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頂流”冰墩墩、雪容融演電影啦!動畫電影《我們的冬奧》將於2月19日在全國正式公映。本部影片四段短片分別選擇什麼題材?整體畫風增加了什麼創新點?多個IP整合過程中,有何難點?聽總製片人王裕仁線上揭秘。
本片是奧運歷史上首次由官方授權吉祥物參與的動畫電影,不僅實現了我國動畫電影在體育、冰雪、奧運題材上的突破,也憑藉深遠的影像影響力在冬奧期間掀起運動風潮,主創們希望憑藉這部電影藝術創作,激發大眾對於冰雪運動的關注與熱情參與。
片中,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將和齊天大聖孫悟空、圖圖、光頭強等眾多經典國漫人物一起體驗冰雪運動,點燃冰雪運動激情,展現團結拼搏的奧運精神。
王裕仁表示,每個IP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表達風格,如何將幾個篇章的風格統一是難點,同時,吉祥物的設計製作也要嚴格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王裕仁介紹,國際奧委會非常關心這部電影,專程配備了老師對片方進行每一步的內容審定:“比如我們的劇本,特地翻譯成了英文給國際奧委會稽核,他們非常支援,也給我們提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在整體畫風上,《我們的冬奧》增加了很多創新點,除了片中經典懷舊動畫角色的出現,還加入了很多科技感、現代情懷的元素。王裕仁介紹:“第一個篇章冰墩墩和雪容融在熊大熊二、小光頭強的幫助下回奧運村,原先《熊出沒》動畫裡的設計是綠皮火車,後來我們將其改為了高鐵。”
從精神觀念上來說,《我們的冬奧》想讓觀眾看到代表中國動畫界能夠達到的工藝水平,同時,能在冬奧這個背景下,傳遞出中國年輕人欣欣向榮的狀態。整個電影的基調是歡樂的、祥和的,有些幽默,也有閤家歡,我們希望國內外所有受到冬奧會感召的觀眾,都能感受到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閱讀全文>>>
2月17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中,高山滑雪女子全能專案比賽結束,中國運動員孔凡影獲得第15名。這是中國隊在該專案上首次取得成績,孔凡影也結束了在冬奧會高山滑雪專案全部個人小項的比賽。
孔凡影是中國隊唯一一個獲得高山滑雪全專案參賽資格的女運動員,她在冬奧會上的目標是實現全專案參賽並爭取完賽。
按照比賽規則,運動員需要進行滑降(1滑)和迴轉(1滑)兩個專案的比拼。與迴轉、大回轉賽制相似,只有完成滑降比賽的選手才有資格參加接下來的迴轉比賽,兩項比賽成績相加進行排名,用時最少者獲勝。
孔凡影賽後表示,“從第一天到今天,每天比賽和訓練強度都非常大,快達到了身體最大負荷值,還好堅持了下來。” 她同時表示,雖然很累,但特別驕傲,“每場比賽我都能完賽,都有我的名字出現,這是特別自豪的一件事情。”
相比冬奧會比賽,在國外參賽獲取積分是最難熬的日子。孔凡影稱,當時就是放手一搏的心態,“心裡想的是一定要堅持,拿到比賽資格,出現在中國的賽道上,讓中國人的名字出現在現場大螢幕上。”
透過與頂級選手同場競技,中國隊隊員在成績上確實還存在差距。孔凡影對此表示,她不會放棄,一定會努力去趕超。談到未來是否會全專案發展的時候,孔凡影說:“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肯定會一直練下去,這是我熱愛的事業,願意為它奉獻整個青春。”閱讀全文>>>
按照賽程,她還將與女子運動員倪悅名,男子運動員徐銘甫、張洋銘組隊參加2月19日舉行的混合團體比賽,這將是他們在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專案的最後一個比賽專案。期待他們的精彩表現!閱讀全文>>>
想必大家一定在各大平臺中或多或少地看到過北京冬奧會餐廳的Vlog影片,各式各樣的菜品琳琅滿目,看得人口水直流!你是否也好奇,這些健康又多樣的美食是如何做出來的?冬奧會舌尖上的安全又是怎麼保障的?
