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塔財經》最及時有效、中立客觀的財經公告和公開訊息解讀。
1、特變電工
公司簽訂1GW光伏發電及配套專案投資框架協議。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2月16日,特變電工(600089.SH)公告,控股公司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洪洞縣人民政府、華翔股份簽訂《投資框架協議書》,投資建設洪洞縣1GW光伏發電專案,配套光伏支架生產專案,專案總投資43億元;其中1GW光伏電站投資額40億元。
【解讀】
截至2021年9月末,特變電工司電站裝機容量為4,775MW,其中:煤電2,720MW(含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備電廠裝機700MW),佔比56.96%;風電自營電站1,525MW,佔比31.94%;光伏發電自營電站530MW,佔比11.10%。
1GW=1000MW,1MW=1000KW。
此次協議將投資建設1GW光伏發電專案,相當於特變電工現有光伏自營電站裝機容量2倍。專案投產後將大大提升特變電工的光伏發電規模。
國家能源局1月25日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5297萬KW,
業內分析今年或將進一步加速。泓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表示,預計2022年全國裝機規模將達到7000萬KW至8000萬KW瓦。
此外,光伏發電成本有望降低。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認為,具體還要看今年一季度產業鏈上游矽片和矽料方的價格博弈,能否形成供應鏈價格倒逼機制,使得元件價格能降到1.7元/瓦以下,這樣才能保證光伏電站有更好的投資收益。
2021年,光伏上游矽料和矽片價格高起,2021年底以後,隨著供應增加,價格開始鬆動。
值得注意的是,特變電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是國內多晶矽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特變電工獲取矽料成本較低。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特變電工預計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00億元-73.00億元,同比增長173.44%-193.54%。
2、富臨精工
寧德時代擬1.44億元增資富臨精工子公司江西昇華。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2月16日,富臨精工(300432.SZ)公告,寧德時代擬進一步對公司子公司江西昇華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江西昇華”)增資,認購江西昇華增加的相同金額的註冊資本1.44億元,以進一步加快江西昇華在四川射洪的磷酸鐵鋰專案建設。增資後,寧德時代將持有江西昇華20%股權,江西昇華註冊資本增至8.2億元。
【科普】
富臨精工汽車發動機精密零部件、新能源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磷酸鐵鋰是鋰電材料中的正極材料。
鋰電池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資源的開採、加工,上游原材料在中游形成鋰電材料,主要為各類化工產品,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
【科普】
富臨精工目前磷酸鐵鋰年產能為6.2萬噸,江西昇華擴產至5萬噸後,富臨精工產能將大大提升。未來,富臨精工業績有望大幅增厚。
目前,磷酸鐵鋰價格已至14萬元/噸。以現價計:(6.2萬+5萬)×14萬元/噸=156.8億元。可參考對比的是,富臨精工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總額才17.02億元。
對寧德時代而言,此次增資是為了加碼磷酸鐵鋰佈局。
此前,2021年3月16日晚,富臨精工公告稱,為充分發揮和整合各方的資源優勢,實現在新能源鋰電正極材料領域的深度合作和產業佈局,公司與寧德時代、長江晨道對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西昇華增資,引入戰略投資者。那次增資完成後,江西昇華註冊資本增加至7.2億元。富臨精工持有江西昇華68.33%股權,寧德時代及其指定方合計持有江西昇華8.89%股權,長江晨道持有江西昇華22.78%股權,江西昇華成為富臨精工控股子公司。
江西昇華接受增資所獲得的款項僅用於江西昇華5萬噸磷酸鐵鋰擴產專案的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該產品應優先用於供應寧德時代及其指定的主體。
隨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鋰電材料的價格在春節後又開始了新一輪漲勢。為了平抑成本,電池企業必須往上游延伸,尋求合作,構建更加安全、高效、穩定的供應鏈體系。
對富臨精工而言,攜手寧德時代意義重大。繫結寧德時代,或許在定價權方面受到影響,但可以釋放產能,防範應收賬款風險。
