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南鞏義市河洛鎮 ,一個消失在歷史中的古老文明被重新發現,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於伊洛之間的華夏腹地。一眼望去,中華文明的新篇章將再次讓世界驚歎。位於河南鞏義市的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被考古學家命名為“河洛古國”。這個有著5300年曆史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遺址,—遠古都邑,位於河南黃河岸邊的高地上,就在於伊洛流入黃河的河洛鎮上。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位於黃河河和洛河交匯處的河洛地區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心臟。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說法,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使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夏得到證實。最近幾年新發現的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國”,把人們的目光帶到了更遙遠的過去。
“河洛古國”的時代恰好是仰韶文化的晚期(公元前3300年左右)。這一時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北方母系氏族的部落社會逐漸向父系氏族轉變。作為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中原已經處於國家誕生的前夜。
在“河洛古城”發現之前,仰韶文化邊緣的遼寧紅山、安徽凌家灘、陝西石峁等古文明璀璨奪目,群星璀璨。而位於仰韶文明核心區的河南地區,從未有過真正的政治文化中心——都邑遺址,這使得我們炎黃祖先在古代歷史上定居中原,萬邦來朝之說一度變得如空中樓閣般虛無縹緲,甚至給人留下仰韶文化後期中原社會發展“沉寂沒落”的印象,為華夏文明的所謂“外來論”提供了藉口。
然而,“河洛古國”的出現,無疑表明在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仰韶文化中後期,黃河河流域確實存在著規格極高、具有大都市性質的中心聚落。
專家一致認為,該遺址是中華文明初始階段黃河盆地仰韶文化中晚期迄今發現的規格最高、具有大都市性質的中心聚落。它的社會發展模式、思想觀念以及許多彰顯禮儀文明的現象都被後人繼承和發揚光大。正因為如此,中華文明延續了5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