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木生一臉不解的問師父鄭有明:“師父,我就是一個木匠,學這些玩意有啥用啊?”
師父鄭有明一臉神秘的說道:“咱是一個小木匠,誰都有可能欺負咱,記住師父教你的這些,日後危急關頭可以自保。但是你要始終記住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張木生,明朝成化年間濟南府人氏。
祖上世代耕作務農,所以他從小家境貧寒。母親王氏心疼兒子,想讓他長大後過的好一點,不再走自己面朝黃土的老路。
王氏雖不識字,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道理她也是懂的,可奈何家裡沒有一個讀書人,更沒有餘外的錢送張木生去學堂讀書。
於是經過多方打聽,王氏決定讓張木生和鄰村的一個老木匠學做木工活,畢竟有一門手藝到哪裡都能有口飯吃。
這老木匠叫作鄭有明,他的木工活在這十里八鄉都是有名的。不管是蓋房子打傢俱,還是修廟宇雕畫柱他都無一不通。
鄭有明收徒弟是很嚴格的,非其人不教,非其人不授。人們怕吃閉門羹,因此很少有人去他那學木匠。
但是奇怪的是母親王氏把張木生領來之後,鄭有明一看這孩子老實本分中還透著一股子聰明勁兒,立馬就答應下來,說這孩子名字就和木匠有緣,木生,木生,天生為幹木匠而生。
不但如此,雖然張木生就在隔壁村,離家不遠。師父鄭有明還專門給他收拾出來一間房子,告訴張木生哪天不想回家了就在這裡住下,平時吃飯也是讓張木生和他一家子人一塊吃,把張木生簡直當成了他的親生兒子一般。
時間長了,師父鄭有明平時除了教張木生木匠手藝之外,還教了張木生一些魯班術。
由於張木生平時幹活學習認真刻苦,再加上本身他就聰明伶俐,所以三年以後他就學成出師了。
他雖然離開了鄭有明,但是卻不忘師恩,平時逢年過節都會去師父鄭有明家裡去看望。
張木生自從自己出師以後,就一直在村裡幹,村子裡的人需要打傢俱,蓋房子的都來找他。再有就是遇到白事做棺材也大都由他來做,但是村子裡的人都比較窮,所以他一年忙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
時光荏苒,轉眼間這張木生也到了該娶媳婦的年齡,看著周圍的同齡人陸續的定親結婚,王氏對兒子的婚事很是著急。
但是她也知道,這一家人常年土裡刨食,就靠著張木生給人家做做木工活掙個仨瓜倆棗的,遠遠不夠娶媳婦的彩禮錢。
不光家裡人著急,張木生嘴上不說,心裡也惦記著早點能夠娶個媳婦成家立業,於是他平日裡也到處打聽哪裡有掙錢的木工活。
村子裡有一個叫作李大寶的貨郎,平時到處走街串巷賣點日常所需的小物件,他和張木生是發小,聽到張木生說自己想多找點掙錢的木工活,於是哪家需要請木匠他也時時給張木生留心著。
一日,李大寶告訴張木生,說是附近清河鎮上有一位叫馬有財的員外家正好要找木匠做一批名貴的傢俱,讓張木生去看看,合適的話應該能掙不少錢。
張木生聞言大喜,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了馬員外家。果不其然,見面以後馬員外告訴張木生,說是自己要訂做一批上好的傢俱,這傢俱不是他自己用,而是準備送人。
張木生心裡就納悶,自己從跟著師父鄭有明學木匠到現在幹了這麼多年木匠,還是第一次聽說有做這麼多傢俱送人的,真是新鮮。