2016年即富臨精工上市次年,作價21億元收購了鋰電正極材料企業湖南昇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輾轉幾年,湖南昇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不容樂觀。2019年8月,富臨精工直接以1元總價將湖南昇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予其全資子公司湖南昇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德時代參與增資的江西昇華此前是湖南昇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19年報披露,富臨精工鋰電池正極材料僅實現營業收入1998.43萬元,佔公司營收的比重僅1.32%。2020年放量至5600萬元。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富臨精工2021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6.32億元,同比增長32.8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823萬元,同比下降27.57%。
3、雅化集團
雅化集團:Core公司預計今年四季度將按協議約定為公司提供鋰精礦。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2月16日,雅化集團(002497.SZ)公告,目前,澳大利亞Core公司已按計劃開始擴建,預計今年四季度將按協議約定為公司提供鋰精礦。2月16日,雅化國際與澳大利亞Core公司全資子公司鋰業發展簽署了《承購協議》的補充協議,補充協議對原協議鋰精礦的參考價格、最高價格進行了調整,並對以離岸價交付產品的相關條款進行了重新約定。未來,如果澳大利亞Core公司擬擴大專案的生產,並有額外的產品可出售給雅化國際時,雙方將進一步討論額外產品的買賣協議。
【科普】
雅化集團的主要產品是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等鋰鹽產品。鋰精礦是鋰鹽產品的上游。
通常情況下,製備1噸碳酸鋰大約需要8噸鋰精礦(氧化鋰含量6%),製備1噸氫氧化鋰大約需要7噸鋰精礦(氧化鋰含量6%)。
鋰鹽則是鋰電池產業鏈最上游的原材料。
【解讀】
依據協議,Core公司每年可以為雅化集團提供7.5萬幹噸氧化鋰精礦。(幹噸即扣除水分後的重量),大約可以製備1萬噸左右鋰鹽。
雅化集團目前鋰鹽產品合計約4.3萬噸(包括氫氧化鋰、碳酸鋰產品等),預計2022年投產3萬噸,2025年前合計規劃產能可達10萬噸。
雅化集團目前已透過與銀河鋰業、李家溝鋰輝石礦、澳洲Core公司等簽署鋰精礦承購協議,認購澳大利亞EV資源公司股權等,保障自身優先供應權。
其中:
與銀河鋰業續簽鋰精礦包銷協議至2025年。銀河鋰業每年根據雅化集團的生產需要提供不低於12萬噸鋰精礦供應;
持有李家溝鋰礦37.25%的股權,預計投產時間為今年下半年。據雅化稱,根據協議約定,李家溝的精礦要優先供應其控股子公司國盛鋰業,實際供應量將根據出礦情況定;
2019年3月29日,與澳大利亞Core公司全資子公司鋰業發展簽署了關於鋰精礦的《承購協議》,雙方約定雅化國際將向鋰業發展購買至少30萬幹噸約6%的氧化鋰精礦,在鋰礦床開始投產後,雅化國際每年將購買至少7.5萬幹噸(上下浮動不超過10%)的氧化鋰精礦;
去年12月14日晚間,雅化集團公告透過全資子公司雅化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以360萬澳元對價,認購澳大利亞EV資源有限公司8000萬股股份,佔EV公司總股本的9.5%。按照現行匯率,360萬澳元約為人民幣1631萬元。雅化集團稱,EV公司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公司本次認購EV公司股權主要目的是與EV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其現有鋰礦資源。
此外,雅化集團目前已形成上游保供下游保銷的模式。客戶方面,據公司此前與特斯拉簽署重大合同協議,約定自2021至2025年特斯拉向雅安鋰業採購價值總計6.3-8.8億美元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此外公司與LG等客戶也有合作。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雅化集團預計2021年盈利9.2億元-10.5億元,同比增長184.09%-224.23%。
4、美的集團
投資110億元!美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奠基開工。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美的(000333.SZ)旗下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簽約暨奠基儀式2月16日在安徽省安慶市舉行。據瞭解,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專案總投資約11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約65億元。專案規劃一期用地458畝,位於安慶市圓夢新區。專案主要生產助力轉向電機、新能源汽車電動壓縮機、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等品類產品,打造熱管理、主驅動、輔助/智慧駕駛三大系統研發中心及國家級實驗室。專案建成後可形成年產6000萬套產能,實現年產值400億元。
【解讀】
投建新基地對是美的新能源車產業戰略佈局的落地。公示宣稱建成後“實現年產值400億元”,如目標達成,意味著美的集團開啟了重要的新業務增長點。可以對比的資料是,美的集團2020年全年營收為約2857億元。美的造車的戰略是,只生產零部件,不直接造車。
美的首次涉足商用車造車領域要追溯到2003年。2004年到2006年初,美的先後收購了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湖南省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這三家企業。
