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三大主力,中央紅軍出了很多幹部,比如十大將中的黃克誠、蕭勁光、譚政、羅瑞卿等,紅四方面軍出了很多猛將,後來都當了大軍區司令,比如許世友、陳錫聯、秦基偉和李德生等。
那麼,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呢?相對來說,紅二方面軍出的將才最少,因為紅二方面軍的人數本來也是最少的。然而,有一位紅二方面軍將領,還是一位獨臂將軍,建國後擔任的職務一個比一個高,地位非常顯赫,即便是在全部開國將軍中,也是非常出類拔萃的。
他就是餘秋裡中將。
1936年,在長征路上,團政委餘秋裡和團長一起,奉了賀龍的命令,擔任前衛,為全軍開路,卻不幸手臂中彈,左臂被打斷了。因為條件有限,拖了好幾個月,直到部隊到達甘肅境內,賀龍任弼時才決定對餘秋裡做了截肢手術。
獨臂也能幹革命,建國後,餘秋裡擔任了六個顯赫要職,每一個都很讓人羨慕。
第一個,總財務部部長。1955年,餘秋裡被任命為總財務部部長,這是一個部門的一把手,而且是主管全軍的財政經濟工作,管錢袋子的。總財務部也是全軍的總部之一,在1957年撤銷,併入了總後勤部。
餘秋裡在建國之初就當上了解放軍總部的首長。他不但善於做政治工作,而且還能理財。總財務部撤銷後,餘秋裡改任總後勤部政委。
第二個,石油工業部部長。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大部分指標提前超額完成,石油工業卻拖了後腿。周總理讓國防部長彭德懷推薦一位高階將領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
周總理認為,軍人搞石油,效率會更高。彭德懷推薦了餘秋裡,在解放戰爭時期,餘秋裡是彭德懷第一野戰軍的將領。名單拿到政治局會議上討論,有人質疑餘秋裡太嫩了,毛主席卻堅持用餘秋裡。
1958年,餘秋里正式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一隻胳膊的餘秋裡在東北找到了一個大油田,這就是解決中國油荒的大慶油田,隨後是萬人石油大會戰,鐵人王進喜成為全國知名的勞模。毛主席號召工業學大慶,這是對餘秋裡工作的高度認可。
第三個,國家計委主任。1964年,毛主席提議,讓餘秋裡到國家計委任職,當第一副主任。當時也是有人質疑,毛主席和周總理卻都堅持用餘秋裡,這是一員闖將,有開拓精神有工作能力的將軍。
餘秋裡參與制定了第三個五年計劃,毛主席說,這個計劃不那麼兇,不那麼冒,是穩當的。鄧小平也非常贊同,高興地說這是一個有幹勁的計劃。1970年,餘秋里正式擔任國家計委主任,一把手。
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計委的權力是很大的,關係到哪些專案可以建,錢用到哪裡去,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餘秋裡這個計委主任還是管錢的,一管就是10年之久,一直到1980年。
這說明中央對餘秋裡的工作是非常認可的。
第四個,國務院副總理。1975年,周總理推薦,餘秋裡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很多開國將軍都當過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裡卻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是一位開國中將,是唯一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的開國中將。餘秋裡又創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第五個,總政治部主任。1982年,餘秋裡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他是唯一一位擔任總政治部主任的開國中將,也是賀龍紅二方面軍走出的唯一一位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裡再次創造了歷史記錄。
第六個,軍委副秘書長。同樣是在1982年,餘秋裡擔任軍委副秘書長,當時的軍委秘書長由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兼任。副秘書長有4位,分別是張愛萍、楊得志、洪學智和餘秋裡,餘秋裡是唯一的開國中將,另外3位都是開國上將。
1987年底,73歲高齡的餘秋裡主動要求辭去職務,他不再擔任總政治部主任和軍委副秘書長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歷史遺憾。
第二年,全軍恢復軍銜制,餘秋裡已經不在軍中擔任職務,所以沒有再參與授銜,否則的話,以他的革命資歷,和顯赫地位,完全可以像洪學智那樣,授上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