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敵機!
空七軍指揮所內發現了四架戰機從北部灣飛來,地空導彈二營頓時充滿了緊張的氣氛,各士兵全都做好了迎敵的準備,營長陳輝亭更是不斷踱步,緊張得頭冒冷汗。
這4架戰機為什麼會突然進入我國領空?它真的是敵機嗎?
1968年1月23日,上午九點,四架從北部灣方向飛來的戰機引起了空七軍指揮所的注意,因為沒有提前彙報,所以指揮所一口咬定這就是“敵機”,立刻下達了“消滅敵機”的命令。
按理說,在國內機場,即便是遇到了不明飛機,也有很大可能是我方戰機一時出現了故障,為什麼空七軍指揮所要如此警惕呢?
其實這與當時的背景息息相關。
1968年越戰打得正酣,北越政府正在和美國激烈鬥爭,而美軍戰機經常“打擦邊球”從我國上空飛過。美軍對越南的侵略自然早已引發了我國譴責,而美國是否會打擊報復,成了我國空軍十分擔心的一個問題。
因為美軍戰機喜歡小規模列隊飛行,與這四架“敵機”看上去頗為相似,所以這才引發了空軍的警報。
但是,在接到命令後,二營營長陳輝亭並沒有第一時間執行。因為他清楚地記得,在早上七點鐘左右,自己明明看見四架我方殲6戰機從寧明機場起飛,他嚴重懷疑這四架飛機是否因為失去了與指揮部的無線電聯絡,所以才被誤判為敵機。
如果貿然發起攻擊,恐怕會誤傷自己人。於是,陳輝亭馬上聯絡了軍指揮所,確認這是否是己方戰機,但是軍指揮所認定早上沒有飛機從寧明機場起飛,再次下達命令,要求陳輝亭執行消滅敵機的操作。
此時此刻,事態已經發展到接近無法控制的地步——據二營勘測得出,這四架“敵機”距導彈陣地已經不到90公里,打或不打,現在必須要做足準備。
陳輝亭立即下令,要求導彈接電準備,並且“隨時準備好攻擊敵方目標”。不過,陳輝亭還留了一手,他一邊安排導彈部署問題,另一邊則派出了一位部下,進一步向指揮所請示,要求再次核實飛機來源。
但指揮所遲遲沒有進展,等四架飛機距離導彈陣地65公里處時,陳輝亭也只好下令開啟無線電捕捉目標,並且做出了最終指示。
“前置法,導彈三發,17公里即導彈與目標的遭遇距離,消滅目標。”
與此同時,四部發射架上的導彈早已蓄勢待發,只等上級發出指令。
但就在這個時候,陳輝亭在腦海中回憶早上目擊的事情,他清晰地見到有四架飛機從寧明機場起飛,為什麼軍指揮所卻對此事堅決否認?
“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誤會”,陳輝亭對助手說道。
隨後,他又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抉擇——如果直接對“敵機”發動轟炸,從程式上來說肯定沒什麼問題,畢竟這是上司下達的命令,直接執行就可以了,即便事後查明真相自己也不用承擔什麼責任。
但是,不管是4架殲6戰機還是4名飛行員,無疑都是巨大的財富,尤其在我國空軍力量還較為薄弱的當時,這一次如果失誤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國家的形象都會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當時美國對我國虎視眈眈,大有入侵的意圖,如果在那個時刻,讓美國得知,也會有不好的影響。
思前想後,陳輝亭猶豫了很久,最終他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即便因此受到處罰也要將國家利益擺在首位。
此時,上級再次傳來了消滅這批“敵機”的命令,而現在也只等陳輝亭的一個命令了。引導技師也已經將手指放在了“發射”的按鈕上,嚴陣以待。
陳輝亭卻讓技師和三名操縱員繼續觀察前方的狀況。透過對目標軌跡的偵察,陳輝亭見這四架飛機呈密集編隊飛行,完全不像入侵者的樣子。
因為根據戰場上的經驗,他深知真正的敵機一定是呈分散的態勢,用不同的速度和方向來迷惑防空部署,絕不會像這四架飛機一樣整齊地同步飛行。
透過這個判斷,陳輝亭已經確認了這批飛機應該不是敵機,正當他要把這個資訊向上彙報的時候,第7次攻擊命令已經從軍指揮部下達。
這次,陳輝亭果斷地拒絕了這一指令,“處罰就處罰吧”,他對身邊的戰友們說道。