當時,美的集團定下的目標非常雄偉:“在3至5年內,成為國內領先的客車生產企業”。
不過,2008年,因經營不善,以上汽車業務陷入停產狀態,美的造車專案被迫停止。之後雲南和長沙的生產基地分別賣給了比亞迪和長沙市政府。
2018年開始,美的集團調整了造車戰略,開始嘗試只生產零部件,不直接造車。
2018年,成立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公司。2021年5月,美的佈局新能源汽車產品線,釋出了旗下威靈的多款汽車部件產品,並宣佈三大產品線正式投產,包括電動壓縮機、共用平臺電子水泵、驅動電機、電子油泵、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機,覆蓋了驅動電機、熱管理和輔助、自動駕駛這三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線。
目前,新能源車業務已經成為美的集團重要戰略之一。2022年1月12日,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向全體員工發表了《堅定生長,海闊天高》,明確“新能源車的產業佈局是美的未來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
研究顯示,到2025年,電驅動、熱管理以及智慧駕駛在中國的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全球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而美的威靈汽車部件的目標是今年打入全球一半主流新能源車客戶的供應鏈,並爭取未來5年內營收規模做到100億。
家電企業跨界進入汽車行業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00年前後,中國空調行業的“老大哥”春蘭就曾引領過一輪跨界造車運動。隨後,奧克斯、波導、夏新、新飛、格林柯爾等家電企業紛紛入局汽車產業,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十幾年後,新能源汽車行業龐大市場紅利吸引著格力、美的、創維、海信、海爾等家電領域巨頭再次組團重回造車賽道,相比十幾二十年前那一波家電企業簡單粗暴的造車運動,這一波家電企業的入局方式更為謹慎,轉型的方向多與自身業務有所關聯,並且多以進入汽車供應鏈為切入口。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美的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629億元,同比增長20.75%;歸母淨利潤234.6億元,同比增加6.53%。
5、大恆科技
徐翔母親實控之大恆科技2021年淨利同比增長57.43%,創其入主後最佳業績!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2月16日,大恆科技(600288.SH)公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5.28億元,同比增長9.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009.68萬元,同比增長57.43%。基本每股收益0.2063元。
報告期內,得益於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的快速增長,機器視覺組團中相關業務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同時,因疫情防控需要增加,國核心酸檢測裝置所需的濾光元件需求加大,加之鐳射手持焊接所需光學元件業務形成銷售,使得相關公司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實現增長。
【科普】
大恆科技的主營業務包括光機電一體化、資訊科技及辦公自動化、數字電視網路編輯及播放系統和半導體元器件四大板塊。
大恆科技機器視覺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包括影象採集卡、影象處理軟體、工業數字攝像機和智慧攝像機等機器視覺系統中核心零部件等系統及配套服務, 是國產機器視覺零部件龍頭。
機器視覺是透過機器眼來代替人眼,用計算機模擬人的視覺功能,從客觀事物的影象中提取資訊,進行處理並加以理解,最終用於實際檢測、測量和控制,來實現智慧製造和無人化管理。
【解讀】
機器視覺業務帶動大恆科技營收增長,目前,機構普遍看好機器視覺賽道。
中國視覺技術起步晚,據艾媒諮詢預測,2021年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預計為1120億元,2017年-2021年CAGR為101.45%,行業呈現增長趨勢。
從全球市場看,美國以視覺軟體為核心的康耐視(cognex)及日本軟硬體並舉的基恩士(Keyence)兩大巨頭幾乎壟斷全球50%以上的市場。
我國目前已經形成完備的機器視覺產業鏈,涵蓋零部件供應商(光源、鏡頭、相機和視覺控制系統等)和整合開發商(組裝整合和軟體二次開發等)兩大類。例如,機器視覺檢測裝置龍頭矩子科技、天準科技、國產機器視覺零部件龍頭奧普特、大恆科技,以及取得後發優勢的海康威視等。
海康威視旗下從事機器視覺業務的公司是海康機器人,與大恆科技業務體量相當。其他規模更低的企業包括矩子科技、天準科技、奧普特等。
鋰電及新能源汽車是高速放量的億萬市場,有望開啟機器視覺新的增長空間。
在鋰電行業應用場景中,鋰電池產線中卷繞、塗布、極耳等多環節中均有應用機器視覺。據華安證券測算,目前,鋰電行業每單位GWh機器視覺的價值量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結合寧德時代的擴產計劃,對應到行業增量市場約在6.8億元至13.7億元之間。