要說這馬員外一看就是有錢人,出手相當闊綽,當張木生聽到馬員外給出的工錢以後他暗自高興,因為他算了算,打造完這一批傢俱的工錢都夠他娶媳婦的了,心想這一下可是讓自己碰上了。
張木生平時給別人做傢俱都非常的細心,他心想傢俱是人家平時家裡常用的,莊稼人掙錢都不容易,所以既然人家要咱打傢俱,就要做的結實耐用,讓人家能用幾輩子不壞才好呢,這樣就不用再花二回錢了。
他打的傢俱不但結實還十分精美,這也是他自己的一個追求,他覺得這木匠是一門藝術,雕刻的每一道花紋,主人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看到,如果做的賞心悅目的話,別人每天看著這些傢俱心情就自然會好很多。
平時給一般人家幹活都這麼細心,這馬員外給了這麼多工錢,他更是加倍的留心著這每一道工藝,不能讓人家這些錢白花了。
所以他自從來到馬員外家,為了每一道工藝都精益求精,有時候幹起活來連吃飯都顧不得,生怕哪一個地方做的不夠好。
馬員外對要說也算是不錯,馬員外有兩處院落,除了自己住的這一處大院子以外,在鎮子西面還有一處宅子空著。
其實他家住的院子就有很多空房間沒住人,但是他為了讓張木生住著方便,還專門把鎮子西邊的房子讓人收拾好了,騰出來給張木生住,張木生為此十分的感動,心裡感覺暖暖的,乾的更加賣力了。
有一天,他做完工,吃完晚飯就閒逛著向鎮子西邊的住處走去,走到他住的院門口的時候,正巧發現斜對面有一個阿公,正在修理一個看起來十分破舊的椅子。
他見這阿公年紀不小了,穿的衣服破破爛爛的,住的房子從表面看起來也是破舊不堪,看起來是沒錢買椅子,不然破成這樣的椅子放一般人家早當廢柴燒了,就算勉強修好了,坐上去也怕散架把人摔著。
他正好想起來今日做傢俱還剩下一些沒用的邊角料,何不拿這些木料給這老人家打一把椅子呢?
於是自己就趕緊回去取,晚了沒準就讓馬員外家的僕人給當柴火燒了。
不多時張木生就取來幾塊木料,回到了自己住的宅子裡,拿來斧鋸鑿刨一頓操作,沒出半個時辰,就把這堆廢木頭打造成了一把精美的椅子。
然後稍微打磨了一下,拿起來就出門向斜對面的阿公家走去,只見阿公還在那裡皺著眉頭琢磨著怎麼修那把破椅子。
“阿公,這把椅子您覺得怎麼樣?如果合適的話,就拿去用吧!我看您這把椅子也修不了了”。
這阿公聽了這話,抬起頭來一看是一陌生的少年,趕緊起身說道:“這怎麼合適,我看看這椅子能湊合著用,就再修一下用些日子,再說我這家裡也沒錢買您這把椅子。”
張木生笑著說道:“阿公,這椅子是我剛才把做木工活剩下多餘的下腳料拿來做的,又沒啥成本,咱倆這些日子斜對門住著,也算是鄰居了,您就拿去用吧!這椅子送給您了,不用給我錢”。
阿公激動的說道:“小夥子,你可真是一個好人啊!那我老頭子就收下了,不嫌棄的話就進來吃個飯吧!”
張木生擺了擺手道:“老人家,我已經吃過了,你甭和我客氣,拿著就行了,我這就是舉手之勞,算不得什麼,誰讓咱會打傢俱呢”?
老阿公接過了椅子,一邊撫摸著椅子,一邊連連誇讚張木生的手藝好。
突然,老阿公這時候想到了什麼,衝著張木生一臉神秘的問道:“小夥子,剛才光說椅子的事了,忘了問你了,你是馬員外家的什麼人呢?為什麼住在這個宅子裡?”
張木生咧嘴一笑道:“阿公,我是馬員外請來的木匠,來他家裡給他打一套傢俱,要說這馬員外真是個好人,他怕我和他家裡人住在一個院子裡不習慣,這不,還專門騰出來了他家的這個房子給我住。”
阿公聽完他的話,臉色一下子就變了,思索了片刻,壓低了聲音說道:“小夥子,晚上在這裡面睡,沒覺得哪裡有什麼不一樣嗎?”
