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開
徐志摩
陽春三月,風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楊柳依依,野花絢爛,身心不由得輕爽而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開;花是自然的那種,樸素而恬淡,不落塵俗。“三月風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暢然的一種意境。這意境,枝繁葉茂,從古代長到現代,不枯不衰;又如水,歲歲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過古今幾個王公貴族、粉黛佳麗、騷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讓人愛讓人痴,恍惚人的骨子裡頭都沉澱了花的影子,花的風韻。
陌上花開,假如沒有了從俗累的生活中走出來,悄然佇立阡陌併為陌上風情所陶醉的人,那麼花開也寂寞,風情也蒼白。於是,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知被幾個人吟頌了幾個遍,人歸緩緩,那花便有靈性,便開得執著,陌上風情也被撩撥得濃郁而熱烈。
那是春天裡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這時,一騎快馬飄然而至,驛者把一封書信遞給貴夫人。原來,吳越王囑愛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著回宮,“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緩緩歸,緩緩歸。多麼柔情的一句話!
只是再柔情、再體貼的話,也難以使國家逃脫傾覆的惡運。憐美惜春的柔情敵不了劍戟弓弩的無情。吳越王煙逝,愛妃雲去,留下一個美麗的故事遊蕩在臨安的陌上,供人憑弔,在吳越國“國除”的百十來年後的一個秋天,詩人東坡來到了臨安。歷史似乎特意安排東坡在秋天踏上臨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開,秋天亦花開,只是春天的骨子裡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裡透出的卻是蕭瑟。東坡悵對古人,一番憑弔,三首《陌上花》於胸中鬱結,一吐而快。“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詩人一唱三嘆中,浸染著人事勝衰的感慨。陌上花,就這樣開在歷史的車轍中,櫛風沐雨,浸透豔麗與滄桑,令人唏噓不己。
我幾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覺得這一束束、一叢叢開了又落,落了又開的陌上花,簡直就是為了人類的歷史與文化而開落。我不敢說可以觸控歷史與文化,但我可以覺悟地撫摸陌上嬌嫩而以頑強的花朵。陌上花開緩緩歸,這不僅意味著悠閒、詩意,而更大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的心靈在恬靜的陌上花開中恬靜如花,迴歸自然,迴歸人類的歷史與文化。
緩緩歸,緩緩歸,披一襲“三月風情”,再採一束“陌上花”,緩緩歸。
緩緩歸,我心已是陌上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