大恆科技實控人為鄭素貞,系徐翔母親。資料顯示,鄭素貞2014年底入主大恆科技,2014年-2020年,公司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2655萬元、2759萬元、2937萬元、3485萬元、5064萬元、7309萬元、5723萬元,這也意味著大恆科技2021年淨利情況是鄭素貞入主後最佳業績。
【相關公司業績近況】
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7.57億元,同比增加18.04%;淨利4628.73萬元,同比淨利增加208.35%。
6、雲天化
公司與恩捷股份、億緯鋰能簽訂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專案合作協議。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2月16日,雲天化(600096.SH)公告,與恩捷股份(002812.SZ)、億緯鋰能(300014.SZ)等多方簽訂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專案合作協議,約定在玉溪市共同設立兩家合資公司,透過合資公司依法依規取得探礦、採礦權後,共同開採礦產資源,進行礦產深加工,共同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電池及新能源電池上下游材料,拉動建設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共同在玉溪市當地促進形成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叢集。
【科普】
雲天化是以磷產業為核心的綜合性化工企業和磷肥、氮肥、共聚甲醛製造商。
磷酸鐵鋰是鋰電材料中的正極材料。磷酸鐵是磷酸鐵鋰的前驅體,可以理解為磷酸鐵鋰的雛形樣品。
鋰電池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資源的開採、加工,上游原材料在中游形成鋰電材料,主要為各類化工產品,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
【解讀】
2月16日公告系雙方基於合作意願而達成的戰略性、框架性約定,沒有詳細的專案資訊。
恩捷股份為鋰電材料隔膜龍頭企業,億緯鋰能則是下游的電池廠商。
磷酸鐵是磷酸鐵鋰的前驅體,磷酸鐵鋰是鋰電材料中的正極材料。磷酸鐵需要由高純磷酸來進行製備,因此,雲天化這種傳統的磷化工企業進軍磷酸鐵和磷酸鐵鋰,資源、成本及一體化優勢顯著。
光大證券認為:中短期內磷酸鐵、磷酸鐵鋰的供需格局仍將偏緊,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但長期來看磷酸鐵、磷酸鐵鋰的供給量將過剩。
由於政策和需求的雙輪驅動,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諸多動力電池廠商的大幅擴產提振磷酸鐵、磷酸鐵鋰需求。光大證券預計2022 年磷酸鐵鋰、磷酸鐵的需求量分別約為100.13/95.37 萬噸,2025 年分別達236.62/225.35 噸,需求持續向好。目前多家企業均釋出了磷酸鐵、磷酸鐵鋰的擴產規劃,疊加眾多磷化工和鈦白粉企業跨界佈局,磷酸鐵的總規劃產能已高達679萬噸/年。預計至2025 年,磷酸鐵的產能將達394萬噸/年,長期來看,磷酸鐵、磷酸鐵鋰的供給量將過剩。然而,由於目前能評、安評等審批逐漸趨嚴,同時新增產能也存在產能爬坡等問題,中短期來看磷酸鐵、磷酸鐵鋰的供需仍將偏緊。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雲天化預計2021年淨利潤35億元-37億元,同比增加1186.59%-1260.11%。
7、浙江鼎力
若“雙反”稅率執行,將對美國市場開拓及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概述】
松塔財經獲悉,浙江鼎力(603338.SH)2月16日午間公告,收到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中國的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反傾銷調查終裁結果:公司傾銷幅度為31.7%,反傾銷稅保證金率為31.54%;反傾銷最終稅令仍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肯定性反傾銷產業損害終裁後方才釋出及執行。若此次“雙反”調查最終裁定事實成立,此次“雙反”稅率執行,將對美國市場開拓及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響。公司將透過加大非貿易摩擦海外市場開拓力度;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加快產品創新;加大國內市場滲透率等措施積極應對。
【科普】
雙反:指反傾銷和反補貼。
傾銷幅度:進口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其正常價值的幅度,為傾銷幅度。
反傾銷稅: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徵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
反傾銷稅保證金:政府機構在調查期間可先對該項進口商品暫時收取相當於稅額的保證金,如果調查結果傾銷屬實即作為反傾銷稅予以徵收,傾銷不成立時即予以退還。
反補貼稅:對進口商品使用的一種超過正常關稅的特殊關稅,目的在於抵消進口商品享受的補貼金額。
浙江鼎力從事各類智慧高空作業平臺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產品涵蓋臂式、剪叉式和桅柱式三大系列共80多款規格。
【解讀】
此次終裁的傾銷幅度31.7%和反傾銷稅率31.54%均大幅高於初裁(初裁的傾銷幅度為17.78%,反傾銷稅保證金率7.07%),預計將對浙江鼎力造成重大影響。二級市場方面,2月16日浙江鼎力股價下跌9.36%,報58.85元。
