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絕”是“老實人”的一個基本特徵。
不會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常常讓一個人陷入一種諸事纏身卻又得不到感激的尷尬境地。
有時候,這更像是一個死迴圈,你越是不懂拒絕,別人就越要麻煩你、越要佔你便宜。
這種心理不平衡極其耗費一個人的心力,讓人在“精神內耗”中無法自拔。
我以前就是典型的老實人(“老好人”),當我感到困惑的時候,就去尋找相關文獻,可別人往往分析了一大堆之後,一筆帶過,人家就一句話:要學會拒絕!
這就跟我三歲的兒子跟我說“我的媽媽是女生”是一樣的,全世界的人知道啊,說了等於沒說!
我的難處是不知道怎麼去拒絕!
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拒絕他人的三重境界,手把手地教你拒絕他人。
同時也希望父母們注意些東西,避免讓孩子以後也成為不懂拒絕的“老實人”。
文 | 陳老實YOLO
編輯 | 神逗奶爸
別人總麻煩你、總佔你便宜的三個原因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找到問題的原因之所在。
我們不懂拒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只去吐槽別人“臉皮厚”,是沒有用的,不是所有人都跟我們一樣能堅持道德底線和行為準則。
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別人喜歡麻煩你、佔你便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別人對我們所幫助事物的價值有誤解
舉個簡單的例子:
前天下午,我們小區裡停水停電了,沒法做飯,於是我點了外賣。
但是問題來了,我們家住16樓,電梯也沒有備用電,家裡就我跟剛從幼兒園接回來沒多久的三歲兒子,我獨自下去取或者帶著他爬樓梯下去取都不現實。
我需要外賣員爬樓梯送上來。
如果沒停電,當外賣員坐電梯送上樓的時候,我最多跟他說聲謝謝。
但這次不行啊,讓他爬16樓,我會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我跟他說好話,還給他發了10塊錢的紅包。
意思您明白了嗎?
也就是說當別人覺得你幫忙不需要付出太多、低估了你所做事情的價值的時候,別人就會毫不客氣地跟你提出要求並且不會有多麼感激!
2、我們內心善良,覺得有能力幫助別人
一樣,我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的一個朋友突然聯絡你,說自己有困難,噼裡啪啦地說了一大堆,然後說需要跟你借2000塊錢。
你心地善良,耳根子軟,你同情他,剛好你又有這2000塊閒錢,說不定你就會很果斷地借給他。
但是,如果他是開口跟你借20萬或者更多呢?
在你能力範圍之外,你便不會糾結借不了!是不是?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好拒絕,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有能力卻不幫忙的話,我們的良心會過不去!
3、自我價值感低,期望透過為別人做點事情來得到價值感和認同感
這個是屬於內在原因,是心理方面的問題,跟我們的“討好型人格”有關,也跟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有關。
關於這方面,我以前曾多次做過詳細的分析,這裡便不再贅述了!
大致的意思就是跟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比如長期被父母否定、拒絕、威脅、打罵等,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應對模式,長大之後下意識地用這種方式去與人相處:總在自我否定、總在討好他人。
拒絕他人的三重境界,早“晉級”,早“脫身”
其實,想要不被人佔便宜、想要有效地且沒有心理負擔地拒絕他人,我們只要圍繞一個目標、一件事就行:消除別人對你自身價值的誤解!
相應地,拒絕他人有以下三種境界。
第一重境界:找各種理由去拒絕
作為“老實人”或者說“老好人”,我們在碰到別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能力範圍之內的,我們往往是忍氣吞聲地接受,能力範圍之外的,我們就會去找各種理由和藉口去拒絕。
比如有人跟我們開口借很多錢,有時候我們雖然是有,但是我們沒能力抗衡他不還錢的風險,怎麼辦?
我們可能就會說:哎呀,我兒子要上大學了、我女兒馬上要結婚了、我兒子馬上要買房付首付了……不好意思啊(注意這個詞)!實在幫不了你!
這種拒絕有用嗎?
偶爾有用,遇到臉皮薄的人或者跟我們一樣的“老實人”,很管用!你一說,他就理解你了!
但要是遇到臉皮厚的人呢?他會想方設法地打消你的顧慮或者稍微降低自己的要求(比如少借一點)。
你怎麼辦?當他要求的事情到了你的承受能力之內,你就又回到了原點!你會發現你根本無法拒絕!
這裡說的找理由去拒絕,精髓在於找一個讓他都不好意思拒絕的理由出來打消他向你提出要求的念頭!