張木生聽了這話不解的問道:“當然不一樣了,在這裡比在我家住著可舒服多了,我家那土炕太窄了,我睡覺的時候腿都伸不直,在馬員外家住著都能翻跟頭。”
阿公聽了這話一皺眉,思索了片刻,小聲對張木生說:“小夥子,這事情我本不應該多嘴,但是我看你是一個好人,實在不忍心你出什麼狀況,所以我今天想告訴你些事情。”
張木生一聽這老阿公話中有話,趕忙說道:“阿公,你有話就直說,不用顧及什麼,您的話,我不會和別人說的。”
老阿公嘆了一口氣,說道:“小夥子,我說了你可別害怕,馬員外家這房子本來是一凶宅,這麼多年了,他買來就一直沒住過。”
“要說這宅子本來也不是馬員外家的,以前的這家主人也是一大戶人家,可不知道怎麼了,一夜之間就敗了家,男主人想不開,尋了短見,沒過兩天那戶女主人不知道怎麼了,就把房子低價賣給了馬員外。”
“可是說來也怪,聽他家的僕人說,自從馬員外買來這房子,他家裡的人住了沒幾天,這宅子就老是發生怪事兒,所以這宅子就這麼一直空著。”
“這下他讓你這木匠住在裡面,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我想他沒準是想讓你除除這宅子裡面的煞氣,小夥子,你住在這裡可一定要當心啊!”
張木生聽完這話,後脊背就是一陣發涼。他回想了一下,自己住這個房子晚上確實聽到過幾次奇怪的聲響,但是他當時也沒有太在意,聽老阿公說了這話,他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就這樣,張木生一連九晚在屋子裡一遍一遍的唸誦著《金剛經》,說來也怪,從此屋子裡再也沒有聽到過動靜。
第二天傍晚散工後,張木生剛走到院門前,就見對面昨日那阿公向他招手,示意他過去,看樣子像是有什麼話要說。
張木生走了過去和阿公就是一陣寒暄。老阿公一邊給張木生倒了杯茶遞給張木生,一邊又問道:“小夥子,我問你個事,你幹這趟木工活,沒有提前問馬員外要一部分工錢嗎?”
張木生好奇的說道:“阿公,我們做木工活,都是做完了以後主家一塊兒結工錢,哪有提前要一部分錢的道理啊。”
阿公聞言皺著眉頭說道:“小夥子,你有所不知,這馬員外素來人品不咋的,經常有人在他家幹完活,他找各種理由不給錢,你最好提前留一個心眼防著點啊。”
聽到這裡,張木生心裡咯噔了一下,昨日阿公說那宅子的事自己倒是無所謂。但是如果到時候幹完活當真不給工錢的話,那可咋辦啊。
從阿公家回去以後,他一直尋思著阿公說的這句話,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忽然想起了當初學木匠時師父曾經說過的話,揪著的心一下子放下了。
想到這裡,他準備第二天做點什麼?然後起身下了床。
他拿出硃砂筆在黃紙上畫出奇奇怪怪的圖案,隨後取火把黃紙點了,口中唸唸有詞。黃紙瞬間成灰,他順手把紙灰丟進提前準備的墨裡面,然後攪勻倒到了墨斗裡面。
翌日,張木生像往常一樣來到馬員外家,看著那些已經雕琢完畢,等待組裝的傢俱,張木生拿出墨斗,在傢俱的介面處都用墨線彈了一遍,然後榫卯拼接完畢,所有的傢俱都基本完成了,張木生又挨個傢俱都仔仔細細的塗了清漆,終於大功告成。
這時候,張木生又想起來一件事情,於是在中午吃飯時,張木生趁人不注意,拿出墨斗一彈,墨線瞬間飛出,一下彈到了正屋的房樑上,在上面彈出了一道短短的小墨線,不仔細看,根本看不清楚。
轉眼間,所有的傢俱都做好了。馬員外正在看著傢俱,張木生滿心歡喜著等馬員外給他結工錢。
結果馬員外卻遲遲不說話,張木生等不及了,先開口道:“馬員外,你看我給您打造的這一套傢俱還不錯吧?您看是不是把工錢給我結了,這也快中秋節了,我今天還等著結完錢趕快回家過節呢。”
