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野生滑雪健兒開始摩拳擦掌,計劃著在雙休日奔赴最近的雪場,來一次華麗的1800五週轉體。
在北方隨處可見的養魚池,在逃花滑選手們更是開始紛紛練習起了原地蹲起,開始了3A和4T的技術表演。
處處鑼鼓喧天,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如同返鄉前的大興機場。
各大運動專業品牌的滑冰裝備,也成了春節假期裡最暢銷的年貨。
在東北鐵子看來,全副武裝才敢踏上冰場的人,一看就是嘎嘎新手。
真正的東北人,已經將滑冰寫在了基因裡。
文 | hikaru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世界知識局”(ID:sjzhishiju),原文首發於2022年2月7日,原標題為《看完了東北人的滑冰工具,我尾椎骨疼了好幾天》,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東北人滑冰裝備全靠撿
要說冰上花樣滑冰哪家強?那一定非東北人莫屬。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造就了對冰上運動對東三省民眾的致命吸引力。
一到冬天,東北人出行就自動切換為滑行模式,各種花式步伐,根本停不下來。
漫長的冬季,讓幅員遼闊的關外大地,目及之處哪裡都能凍成天然冰場。
幾個月在冰面上蜂丘鼓蛹,再混吃悶睡的門外漢也能給你摔成個二把刀。
除了佔盡了天時地利的優勢外,東北人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勤學苦練也成就了數以萬計的野生結弦。
有個傳說是:在東三省出生的娃娃,一落地就會向內點冰接勾手跳。
玻璃一上凍,就河溝子滿場飛的東北人,不止動作技法熟練於心,就地取材撿裝備的功力,更是讓東三省的老鐵們擁有到了看見什麼滑什麼的發明專利。
居家生活常備的各種鍋碗瓢盆,是滑雪最常見的輔助工具。
當南韓職業選手還在琢磨如何胳膊肘子往外拐時,東北的短道速滑素人們已經學會坐著家用大盆彎道過人了。
這種居家旅行,高臺越野必備的滑冰神器,絕就絕在便宜好用還因地制宜。
一米三以下的少年兒童用小臉盆,成年人自覺換上大塑膠盆,要成績不怕墩屁股的積極分子,還會端出家裡和餃子餡的大鐵盆。
滑的時候專撿河沿邊上45°角的陡坡,高高的一躍而下,甭管你的盆底卡出幾個憋疙瘩,都能一個出溜滑,直接落地三亞。
在東北人的垃圾分類法則裡,沒有一個紙殼子能順利走進紙漿回收廠。
冬天盛蘋果蘆柑的大號紙殼子,旋完摞在裡面的水果,把底下的介面處的縫隙粘上幾層膠帶。
講究點的還會鋪層包水果的網袋泡沫,好將就的就直接蹲裡兩手扒拉,能墊上舊地毯棉花套子的往往都是大戶人家。
嚴嚴實實纏成個平底方鼎後,這種見稜見角的異形滑冰神器,就成了不少東北孩子冰上運動的啟蒙教具。
人拉肩扛的推到河溝子裡,輪流坐莊互相推搡,滑起來的接力速度絕不亞於專業冰場。
紙盒子這種保護力有餘、加速度不足的基礎化學滑雪工具,並不能入進階選手的法眼。
想在滑道上賽出成績的選手們,不約而同地對化肥袋子青眼有加:金坷垃不僅能讓小麥畝產一千八,更能讓每個把它穿在身上的東北選手,立馬化身成冰上精靈。
乍一看彷彿化肥品牌的專場展銷,化肥袋子一上冰的絲滑程度卻彷彿吃了黑巧。
尤其是擅長的“高臺滑冰”專案裡,順坡而下的一氣呵成,除了顛得括約肌深處隱隱作痛之外,健兒們臉上看上去還都是一片歲月靜好。
找不到化肥袋子的時候,方便入手的垃圾袋就成了簡樸而實用的戰袍。
雙腳套上兩個提手,穿戴齊全後擱山坡上後仰式滑下,能打出漂亮的漂移,高低落差帶來的拉背感絲毫不遜於短道速滑。
可惜從頭至尾的自動5檔,只有起步沒有減速,碰到個別石頭子煤灰渣,只能連滾帶爬靠臉剎止步了。
往往一次成功落冰,就會讓人直呼:要這尾巴骨有何用?