至少你要想辦法把你所做事情的價值給“物化”了、“量化”了,讓人能夠直觀地看到你為了幫他,你付出了什麼。
但這始終是被動的,其實很多時候當別人提出請求後,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為什麼要幫你?
對啊,我為什麼要這樣想啊?這明顯就是弱者思維,什麼時候別人找我幫忙,反倒該我不好意思了?
所以,咱們有必要晉升到拒絕他人的第二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不需要理由地拒絕
我就是不想幫你!沒有任何理由!
我們其實根本不用去想諸如“我一不靠你吃飯、二不欠你錢”這樣的理由,本就不該有這樣的思維。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目的性,這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思維方式,也正是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總在為難自己。
其實最根本的一點在於:我們總是想當好人啊!
我們最大的虧就吃在這裡,我們總想要達到一種效果:想讓對方理解我,我拒絕你不是我的本意,我是想幫你的,“但是**和**,請你不要怪我!”
好人哪有那麼好當啊!
所以,想要拒絕他人,就別老想著當好人,你想要拒絕他,本就是因為你對他不感興趣,不是麼?
直接拒絕就好了,說得禮貌一點就行了!
原因和藉口找多了,別人更會覺得你無能,你就更難在他心中有價值,就更難獲得他的友誼!——人不會因為你對他的好而對你好,只會因為你有價值而對你好。
真誠地、坦率地跟對方表明你的態度,你反倒能讓人看作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可是,這也不行啊,因為有違我們樂於助人的優良品行。
所以提升到第三重進階勢在必行!
第三重境界:“有條件地去接受”就是最高層次的拒絕
其實,我掌握這個秘訣也沒多久,但效果卻真的很顯著。
其實每一次的拒絕也就像是一種談判,擅於拒絕的人,實際上都是擅於開條件的人。
反正是你請我幫忙,咱們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把事情完成。
所以我多付出點什麼,你也得多付出點什麼,你有什麼好為難的?不想成事,你就別開口啊?
你想讓我多負責一份工作,行啊!你得給我多安排兩個人配合我、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或者忙完之後你多放我兩天假也行!
這樣的拒絕,實際上就是換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其中的邏輯是:現有的條件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你換個條件的話,我還是可以接受的。
其好處是大家是“共贏”的,是不得罪人的,還是處世“有水平”的。
為了避免讓孩子成為老實人,父母需要注意什麼?
常言道:幸福的原因只有一種,不幸的原因卻各不相同。
我很難透過一段文字來概括所有,所以這裡只根據我個人的經歷指出一點,供您以之為鑑!
我曾多次提到我的母親,三十二歲喪夫,一直單身至今,為我兄弟二人吃了太多太多苦。
她從不打罵我們,但她會哭!
只要她一哭,我就會覺得我所遭遇的一些事情跟他比起來就不值一提!
再苦,能有她苦嗎?
再累,能有她累嗎?
所以,自小我就有了這樣的認知:我的意見不重要,我的感受不重要!我那點痛苦都是毛毛雨!
以至於她的要求我從來不敢拒絕!
到後來,我不僅不敢去拒絕她,我還會主動做點額外的事情去討好她、取悅她。
在後來的很多年裡,每當別人跟我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就會下意識地優先為對方考慮,導致我條件反射般地不願意去拒絕別人。
我生性善良,富有同理心,很容易被說服,也很容易妥協。
這基本上就是我這個“老實人”的性格底色。
當然,我的這種家庭環境有些極端,母親也是出於對現實的無奈,沒有辦法的事情。
更多的情況是父母一些看似“正常”、“機智”的做法。
比如有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一塊兒石頭,疼得哭了出來,有的父母自作聰明地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跟小朋友說:你看,不小心把石頭碰到了吧?石頭也好痛!快給它摸摸!快跟它說對不起!
比如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在人前表現得大方、懂事,要求孩子分享他不願分享的玩具或零食。
她覺得這是在培養孩子的換位思考能力和同理心,實際上一旦過分,就是在培養不會拒絕的“老實人”。
尊重孩子的本心,不僅不要過於刻意地要求他妥協,還要適當鼓勵他大膽拒絕。
同理心和善心必不可少,但就我的認知來看,這些東西在孩子12歲左右能真正理解一些東西之後再上升到道德層面比較好,萬勿操之過急!
一旦孩子成了一個人見人欺、不敢拒絕、容易妥協的“老實人”,悔之晚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