馬員外突然把臉一沉道:“你還想要工錢,我告訴你,你誤了我的大事,我剛才看了你做的傢俱,質量太差了,就這傢俱,我根本沒法送人。你知道我這一下子損失多少錢嗎?你識趣的趕緊給我滾蛋,不然你連人都賠進去你也陪不了。”
張木生一聽就急了,大聲說道:“馬員外,咱做人得講良心,說話得講理。你讓誰看這些傢俱也沒問題,你口口聲聲說是讓我做這些傢俱送人,我看只是藉口罷了,你壓根兒一開始就沒打算給我錢。”
張員外聽完笑著說道:“對,你說的沒錯,我就是不給你錢,你能拿我咋樣?再說誰能證明這些傢俱是你做的?我這不找你要錢就不錯了,每天好吃好喝的帶著你,還讓你住著我那外宅,光吃住費用你都掏不起。”
張木生聽到他說那個外宅的事情,氣就不打一處來,但是他又轉念一想,衝馬員外今天這勁頭,這工錢他是不可能給了。
想到這裡,張木生只好無奈的說道:“馬員外,本來咱倆無怨無仇,我也不想拿你怎麼樣?但是你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我這錢今天不要了,但是你以後不要後悔。”
馬員外一臉意外,隨後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能拿我怎麼樣?你今天不要這錢,算是你小子識相,不然信不信我讓你出不去這個門。”
張木生朗聲說道:“您馬員外是誰,我可招惹不起,咱們後會有期。”
說完,張木生收拾了一下他的木工工具,轉身離去。
張木生走後,馬員外看著這滿屋子富麗堂皇的傢俱,又用手撫摸了摸傢俱上精美的花紋,簡直得意的有點忘了形。
他高興的咧著半張嘴對身邊的僕人說道:“小翠,快給我上好酒好菜,今天我要好好的喝一頓。”
馬上下人就給他炒了幾盤應口的小菜,花生、毛豆、拍黃瓜一應俱全。又特意給他燙了一壺平時最愛喝的即墨黃酒。
馬員外一邊吃著菜,一邊跟身邊的馬伕人顯擺道:“夫人,夫君多會給你省錢,這麼多傢俱,一文錢都沒花,你看這傢俱是否還滿意?”
馬伕人一臉崇拜的說道:“官人,真有你的,什麼叫滿意?這真是太滿意了。”
馬員外瞅了瞅夫人的小臉,嘿嘿一笑道:“夫人,那你對我滿意嗎?”
馬伕人小手一擺,一臉寵溺的說道:“死鬼,真有你的,我現在咋那麼稀罕你?以前看你長的歪瓜裂棗不咋樣,現在我是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得勁,我這也算是嫁對人撿到寶了。”
他這幾句話說的馬員外別提多得勁兒了,拿起筷子順手就夾起了一顆花生米放到了嘴裡。
“嘎嘣”,一顆牙給隔掉了。
小酒還沒送到嘴裡,血先流了出來。
馬院外疼得嗷嗷叫,捂著嘴罵道:“小翠,你這是弄的什麼菜?怎麼花生米里邊還有石頭?你眼瞎了嗎?”
小翠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喊嚇得一哆嗦,趕緊跑過來,仔細瞅了瞅馬員外手中拿著的花生米,說道:“老爺,您別生氣,這確實是一顆花生米,你是不是還吃了別的東西了?”
“放屁......”,馬員外話說到半截,剛要發作又收了回來,痛苦又不可置信的看著手裡的那顆花生米,自言自語道:“奇了怪了,剛才明明是一塊石頭,怎麼一轉眼就成了花生米?”,又看了一眼另一隻手上拿著的一顆牙,氣的連連跺腳。再也沒有了剛才的得意,只是一個勁兒的罵娘。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結果剛掉了一顆牙,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又出狀況了。一大早吃了個早點,竟然噎著了,憋了個半死,差點就一命嗚呼。
這下子一家人上上下下的都嚇壞了,紛紛覺得這事有問題,要說昨天那個事情是幻覺的話,那今天怎麼解釋?
