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在許多重要農作物上發生普遍、危害嚴重,較難防治的一種世界性病害。該類病菌在溫度到10-30℃分生孢子均可萌發,對溼度要求不高,正常情況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迴圈。
植物感染白粉病的同時,通常也會導致葉子捲曲,葉子會不斷掉落,如果是正在開花的植物,則會導致花苞掉落,會影響花果的產量。如果植株生長瘦弱,會導致植物直接掛掉。
因此造成了作物一個生長季節能反覆多次受到侵染,一旦發生很快就會爆發流行的特點,尤其是大棚溫室種植環境下,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瞭解白粉病
1、瓜類白粉病
白粉病是瓜類的常見病害之一。由於近年來,白粉病菌已產生一定抗藥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給防治帶來一定難度。一般年份減產在10%左右,流行年份減產在20%-40%左右。
苗期至收穫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蔓次之。一般不侵染瓜條。葉片染病初始在葉片背面或正面產生白色粉狀小圓斑,後逐漸擴大為不規則、邊緣不明顯的白粉狀黴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連線成片,佈滿整張葉片,受害部分發現褪綠和發黃,發病後期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褐色的小黑點。最後白色粉狀黴層老熟,變成灰白色。發病嚴重時,病葉組織變為黃褐色而枯死。
高溼條件下,病菌也可以侵染莖蔓和花器,產生白色粉斑,症狀與葉片類似,病斑較小。
瓜類白粉病發病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危害保護地黃瓜,秋植黃瓜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也有危險發生。
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16-25℃,相對溫度80%以上。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窪而發病較重。
2、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在草莓整個生長季節均可發生,大棚草莓白粉病特別嚴重,尤其是在12月至翌年2月是危害嚴重期。草莓發生白粉病後,一般減產20~30%,重者可達50%,甚至絕收,嚴重影響草莓的產量和品質。
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質下降,移植後不易成活;果實染病後嚴重影響草莓品質,導致成品率下降。在適宜條件下可以迅速發展,蔓延成災,損失嚴重。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葉柄、花、花梗和果實。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面長出薄薄的白色菌絲層,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向上捲曲呈湯匙狀,併產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汙斑,以後病斑逐步擴大並在葉片背面產生一層薄霜似的白色粉狀物,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連線成片,可佈滿整張葉片;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
果實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乾枯;若後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層白粉,隨著病情加重,果實失去光澤並硬化,著色變差,嚴重影響漿果質量,並失去商品價值。
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15-25℃,相對溼度80%以上,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常年發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與10下旬至12月。
草莓發病敏感生育期為坐果期至採收後期,發病潛育期為5-10天。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發病早,危害時間長,受害重。栽植密度過大,管理粗放、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長勢弱等,易導致白粉病的發生。草莓生長期間高溫乾旱與高溫高溼交替出現時,發病加重。
3、茄子白粉病
茄子白粉病是茄子常見病害之一,各菜區都有發生。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時均可發生危害,但保護地栽培明顯重於露地栽培。生長期間溫暖、多雨天氣多的年份發病嚴重。發病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
茄子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出現不規則褪綠黃色小斑,葉背相應部位則出現白色小黴斑,以後病斑數量增多,白色粉狀物日益明顯而呈白粉斑。白粉狀斑可相互連在一起,擴充套件後遍及整個葉面,嚴重時葉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蓋,最後導致葉片變黃乾枯。
茄子白粉病最適宜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16-24℃,相對溼度45-75%;相對溼度超過95%時則病害的發展被抑制。
茄子的感病敏感期在開花結果期。地勢低窪、排水不良、作物長勢差、連作及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病嚴重。年度間以春夏溫暖、多雨天氣的年份發病嚴重。
白粉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1、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抗病性強的品種
這個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現在買的種子基本上都是抗病的,要注意的是要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和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就可以了。
2、種苗殺菌處理
在預防白粉病時,不要忽略種苗的殺菌處理,很多白粉病的病菌都是透過這個傳播進來的。農民朋友在播種的前幾天最好把種子晾曬一下,這樣可以殺菌。等到播種前我們可以進行藥劑拌種殺菌,具體操作方法:農民朋友可以用52度左右的溫水中或者70度恆溫箱進行浸種殺菌或乾熱殺菌。可選用藥劑有50%多菌靈、72%農用鏈黴素、50%代森銨、75%五路硝基苯等進行藥物拌種殺菌。
採用雙行起壟移栽與全膜覆蓋技術,有利於提高地溫,縮小與棚室氣溫的溫差,減少結露,增強光照。
在定植的時候,也可以選擇用石灰水、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福美雙、粉鏽寧、多菌靈等藥物進行蘸根或灌穴殺菌處理。
其次建立滴灌或膜下澆水的設施,不要漫灌,然後加強通風降低棚內相對溼度。草莓的理想相對溼度是開花坐果期為60%左右,果實膨大期為70%左右
3、田間管理很重要,特別是對溫度和溼度的控制
高溫、高溼交替易得白粉病,因此,我們為了降低作物白粉病的發病率,應當採取通風采光(具體方法後面有講述)、保持土壤水分穩定供給等。要注意我們在給作物灌溉時最好不要大水漫灌的方式,我們可以採取早晚勤澆小水、隔行澆水、噴滴灌的方法,並做好相應排水工作,以免遇到連陰雨天氣,導致排水不暢。肥這一塊主要是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通常底肥我們都會用大化肥和有機肥配合使用,有條件的朋友可以摻一些微生物菌肥更好。在合理控制氮肥及磷鉀肥的情況下可適量增施,鈣、硼、鐵、鎂、鋅等中微量元素。
4、抓住防病關鍵期,打藥防治效果好,噴殺菌藥
1、三唑類殺菌劑中的苯醚甲環唑、腈菌唑、丙環唑等對白粉病都有預防和治療效果,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中的醚菌酯、肟菌酯對白粉病也有預防和治療效果。
2、小蘇打可以兌水噴灑在感染白粉病的植物上,能有效地控制病菌。注意使用合適的比例,一小湯勺的小蘇打就要混入3~4升的清水裡。為了增加效果,需要在溶液裡再新增一點點的植物油,和一小勺的洗潔精,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3、對於一些比較喜歡酸性土的植物,比如常見的月季花、茉莉花、茶花和梔子花等植物,就可以使用白醋來清除白粉病。
三升的清水混入一小杯的白醋,搖晃均勻之後,就可以噴灑在植物上,使用之前一定要兌水。
5、做好通風管理工作
通常我們種植的黃瓜、茄子、辣椒、番茄、西瓜、甜瓜、果樹等它們的枝杈分生能力是比較強的。農民朋友可以根據作物的生長習性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摘心、疏葉、引蔓吊蔓等相關工作。果樹還應當及時做好樹體的疏枝、拉枝、疏果葉、疏花疏果等修剪等管理工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作物密度適宜、枝葉分佈合理、通風透光環境優良、養分供應充足等,可以降低白粉病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