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來看,透過擴張,把版圖變大的國家有不少。但沒有一個國家像沙俄一樣的,他不僅把領土擴大很多倍,還是最成功的,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雖然英國的擴張也很厲害,但最後的結局只能退回本土,無法保持龐大的領土。可見,俄國的領土擴張還是成功的。
從沙俄擴張來看,中亞是沙俄一直看中的。不同時期,對中亞的態度也不一樣。尤其是清朝把新疆納入到版圖後,沙俄入侵中亞的步伐明顯減緩,只因中亞各國成為清朝的藩屬國。到了19世紀時,清朝開始走向衰落,對中亞的控制逐漸失去。這使得沙俄入侵中亞的程序加速。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朝進入恥辱時代,看到清朝的衰落,沙俄也看到入侵中亞的機會。
1822年,沙俄滅掉哈薩克,整個哈薩克淪為俄國的領土。1839年,入侵希瓦汗國,遭遇暴風雪,計劃失敗。1853年,攻陷浩罕汗國著名要塞:白色清真寺阿克麥吉特。1847年,沙俄就入侵巴爾喀什湖東南部中國境內。在十九世紀60年後,沙俄大力入侵中亞,他急需這裡的市場和土地。1868年,布哈拉淪為俄國的附庸。1872年,希瓦汗國戰敗,淪為俄國的殖民地,還慘遭大屠殺的悲劇。1875年到1876年,浩罕汗國爆發民族起義,沙俄趁機入侵,1876年3月,沙俄吞併浩罕汗國。
在名義上,布哈拉和希瓦汗國還被保留,到1920年,正式取消。1877年,沙俄對土庫曼發動進攻,結果失敗。1880年,再次進攻,直到1885年,沙俄才佔領整個土庫曼。在沙俄入侵中亞時,我國也付出了51萬領土。對於沙俄來說,他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中亞?中亞對沙俄意味著什麼?
1:為了入侵新疆。由於中亞與新疆的接壤,沙俄不僅看上中亞,新疆同樣是沙俄看中的。從侵略性來看,對沙俄來說,是不會嫌棄領土大的,他們已經養成了一種侵略性格。有了中亞,再入侵新疆。到時候“黃俄羅斯計劃”真的會實現。入侵新疆只是前提,佔領整個北方才是關鍵,同時又獲得不凍港。我國的溫暖地帶,肯定少不了他的惦記,畢竟他的擴張,更多是為了尋求不凍港和溫暖地帶。
2:中亞的戰略地緣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來說,中亞的地緣比較突出。對沙俄來說,佔領這裡,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對清朝的威懾,窺視著新疆,隨時可以入侵新疆。二是對奧斯曼帝國形成夾擊狀態。在俄土戰爭中,可以多方面向奧斯曼帝國進攻,從而佔據著優勢。對於沙俄來說,不管是為了領土,還是為了市場,中亞都是一個重要的地區。
3:中亞的市場和經濟。由於沙俄農奴制改革,急需擴大市場,從而銷售商品。俄國人口有限,只能透過戰爭獲取更大的市場。從遠東的清朝,已經獲取外東北,也打開了清朝的市場。西部的奧斯曼帝國,又是俄國的死敵,歐洲地區也排斥俄國。只有中亞地區是最合適入侵的。尤其是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俄國只能瞄準中亞的領土、市場、資源、人口等。他急需這裡的一切,用來緩解國內的矛盾。
4:大國的地緣政治需求。從大國政治需求來看,不僅沙俄看中這裡,英國同樣想佔領中亞。英俄兩國本就有矛盾,在一些問題上,自然會針鋒相對。當時的浩罕汗國,就拉攏英國對抗沙俄的威脅。為了對抗南亞的英國,佔領中亞是必須的。如果俄國失敗,局勢上對俄國不利,很可能對俄國形成包圍狀態。歐洲國家的排斥,西部的奧斯曼帝國,中部的英國,東方的清朝,都會被英國利用起來,對俄國形成一種威懾。這就是大國地緣政治需求,只有佔領重要的地區,才能對自身形成更大的利益。
從這些情況來看,沙俄佔領中亞是必須的,他也急需這裡。沒有這裡,俄國的地緣空間進一步受到限制,許多計劃都會失敗。因此,他必須要拿下中亞地區,否則會引起各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