馬員外一臉不服,還是一個勁兒的罵罵咧咧的嘴硬。馬伕人擔心壞了,走上前蹙著眉說道:“官人,這個事情太奇怪了,是不是你得罪了那個木匠?那個木匠對咱家動了什麼手腳了。要不我去找人看看。”
馬員外默不作聲,點了點頭表示預設。
馬伕人去到了離鎮子不遠的清風觀來找玄明道長,道長聽完她的話說道:“夫人不必過多擔心,馬員外是有一樁債未了,解鈴還須繫鈴人,把債了了,讓那人去家裡一趟解了這封印就好了。記住以後要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馬伕人辭別道長回到馬府和馬員外說了玄明道長的話。
馬員外是又氣又害怕,他不甘心把這工錢給張木生,但是心裡也是提心吊膽,沉吟了半晌,滿面愁容的臉上突然露出了一絲笑容。
看著一旁沉默不語的妻子說道:“夫人,這張木生一定是在這些傢俱上動了手腳,我把這些傢俱都砸爛了扔掉就行了,讓我給那小子錢,我咽不下這口氣。”
馬伕人說道:“要說我也覺得是這些傢俱有問題,但是他要的工錢也不多,我覺得還是合適的,不至於把這些傢俱給扔了,再說這些傢俱他打造的可是相當不錯,再請一個木匠可難做的這麼好,要不就把這錢給他吧。”
馬員外瞪著眼睛大聲說道:“頭髮長見識短,你懂什麼,這是錢的事嗎?”,說完一甩衣服走了出去。
馬員外叫來僕人很快就把傢俱統統砸爛一把火付之一炬了,一邊燒著馬員外看著這些精美的傢俱,心疼的直咬牙,但是摸著自己嘴裡掉牙的地方,還是覺得燒的值。
燒完了傢俱以後,馬員外終於放心了,沏了一壺茶坐在屋子裡品茶。
可是不曾想一口茶還沒喝下去就從嘴裡噴了出了,又嗆著了。
左右僕人趕緊拍著馬員外的後背,過了好長時間馬員外才把氣給喘勻和了。
馬伕人急得都哭了,梨花帶雨的說道:“官人,這又是何必呢?當初聽我的把錢給他不就完了嗎?要我說現在也不算晚,你不好意思去,我替你把錢給他送去。”
馬員外用手拍著桌子,大喝一聲:“我今天要把這小子大卸八塊。”
說著叫來幾個僕人,要去修理一下張木生出這口惡氣。
說著牽出一匹馬,飛身上馬,一鞭子下去,這馬一尥蹶子,撲通一聲,馬員外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這下好了,竟然摔得臥床不起了。這下子一點脾氣也沒有了,馬伕人趕緊讓人準備好錢給張木生送去。
張木生借到錢,僕人問道:“張公子,我家老爺來不了,託我求您去家裡把您施的法術給解了。”
張木生哈哈大笑道:“現在不是已經解了,其實哪有什麼法術啊,就算有那法術,你家老爺要是行的正,那法術也是無效的。讓你老爺以後多做善事,切記切記。”
果不其然,自從結完了錢,從此以後馬員外再也不敢做壞事了,家裡也沒出過什麼怪事。只是他那腿被摔得再也沒好過,家裡有僕人偷偷議論,有的說是因為張木生那事落下了病根,有的不置可否,說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張木生終於有了娶媳婦的錢,可是媒人給介紹了好幾個,不是八字不合,就是生辰不對。這可愁壞了張木生一家人。
一天,張木生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就在這時,面前突然出現了一位老者,躬身一禮冷不防的說道:“恩人,請受我一拜。”
張木生慌忙披衣而起,趕忙扶起老者,疑惑的問道:“老先生,你我素不相識,何故行此大禮,您這真是折煞了晚輩。再說這半夜三更的,您怎麼來到了我屋裡。”
老者微微一笑道:“恩人莫要害怕,您還記得那夜給我吟誦《金剛經》否?”
張木生若有所思道:“莫非您是那清河鎮馬員外......”。
“對,我就是那馬員外家外宅住著的隔世之人,幸得恩人夜夜吟誦《金剛經》,我的魂靈才得以超脫。今天特來找恩人前來報恩。”
張木生一臉詫異的說:“您生前到底是何人,為何在馬員外家裡含冤久久不去。”
這老者說道:“我本名叫劉富貴,以前就住在那馬有財家的外宅,我那時候也頗有一切錢財,沒想到被這馬有財惦記上了,我平時好賭,結果他使了些個手段,背地裡和裡面的人串通好了,以至於那天晚上我輸了一個精光,還欠下了一屁股賭債。於是我一氣之下自盡了,馬有財找來討債,我妻子無奈就把那房子給了馬有財抵債。”
張木生聽完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麼回事,這馬員外也真是夠壞的。聽說他現在臥床癱瘓不起了,也算是報應吧。”
這老者微微點了點頭,又道:“您就不想知道我今晚找您何事嗎?”
