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0 8 期
撰 稿︱李麗媛
編 輯︱秦 風
在知乎裡一個關於服裝零售行業發展現狀的問題下,有人回答了四個字:凜冬已至。
如今逛商場,許多人是為了散心、朋友聚會。像以前大包小包滿載而歸的情形少了很多,顧客成了看客。
三次疫情衝擊的背景下,2021年前11個月,西安市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為1.3%,較前三季度下滑4.7個百分點。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下降4.1%,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領域。
對於暖暖這樣的服裝店經營者而言,感觸尤深——因遭遇疫情,她在西安新開的小店半年內三次被迫關門,人員流失到自己成了員工,每月的營收根本包不住近兩萬的成本支出。
她認識的同行業者中,一些已經另謀生路,還有一些如她一般,選擇了繼續堅守。只是到底該如何改變,她仍未想好……
疫情下的三次閉店
“2021年的西安出現的三次疫情,讓我都趕上了。”
見到暖暖時,她正在自己的小店裡整理著剛到店的一批衣服。她的店鋪位於金莎國際購物廣場2樓的依尚街區,位於小寨商圈,人流量往常還算可觀。但開年後的營業狀況,還是遠低於暖暖的預期。
由於幾乎無客人進店,暖暖點了兩杯奶茶,與鎬京筆記(ID:Haojing2022)開玩笑說可以慢慢“座談”一番。
2021年7月,經過一段時間的踩點對比,暖暖選擇在金莎國際開了一家服裝店。只是未料到,開業一個月後,趕上西安疫情防控升級,商場人流量大大降低。
“朋友開玩笑說開業大吉到了我這成了開業就成。”
等到同年10月底,又一輪疫情來襲讓剛剛走上正軌的小店又被打入冷宮,“11月經營稍見起色,又來了一波疫情,讓人多少有些崩潰。”
12月15日,暖暖收到商場的閉店通知,一開始她沒想到疫情會這麼嚴重。但後來看到每天確診病例越來越多,她所在小區也開始無法出入,她有些著急,每天就期待著疫情好轉以便儘快復工。
“42天!”暖暖清楚記得自己關店的天數。
2022年1月25日,是暖暖重新開店營業的日子。當天她的小店只有零星幾個顧客進店,但大都只是看看,連試穿的都很少,一天下來營業額只有1300元。
這樣的銷售狀況,暖暖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
“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家會更專注於食物、醫藥產品等以保健養生為目的的消費,相較之下對服裝等非生活必需品購物慾不那麼明顯,這種消費模式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營業雖然恢復,但盈利並沒有開始。”暖暖一口氣喝光了杯子裡剩餘的奶茶,長嘆一口氣。
與開店初期給自己定下的年入20萬目標相比,暖暖現在想得最多的是,能少賠點。她算了一筆賬,店鋪每月要繳納一萬多元的租金,加上裝修分攤之類的費用,每月投入近兩萬元。尤其是閉店期間的成本費用,對於創業不久的她來說屬實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值得慶幸的是,金莎國際購物中心最終確定免除商戶一個月的租金。
“之前一直喜歡有挑戰的生活,疫情給我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開始嚮往安穩,自己做老闆要承擔很大風險,有時覺得給別人打工也挺好的。”
線上擠壓線下
話雖如此,但認識暖暖許久,她並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
實際上,她從事服裝行業已有八年多了,當時選擇做這個,無外乎是小女生愛美的心思,做得久了,漸漸生出了熱愛,人也變得愈發專業。
八年間,暖暖見證了西安服裝零售行業的發展和困境。
她明顯感覺到顧客的審美越來越小眾,過去很容易出現爆款,現在大都在追求個性。過去顧客挑到合適自己的基本就會購買,現在大家都更謹慎,一些顧客只會在店裡試穿拍照,然後去網上搜同款購買。
疫情是雪上加霜。
“不僅僅是閉店”,暖暖體會的尤為明顯,疫情影響更為深遠的是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出於防控要求人員聚集減少,令商場渠道人流量驟減,實體服裝店紅利逐漸消失。
與之對應勃然興起的是,依託於網際網路、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思維。
疫情期間有不少商場品牌店鋪積極進行微信社會營銷,在客戶群朋友圈秒殺活動和線上直播賣貨,像2021年鴻星爾克直播間一度被擠爆,多少可一窺其威力。
但問題在於,像暖暖店鋪一樣的小型服裝零售店粉絲基礎薄弱,價格優勢不明顯,很難在眾多品牌中佔據一席之地。
同時,這些店鋪的風險應對能力弱,服裝款式更新換代快,且受季節影響大。綜合種種因素,面對衝擊更顯風雨飄搖。
暖暖表示,像她一樣靠過去積蓄勉力支撐的服裝店不在少數,現在只能盡其所能彌補一點點虧空。
“人員流失嚴重,元旦前還有兩個導購,春節期間又走了一個,我現在只能每天自己頂上。”
同時,經總公司指示,暖暖店內的服裝除春季新款外,幾乎都在以成本價格出售,只能保本,並不賺錢。連一個進店的顧客都說,之前來店裡價格完全和現在不同,所以雖然衣服尺碼大了點,還是選擇了購買。
幸運之處在於,暖暖店鋪內未售出的庫存,總公司可以回收。但她的進貨量依舊由原本的1500件減至1100件。不過,更多服裝店的經營模式為自負盈虧,損失就更為慘重了……
堅守至星河長明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過:“2021年我們會看到很多讓人恐怖的空殼式的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的拐點時刻到來了。”
該觀點似乎誇張,但的確,商場內如同暖暖一樣的個體經營者們,現狀與商場發展可謂“唇亡齒寒”。
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前11個月西安市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為1.3%,較前三季度下滑4.7個百分點。
其中,在22類商品大類中只有10類零售額同比實現增長,11類零售額兩年平均實現增長。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下降4.1%,是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領域。
“不扎堆、不聚餐、少出門”,這是面對疫情大家的潛意識規避動作。而對於依賴高客流、享受人口紅利的商場,人們居家和減少外出消費,給商場帶來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有零售行業分析師認為,疫情使商場百貨類銷量驟減是必然現象。但隨著春節期間的消費刺激,以及各類消費場所的進一步的開放,依照國人習慣,並不排除出現報復性消費的可能。
與此同時,該分析師同時表示,疫情不是常態,大部分小微企業不會為此做出特殊調整,但商場個體經營者應該將精力更多投入到對線上使用者的積累中,相較直播帶貨,微信群銷售同樣是個好選擇。
同時,商戶應注重物流合作,顧客今天線上選中,明天同城配送即達,也是可以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賣點。
“會有一批商場個體經營戶倒閉,也會倒逼一批小微企業加快發展。”
因此,建立正規員工共享平臺,可以同時解決部分小微企業用人難和倒閉企業員工就業難的問題,亦是當前形勢下可行的兩全之策。
暖暖最新的一條朋友圈內容,寫的是:待凜冬散盡,期待會有星河長明……
(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金莎國際購物廣場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