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否定是改革,被市場否定就是被革命了"——嵐圖CEO 盧放
嵐圖之嵐為“山“之嵐,須有山之剛毅巍峨,不墜青雲之志;
嵐圖之圖為”人“之圖,須有我之不懈奮鬥,方顯英雄本色!
《臨終詩》
清-李鴻章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五月,李鴻章在《複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曾說:“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李鴻章又在《因臺灣事變籌畫海防折》中說:“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主客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作為晚清時期最富爭議的人物,自嘲為大清國“裱糊匠”的李中堂把準了歷史的脈搏,但終未能扼住國運的咽喉。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九月,在國人的一片唾罵聲中,李鴻章嘔血死於燕都之賢良祠,臨終前作詩言志,“惓念危局,老淚縱橫,悽惻辛酸,無窮憤憾,而於暴俄迫籤苛約,猶痛其遺患無窮”。
一部近代史,滿紙辛酸淚。此後百年,整個國家,一代又一代,都捲入鉅變的洪流之中。而後幸有武昌首義,共和新生;舉國抗戰,民族獨立;乃至偉人出東方,孕育新中國,朝鮮一戰立威清平半世紀,改革開放四十載雄獅猛醒東方。但時至今日,你我諸君仍身處變局其中,道阻且長。
進入新世紀,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開啟,百年汽車產業正站在大變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將當前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放在更宏大的時空間尺度去考量時,頓感責任重大,憂從心來。老一輩汽車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終為中國汽車工業取得一席之地,然歷數十年市場換技術後,大而不強的局面並未根本性改變。後疫情時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弔詭雲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封禁中興,狙殺華為,圍捕Tik Tok,中國崛起之路漫漫,汽車業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君不見特斯拉入華,合資股比放開,已是群狼環伺,虎視眈眈。
李中堂言猶在耳:“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孫總理遺志未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為汽車人,又怎能放慢腳步,故步自封?
當前,汽車消費者結構發生巨大轉變;新四化轉型速度加快;汽車產業佈局深刻改變;汽車產業鏈價值整體後移,這對每一家企業都意味著生死考驗。而出路在何方?——唯有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轉型變革,在探索中求變,在變革中求存!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唯有改變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正如盧總所說"自我否定是改革,被市場否定就是被革命了"。
我們和企業,都沒有退路可言。我們身處的行業,乃至整個國家,都已無退路可言。
嵐圖之嵐為“山“之嵐,必須有山之剛毅巍峨,不墜青雲之志;
嵐圖之圖為”人“之圖,必須有我之不懈奮鬥,方顯英雄本色!
狹路相逢勇者勝,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吧!
今朝莫愁前路無知己,他日天下誰人不識君?!
後記
下面是來自老東家的一篇千字長文,讀後感觸良多,搬來以饗讀者。多年雄踞乘用車市場榜首的FAW-VW尚有如此壯士斷腕的決心,我輩又有何理由懈怠?
公司的轉型變革與我的價值創造 2020-09-07 12:52
一汽大眾 人力資源部、黨群工作部
7月27日,集團年中大會上,徐留平董事長要求一汽-大眾下半年要重點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必須完成全年經營任務,二是必須堅定不移推進轉型變革。
公司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已明確提出,當前汽車行業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消費者結構發生巨大轉變;新四化轉型速度加快;汽車產業佈局深刻改變;汽車產業鏈價值整體後移。
這些挑戰對一汽-大眾意味著什麼呢?生死考驗!有人說,言過其實了……
現在以10.8%的市場佔有率雄踞乘用車市場榜首。危從何來?
我們看那些被市場淘汰的車企,為何失敗?關鍵在於沒有贏得市場的產品。
那麼,一汽-大眾的危機與壓力在哪裡?
在新能源領域,我們還沒有拿得出讓市場心動的產品;
在傳統車領域,我們引以為傲的黃金動力組合已經馳騁江湖十餘年;
在智慧化方面,我們與特斯拉等領軍者相比,正處在起步階段。
2022年合資股比放開在即,大眾集團已經與江淮聯姻。
……
曾記否,6月份長城汽車實現了月銷8.2萬輛,同比增幅29.6%的佳績,但是魏建軍卻發出了“長城挺得過明年嗎”的呼喊。
這種危機感,一汽-大眾人需要感同身受。
因為所有瑰麗的亭臺樓閣,都可能是明日鏡花水月。
諾基亞被一個蘋果給顛覆了。不止是諾基亞,相機、MP3、計算器、計步器,很多不相干的行業已經被智慧手機、智慧穿戴所取代。而未來的汽車會是“智慧移動的電子產品”,而電動化則是智慧化必經之路。這種“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導者所接受。
這就是前瞻者看到的汽車製造業的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思考,我們距離未來有多遠?路在何方?
公司明確提出,做精傳統業務,發展新業務,打造“全方位領先的客戶體驗、全價值鏈內不斷精進並領先於行業的成本與效率”兩大核心競爭能力!
傳統業務要做強,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深挖潛力,提升效率、控制執行成本;
提升效率,一定要充分釋放員工的活力,用具有梯度的薪酬來激勵更多人成為價值創造者;
發展新業務,意味著首先我們要用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從市場中“搶”人才。
完成年度利潤目標,是保證員工收入基本穩定的大前提。
激烈競爭之中,我們要發展新業務,同時激勵更多人勇敢衝到前線,搶佔傳統業務高地。
可能,我們短期要經歷一次陣痛,員工收入會有一些波動。一句話,必須要重新分蛋糕了。
怎麼分?
按照價值規律來分。市場價值高,業績產出好,多分;市場價值低,業績產出差,少分。
論資排輩、平均主義不是公平,給能幹事、幹成事、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員工更多的回報,才符合普遍的價值規律。
讓每個人成為價值創造者,
讓市場去衡量每個人的價值!
我們和企業,都沒有退路可言。
錯過這次改革機會,一汽-大眾就可能永遠喪失在新的汽車行業中做帶頭大哥的資格。
我們不能溫水煮青蛙,成為汽車行業的諾基亞。
三十而立的門檻上,公司轉型變革的意義,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認同,但是一汽-大眾的變革腳步堅定不移。我們心中所思、目光所向,是一汽-大眾的下一個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