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海淀區有2個競賽場館、3個訓練場館投入使用。記者在海淀區採訪時獲悉,該區共有28個餐飲服務點位保障除運動員之外的10類群體,為冬奧賽事順利進行提供後方保障。
冬奧選單標準是餐飲保障的基本遵循。按照北京冬奧組委“兩地、三賽區統一標準”的要求,海淀區商務局嚴格執行冬奧組委選單要求,每日不重樣,8天一迴圈。在餐食配置上,選單要求葷素搭配、營養搭配、中西結合,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一定比例,並根據賽事週期和飲食規律進行葷素調劑,不但要“吃好”,還要吃得更健康,有營養。
此外,“冬奧”與“中國年”攜手,“雙奧之城”的餐飲保障讓國際友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中國年”。五福水餃(五彩水餃)、春捲、合菜、元宵、湯圓等特色菜品和主食,以及廚師自創的“冰球”、“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色甜點,寓意深刻的“定勝糕”、“狀元糕”,情人節的特色蛋糕,中國傳統的火鍋和茶藝等各類美食飲品中西合璧,花樣層出不窮。
海淀區市場監管局冬奧食品安全服務保障組副組長夏萍萍介紹,餐食從加工製作、運輸配送到溫度都有嚴格的時間限制,餐食中心溫度有嚴格的標準。監管人員每日對食材農藥殘留、消毒液濃度配比等進行不間斷地檢測,及時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同時,為落實防疫要求,對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及其共同居住者,每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閱讀全文>>>
北京冬奧會各專案比賽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全世界目光都聚焦在冰雪賽場上。值此奧運火炬在家門口再度點燃之際,我們也有必要重新提起近幾年在教育領域中最熱門的一個詞彙——“體教融合”。
青少年是奧林匹克運動生生不息的源泉,奧林匹克精神也在不斷激勵青少年成長。青少年教育一定是包含和突出了體育的教育,而體育也必定是融合在教育之中的體育。這是關於奧林匹克與青少年教育之間的辯證法。“體教融合”與奧林匹克所提倡的實為同一件事,其宗旨都在於培養具有健康完整人格的未來之才。
比如,對獲得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冠軍的蘇翊鳴來說,滑雪是其熱愛所在,也是幸福所在。在蘇翊鳴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對體育運動樂趣的充分享受、陽光自信的面容、頑強不屈的意志、健美的體格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都可以由運動得來。體育的育人價值,也盡顯於此。
本真的體育教育,當然不僅僅是學習幾項運動技術,而是要去喚醒參與者,讓其發自內心去熱愛運動。實際上,發現樂趣是體教融合操作層面上的核心和難點。這裡的樂趣,倒未必一定是對冬季專案的樂趣,因為所有專案都同宗同源,喚醒的關鍵在於引導青少年去發現和感受身體活動的快樂。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此時更應齊心協力,將塔尖上的奧林匹克運動與塔基上的“體教融合”上下打通,將奧運精神融入進青少年教育工作中,而此次北京冬奧會就是一個大好契機。閱讀全文>>>
繼土耳其想改英文名之後,泰國首都也要改名了?泰國皇家學會辦公室(ORST)近日公佈提案,將把泰國首都的官方英文名由“Bangkok”更改為“Krung Thep Maha Nakhon”。泰國首都的改名願望,究竟因何而起?
泰國首都的官方英文名“Bangkok”(中文名為曼谷)自2001年11月起被正式作為泰國首都英文名使用。Bangkok原先只是曼谷的一個地區——這個地區目前位於Bangkok Noi和Bangkok Yai,是大首都區的一個部分。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Bangkok只是通俗名稱,在泰國人眼中,Krung Thep Maha Nakhon才是泰國首都一直以來的正式名稱。實際上,這個泰國人眼中的正式名稱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名,全稱共包含176個字母,被收進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不過,新名稱不會馬上生效,該提案還需要相關委員會審查透過。此外,泰國內閣還要求考慮泰國外交部的意見。此次更名更引發熱議。一些網友提出,Bangkok已廣為外國人所知,沒有必要更改名字。但也有網友稱,確認正式英文名是對的,因為泰國人一直稱首都為“Krung Thep”,而非Bangkok。
而事實上,泰國政府更新的,不只是泰國首都名稱。泰國皇家學會辦公室稱,這一更新將讓政府部門使用能更好地反映當前情況的相同名稱。除了將泰國首都的官方名更改為Krung Thep Maha Nakhon外,泰國皇家學會還更新了一些其他國家地區的官方拼寫。閱讀全文>>>
編輯 賈聰聰 李佳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