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七八十年代,許多朋友肯定會非常懷念,雖然那個年代一窮二白,甚至吃飽穿暖都是問題,但只要提到那個年代,卻又無比的激動與留戀,也許正因為現在美好的生活,反而正能折射從前生活的不易,農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那個年代,農村活躍著五種手藝人,他們走街串巷,用自己的絕活服務百姓的同時,也讓自己豐衣足食,而且深得農民群眾的尊敬,當年搶著當,如今已經很少看見了,見過三種以上的,算你厲害!
一、篾匠
那個年代農村還沒有什麼席夢思等高檔床,家家戶戶都是木板床,床上鋪一張蘆葦蓆,夏天直接躺上去,冬天加床褥子,而蘆葦蓆就是村裡的篾匠手工編制而成,曬乾的蘆葦壓扁,用刀具劃成條狀,來回交叉穿梭,一張蘆葦蓆要兩三天才能做好,除此之外,篾匠還會用柳條編筐、竹子編制籃子等生活用具,在農村特別受歡迎。
二、木匠
那個年代婚姻嫁娶的傢俱都是找木匠打製,日常吃飯用的桌椅啥的也是找木匠打,所以在農村有許多木匠,他們一般在自家屋子單獨分出一個工作室,裡面擺放了各種木料、鋸子、斧頭、墨線盒等,村民找他們打造傢俱時,拉幾塊木料,然後根據行規給點手續費,到了規定的時間直接來取就可以了,手藝精湛的木匠不僅活多,而且受村裡人的敬重。
三、騸匠
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養殖雞、鴨、豬等家禽,買雞仔的過程中,稍大後若發現公雞過多,為了讓公雞成長的更加肥美,一般要請騸匠為公雞閹割,一把剪刀、一根針、一條線就搞定了,買來的仔豬也是要閹割的,騸匠拿著一把鋒利的尖刀,三下五除二就能閹割完畢,主人會把閹割出來的腰子送給騸匠,同時遞給騸匠一點錢表示感謝,所以那個時候騸匠在農村非常吃香。
四、焗匠
“焗盆焗鍋”是那個年代農村常常能夠聽到的吆喝聲,當年物質十分貧乏,人們日常使用的鍋碗瓢勺即便有裂痕,也不捨得扔掉,這些焗匠即可以焗瓷器,也可以焗鐵鋁,所以誰家鐵鍋爛了、碗裂縫了,就會找他們焗好,那時農村操辦紅白喜事,酒席要借很多家庭的碗、盤子,為了分清誰家的碗、盤子,也會找他們焗個記號,以便後期能夠物歸原主。
五、貨郎匠
這個最受當時小孩子們的歡迎,這些貨郎匠有的騎著腳踏車,有的推著架子車,有的直接用扁擔挑著,各種小玩意花花綠綠,掛在架子上,貨郎匠手裡拿著一個撥浪鼓,只要搖動,村裡很多小孩就會跑出來,即便沒錢買,也會跟在後面走,因為看到這些稀奇的玩意也高興。
總之,八十年代物質貧乏,農村經濟落後,因此造就很多的手藝人,他們雖然很辛苦,但比一般百姓過的好,而且也受人尊重,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手藝人逐漸沒有了市場,手藝也就慢慢失傳了,你見過這些手藝人嗎?見過三種以上,算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