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三件事,結婚、生子、蓋房子。
房子對中國人來說,是一輩子的辛苦與拼搏,舉全家之力換來的是家的溫暖與幸福。
房子真的很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城市的房價“步步高”,買房已成為人的一生奮鬥的夢想和奢望。2022年2月8日,農曆虎年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在城裡置辦了新房的陳先生應該很高興,因為比較在城裡有了家,但陳先生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有了房貸成為房奴一族的他,在中國銀行西安長安區支行辦理房貸還款手續時,遇到了一系列讓他匪夷所思的“怪”現象,中國銀行設定的“等額本金”“等額本息”還款文字遊戲,中國銀行長安區支行在合同上擅自一字之變,變出利潤大空間,陳先生在中國銀行西安長安區支行所經歷的從中國銀行購房貸款合同給客戶造假、到客戶經理態度蠻橫、再到客戶經理回覆:“放款是前任客戶經理的事情,我不清楚,別找我。”
銀行要高質量發展,服務需先行,客戶得重視。陳先生在中國銀行的遭遇,只能說是店大欺客的同時,更多的是無助與心酸,畢竟人家是銀行,還是中國銀行。
合同造假 一份合同五個字型客戶瞠目結舌
合同是一種契約精神。陳先生在中國銀行西安長安區支行簽署貸款合同,明確提出“等額本金”本金還款方式,在和銀行簽訂合同時,銀行要求陳先生在簽字地方簽字和蓋章,合同內容空著。在銀行放款後,一直認為是等額本金還款方式,在銀行打還款流水時,驚訝的發行,銀行將合同內容,從等額本金,私自改成等額本息。難道合同也可以擅自修改。
(合同出現五種字型)
在陳先生與中國銀行簽署的貸款合同,除陳先生簽署名字外,合同內容部分出現5種不同的字型,合同這麼嚴謹的行為,竟然成了中國銀行約束房奴“利器”。中國銀行,老百姓還敢相信嗎?
監管缺失 中國銀行合同成為約束房奴“利器”
揹負房貸的老百姓都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每月按時還款,個人徵信將出現問題,尤其是後疫情時代,房奴的日子非常艱辛,每月按時按點還款,為的就是徵信良好。作為銀行,誰又來約束你們?誰又能監管你們?
陳先生將遭遇投訴銀保監局,中國銀行將等額本息,更改回等額本金。但陳先生8個月多還的損失,又由誰來負責?經過銀行朋友計算,70萬貸款,26年等額本息比等額本金多還123387.18元。等額本息1個月多還利息395.47元,8個月多還3163.77元。這個損失誰又應當承擔責任?
陳先生在無奈,無助,沮喪的同時,希望更多的老百姓明白,在與中國銀行進行房貸合同簽訂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來源:西 安 商 網)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