詳細瞭解我們的API接入服務,請進入大地量子官網——開發者文件 ——「API介面說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