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跑來我們這個小園子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了,老黃、龍哥、吳部,這幾個算比較頻繁的,還有一些是好奇,第一次來的,比如小唐、格米等,這些朋友聽聞在底下種盆景,都過來一探究竟,算是路人,走個過場而已,都不是愛好者。
每次有個人過來參觀,我們都會問一句話,要是這裡可以抱走一盆,你最想拿走哪盆?以此來鑑定這個人審美品味,屢試不爽,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人來人往,幾個老面孔中老黃和龍哥是來得最勤快的,都恨不得要買樁參與進來,中午吃完飯,就會過來這裡轉下,龍哥是技術派,過來一定要探討下養護技術,對於一個興趣廣泛的老頑主,什麼都能提出自己的一些主見來,很不錯的聊天物件,之前我在他那輛柴油大車上,對一個蚊香盒都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換意見。他一天三包煙,我一到室外抽菸點,就看到他夾著一根白紅塔山,盯著手機螢幕,逛某寶等購物平臺,看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從汽車配件、魚竿、腳踏車、投影儀各種東西都不放過,研究得很仔細,偶爾,晚上一個人跑去隔壁海鮮廣場邊的池塘野釣,空軍的頻率比較多。
老黃是喜歡鬼鬼祟祟的過來,還夾著個塑膠飯盒,裡面還放著一張用來檫嘴的手絹和湯勺,這個算是盆景愛好者了,對盆景造型有點理論基礎,能談出一些門道,可惜水平也只停留在嘴上,每次,左瞧瞧,又瞅瞅,再品頭論足下,就不捨得花功夫去培養好一些樁材。熱衷於在清明節給先人掃墓的時候,在野外的坡地上揪出幾顆桃金娘回去養,這就是老黃養樁的境界。
有時候想,有這麼一個園子,大家各施所能,一起分工勞動,一起來交流,多一些共同興趣話題,多一些志同道合的的朋友,也不錯,就是玩嘛。
那天和島哥聊天,大膽設想了下,這裡要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地方,得好好搗騰下,最好是擺上一個茶臺,邊品茶,邊賞樹,閒談天氣和樹的生長,時光變得很慢,心也變的很靜。
明年,老黃就要退休了,多年坐辦公室的職業生涯戛然而止,開始步入人生的另外階段,我和他說,退休了想做啥?在小區和那堆老人坐下來閒聊嗎,一想到這個畫面就覺得怪怪的,感覺和老黃這個氣質不搭嘎,以前我還跑去偷聽一些無聊的老人聊天,都是誰說誰的話,面前的一個人只是一個擺設,用來避免只和空氣說話的尷尬而已,誰也不管對方是否聽懂,反正能發出聲音就行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在想,二十年後我退休了,是否就有一堆二十年盆齡的樹木樁頭,每天沉浸其中,修枝賞花,忙得不亦樂乎。
所以,我又問老黃,為什麼你二十年前不種幾棵盆景,現在退休了,也不至於這麼寂寞不知道該做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