2 東北人都是愛迪生
除了就地取材,東北人更擅長創造。
在冰面上摸爬滾打半輩子的東北老匠人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各種手作滑冰工具了。
在這其中的翹楚,就是正經跑起來一個國家冰球隊的主力都攔不住的單腿驢。
一個小如黑板擦的木塊,兩根鐵釺子,蹲在風馳電掣卻還不用擔心腿麻。
不僅滑起來的速度很快,可與冰刀較勁,而且還非常靈活,可以實現轉圈、迴旋、過彎等高難度動作,滑得好就是冰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憑藉獵奇的外觀,反人體力學的玩法,形神兼備的乳名,單腿驢已經成為東三省最常見的花滑裝備。
誕生一個世紀,直到近幾屆才恢復冬奧會競賽專案的鋼架雪車,卻在萬里之外的東三省一直延續著生機。
姥姥家淘汰下來的小炕桌,修舊如舊地翻過來趴著滑,速度80邁之餘,還身體力行演繹了一把“綠色環保”。
扒著磨得溜光水滑的桌子面,來個信仰之滑。忽略撞上隊友會腦瓜子嗡嗡作響的負面影響,瀟灑程度一騎當千。
不過,東北人在冰上玩的小馬紮可不是你想的換鞋凳,而是頗有未來科幻感的次世代移動武器。
東北的掃帚不光能清潔打掃,還能讓胸懷冠軍夢的下一代可塑之才,在冰上反覆橫跳。
蹲坐在掃帚苗之上,氣運丹田扎住底盤,再順手薅兩根蘆葦杆子,誰看了不誇一句,這不就是哈利波特在追金色飛賊。
不用去環球影城,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冰,哪裡不能是霍格沃茨。
看完東北人這些“出門不撿就是丟”的功力和就地取材的卓越創造力,有人或許有人要問:咋地這東三省是捅了滑冰苗子的窩了?
你還別說,這話還真說對了。
3 冰上的老鐵
和廣東人把滷鵝當職稱培訓一樣,東北人考試有短道速滑也不是都市傳說。
在東三省想要上個好高中,一靠懸樑刺股, 二靠打出溜滑。
黑龍江省不止要求中小學開設滑冰必修課,打出溜滑過3米線也是中考開卷必選專案。
君不見每年寒假前的東北各大學校,人人兩把冰刀,一雙雪橇,直讓人不清眼前究竟是鹽城湖還是七臺河。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廣泛的群眾基礎,再佐以一點強烈的自豪和榮譽感。
也就讓遼闊的東三省大地上,自然而然養出了足以撐起中國冬奧代表團的運動選手。
為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摘得一金的短道速滑混合接力五虎將,各個都是咱東北銀。
從小習慣了冰面上的速度與激情,比拼速度自然不在話下。
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賽摘銀的蘇翊鳴,是吉林人。
不僅是運動員,還是演員,《智取威虎山》裡面那個滑雪超過了大人的小栓子,就是他。
從CCTV6一路滑到了CCTV5。
從陳露、王濛等老將,到金博洋、範可新等新人,一代代冰雪專案的冠軍讓東三省的上空,在每個賽季都洋溢著嘹亮的國歌。
而高緯度寒冷地區常見的高顱頂和立體的眉骨,也讓這裡的冠軍個個頭型小巧了,鼻樑溜直。
在別的省市人眼裡,本應是獨釣寒江雪的茫茫大地,卻在冰面上凍的那一刻起,煥發出了別樣的生機。
長達半年之久的漫長冬季,讓這片土地沉寂了人氣也失去了很多活力。
但一輩輩生性樂觀的東北老鐵們,不止盤活了東三省的戶外運動,也讓冬天的冰面多了樸實的樂趣。
雖然有人吐槽,這樣因陋就簡的裝備不值一提。更有人揶揄,冰上運動之所以小眾,是因為它獨屬於富人階層的金絲雀,這種拉低貴族運動的方式太不可取。
你說是野趣也好,樂觀也罷,總之在東北人的心裡,只要能讓自己在冰上滑得舒心,摔得高興,其他又何必在意。
就像東北朋友常說的那句話:有啥不痛快的來東北滑兩溜子,都給你通開了。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真故圖書為庫叔提供25本《活著就是沖天一喊》贈予熱心讀者。礦工詩人陳年喜的首部非虛構故事集,登上《紐約時報》,入選新浪年度好書榜、華文好書榜、文學報好書榜、中華讀書報好書榜。本書重振《詩經》的民間敘事傳統,呈現中國人命運的悲愴蒼涼。隨書附贈作者最新詩集。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