而空七軍的領導們見到平時一向嚴謹、細心的陳輝亭,這次居然連這麼一個簡單的任務都執行不好,他們也有些詫異,於是開始與指揮部的將領聯絡,這才得知了陳輝亭上報的資訊。
隨後,空七軍的領導與寧明機場負責人取得聯絡,經過層層核查,真相終於水落石出,這所謂的“敵機”的確就是寧明機場早上飛出的我軍戰機,之所以失去聯絡,正如陳輝亭猜測的那樣,僅僅是無線電出現了故障。
於是,空七軍立即下令,要求四架戰機立刻開啟加力,脫離導彈陣地。
不過,高炮連的陣地處已經做出反應,大量炮彈向空中打出,陳輝亭聽到延綿不斷的炮聲,心裡有點發虛,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判斷失誤了。
不過軍指揮部的命令很快就下來了“二營陣地內的飛機是我軍戰機,停止一切攻擊計劃,現在飛機已經在加速離開”。
聽到這裡,陳輝亭才長舒一口氣,感慨自己並沒有下令發射導彈。
事後,空七軍軍長劉玉堤得知這一事件始末,他特地找到了陳輝亭,並帶上了四名殲6戰機的飛行員。
劉玉堤表示多虧你的抗命才避免了我軍的大規模損失,而飛行員也十分激動,他們對陳輝亭連連道謝,甚至喊來了航空兵師飛行團所有的飛行員一起,向他的“救命行為”表達了感激之情。
那麼,我軍的飛機為什麼會沒有預兆地向地空導彈陣地飛去呢?
其實當天早上有一架我軍飛機前往北部灣地區巡視,但是雷達在半空中丟失了目標,從而誤認為飛機是在山頂盤旋。
但駕駛員不知道具體情況,又沒有得到指示,所以只能沿原路返回。這時,我軍以為是美國部隊來襲,這才派出了四架殲6戰機前去攔截,因為事態過於緊急,所以四架殲6並沒有做好預案,這就導致了後面“認友為敵”的誤會發生。
其實不得不說,陳輝亭的冷靜超出常人,他僅憑戰機的列隊密度就做出了正確判斷,在當時的危急關頭,指揮部的所有將領甚至都沒有想到,而陳輝亭之所以有如此卓越的洞察能力,與他的經歷也息息相關。
早在抗美援朝時期,陳輝亭便隨高射炮團部隊與美軍開戰,入伍不到兩年的他因為勤奮好學、悉心鑽研,很快便成為了朝鮮戰場上的一枚尖兵,他與戰友們一起操縱重炮,用密集火力支援步兵作戰,為我軍最後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也正因如此,在朝鮮戰場歸來後,他受到大量表彰,先後擔任高炮部隊排長、連長,對於參軍不過數年的新兵而言,這無疑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從1958年開始,陳輝亭來到543地空導彈部隊二營,開始了軍旅生涯的嶄新階段。
此後,他先是在上級的命令下在北京擊落了國民黨的高空偵察機,幫助二營拿下了成立以來的開門紅;隨後,他又輾轉前往南昌和漳州作戰,多次擊落敵方戰機。
因為工作表現出色,陳輝亭最終被提拔為二營營長,在此期間他針對不同型別的飛機、不同種類的戰術,總結出了大量經驗。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面對我們剛剛提到的意外事件時,他才能從容不迫、做出最理智的決策。
雖然面對己方戰機時,陳輝亭不惜“違抗軍令”也要及時停手,但是面對美方偵察機時,他卻是毫不手軟。
曾經一架高空偵察機朝著二營駐地飛來,陳輝亭馬上命令部隊做好戰鬥準備,等到前方偵察訊息傳來後,他確定了這是一架美軍無人機,馬上便讓全營做好轟炸準備。
等飛機距陣地只有40公里時,陳輝亭開啟天線,順利捕捉到了目標,這一次,他沒有猶豫,而是堅定地下達了攻擊命令,技師馬上發射了三枚導彈。這三枚導彈均精準地擊中目標,全營頓時歡呼起來。
1994年陳輝亭光榮退役,作為我國導彈部隊的先驅之一,退役後他仍不忘為祖國防空做出貢獻,《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作戰實錄》便是陳輝亭結合自身經歷的作品,也影響了千千萬萬航空人。而他臨危不亂、救下數架殲6戰機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國空軍內部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