張木生這才緩過神來,滿是疑惑道:“您這突然造訪,所謂何事。”
老者道:“我這次專程來給您排憂解難,送上一份姻緣。”
張木生聽完連連擺手:“老先生,這大半夜的,您莫要跟我開玩笑,咱倆人鬼殊途,您能給我找什麼姻緣啊,莫非還來一個人鬼情未了不成,我可沒那興趣。”
老者聞言撫掌大笑道:“恩人,您聽我把話說完。”
“我生前有一個女兒叫做碧雲,我妻子自從把房子給了馬有財以後,就和女兒一塊兒搬到了泰山腳下的一處遠離人煙的地方住了下來。”
“我女兒現在年方二八,正是豆蔻年華,待字閨中至今還未許配人家,我感恩人大德,把女兒託付給您我放心。”
張木生聞言大喜,可又轉念一想道:“如此卻是天大的好事,我自然也是求之不得,可我和您姑娘素不相識,又沒人提親,這可如何是好。”
老者聽後滿意的說道:“這你可以放心,你只管去了,到時報上名來,這姻緣必成。”
老者說完,化為一陣輕風,消失不見了,四周杳然,竟無一人。
須臾,張木生睜眼一看,原來是做了一場夢。
翌日,把昨夜之夢和父母詳細說了一遍,父母聞言無不驚呼。
可能是過分替兒子的婚事著急,母親鄭氏說道:“木生,不管這夢是真是假,我覺得你反正這兩天也沒個大事,不如就去那泰山腳下看看,就當散散心,沒準還真能給我尋來一兒媳婦。”
張木生也覺這事蹊蹺,於是備好乾糧就出發了。
根據老者夢中描述,一路找尋,竟然真看到山腳下有一戶人家,遠遠看著炊煙裊裊,應該正在做飯,看來主人在家,於是就走到近前,叩響了柴門。
不多時,只聽裡面一女子清麗的嗓音道:“外面是何人敲門?”
“小生張木生,來此打聽一人。”張木生道。
“您找何人。”
“請問,這附近有一叫碧雲的姑娘嗎?”
張木生話音剛落,吱呀一聲,柴門應聲而開。
只見開門的是一青衫素衣的女子,生的端莊秀麗,面若桃花。只見這女子並不答話,向張木生只是看了一眼,就慌忙閃開身子,低頭不語,臉頰羞紅。
張木生呆立在姑娘如春水般清麗軟暖的眼波中,久久才緩過神來,說道:“姑娘可認得碧雲姑娘?”
只見這女子臉頰頓時羞成了傍晚的紅雲,輕聲說道:“小女子便是你要找的碧雲。”說完轉身就向屋裡跑去。
張木生理了理衣衫,深吸了口氣,徑直向院子裡走去。
閒話少敘,進到屋裡拜見了碧雲的母親孫氏以後。兩相印證才知道,碧雲和孫氏竟然晚上做了一個和張木生一模一樣的夢,真是天賜良緣。
就這樣,這份姻緣就這樣結成了。不久之後,碧雲姑娘就嫁給了張木生,小兩口婚後恩愛有加,碧雲不但孝敬父母,還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
而張木生則是把碧雲的母親也一塊兒接了過來,和碧雲一起照顧家裡的幾個老人。
張木生掙錢以後,不久又在鎮子上面開了一個木匠鋪子,生意做的越來越好,小日子也是蒸蒸日上。
寫在最後: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老木匠鄭有明的一句樸實無華的話,張木生時刻記在心中。
知行合一,他是這麼聽的,後來也是這麼做的。
不管是對待工作的認真,還是對待身邊人的善良,都值得肯定。
張木生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是不關心前程,而是該做的做到以後,前程自然是一片光明坦途。您覺得呢?
(本文由“小油燈講故事”原創,並獨家釋出於今日頭條,故事虛構,圖片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