2021年3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進口自中國的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和元件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調查產品主要包括臂式升降機、剪叉式升降機和伸縮臂叉裝車及其元件。反傾銷調查期間為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反補貼調查期間為2020年全年。去年10月,公司已經公佈了反補貼調查終裁稅率為11.95%。
根據AccessM20榜單排名,2020年,全球高空作業平臺前3製造商(捷爾傑、吉尼、斯凱傑科)銷售額佔比超過35%;全球前20製造商銷售額佔比超90%。前20榜單中有5家中國企業(徐工、鼎力、臨工、星邦、中聯)上榜。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中國的移動式升降作業平臺“雙反”調查終裁結果顯示,臨工的傾銷幅度165.30%,反傾銷稅保證金率165.10%,反補貼稅率18.34%。中國其他出口商傾銷幅度165.30%,反傾銷稅保證金率165.14%,反補貼稅率12.93%。相較而言,公司的“雙反”稅率均低於國內同行。
歐美地區是全球高空作業平臺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浙江鼎力美國市場收入佔比不算太大。收入結構角度看,公司2020年境外主營業務收入7.93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28%,毛利率為42.08%;2021年上半年,公司境外、境內收入佔比分別為38%和62%。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浙江鼎力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9.96億元,同比增長61.50%;歸母淨利潤7.299億元,同比增加17.67%。
8、晨化股份
“董秘概念股”?機構調研晨化股份稱“好多公司董秘買入貴司股票,看好貴司成為行業龍頭”。
【概述】
2月16日,晨化股份(300610.SZ)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告,機構稱,“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好多公司董秘買入了貴公司股票,他們主要是看好貴公司成為行業龍頭的前景,請問貴司如何看待?”晨化股份稱,自公司上市以來,經營業績及淨利潤逐年增長,公司全體員工持續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公司管理層對公司長期發展亦有著同樣堅定的信心,公司會專注主業的發展,努力提升公司業績,為公司市值提供更加堅實的內在價值支撐。
【科普】
目前公開資訊無法得知是哪些“董秘”買入晨化股份且看好公司成為行業龍頭。
晨化股份是精細化工領域的老牌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開發用於改善材料表面性能、難燃效能與柔化效能的新材料產品。服務的終端客戶廣泛分佈於風電、建築、石油頁岩氣開採、農藥、聚氨酯等領域。
2月15日,參與調研晨化股份的機構包括中銀國際、銀葉投資、喆顥資產。
2月15日,長城證券發表研報《精細化工行業之晨化股份研究報告》。
根據研報:表面活性劑是晨化股份最主要的業務板塊,2021年上半年,該板塊實現營收3.78億元,佔比總營收60.10%;實現毛利1.06億元,毛利貢獻率達67.95%。晨化股份的表面活性劑產品分為聚醚胺和烷基糖苷。其中聚醚胺行業壁壘較高,全球範圍內只有數家企業掌握成熟的生產工藝。最主要用於風電葉片的生產製造。
研報稱,得益於風電、高速鐵路在國內的高速發展,我國聚醚胺行業市場規模增速高於全球,2016-2020年中國聚醚胺行業 CAGR 為24.53%,由4.22萬噸上升至10.14萬噸,預計到2025年國內聚醚胺總需求將達14.8萬噸。風電的新增裝機量以及存量市場下舊風電葉片的更換將會決定聚醚胺的主要需求量。
此外,聚醚胺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目前美國亨斯曼與德國巴斯夫主導全球聚醚胺市場,兩大巨頭的聚醚胺產能分別為12萬噸與8萬噸,合計佔全球總產能64.41%。國內目前僅有正大新材料、晨化股份、阿科力、皇馬科技、萬華化學等少數廠商具備規模的聚醚胺產能。截止2021年年底,正大新材料聚醚胺產能為 3.5 萬噸,暫列國內首位;晨化股份新產能陸續投產後聚醚胺設計產能達3.1萬噸。
在競爭格局中,長城證券看好晨化股份“後來居上”,其認為,從現有的規劃來看,同為國內龍頭的正大新材料所規劃的專案進度相對較緩,產能的有效釋放可能需要展望到2024年年底,晨化股份將有望把握住雙方大型專案投產的時間差,在未來鞏固全國龍頭地位。
晨化股份另一項活性劑業務是烷基糖苷,目前國內則處於產能過剩狀態。長城證券認為整體行業的毛利水平會受到一定壓制。
【相關企業業績近況】
2021年第三季度,晨化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同比增長29.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05.27萬元,同比下降10.97%。
免責說明
注:原創不易,新號難為,看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幫忙關注、轉發,謝謝。♡♡♡
資訊和資料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因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