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曾經說過:“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產業,100年不會變,嫌臭是因為你沒吃過不知道有多香”。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光遠認為房地產行業永遠是我國的支柱產業,關係到我國的經濟命脈。不僅馬光遠這麼認為,很多專家有些相同的觀點,例如北師大教授董潘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夠認清楚房地產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就沒有辦法正確對待這個行業,對它的政策也就沒有辦法迴歸到相對樂觀和科學的軌道上,房地產開發、交易秩序就無法理順,GDP增長、就業、財政收入就無法提升,不救樓市中國經濟就走不出困境。
那麼這些專家為什麼挺房地產行業,認為只有房地產行業正常發展我國經濟才能穩定呢?因為在過去的20年,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確實對我國經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首先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城鎮化的程序。在1998年我國住房商品房改革之初,我國的城鎮化率只有33.35%,而到了20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就達到了63.89%,在短短的22年裡我國的城鎮化率就翻了將近一倍。這與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因為只有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城市才能不斷擴張。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可以給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人口提供住房,滿足這些人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也給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城市各種基建得到完善。
其次不得不說,過去20年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央行公佈的資料顯示,在2000年我國的M2規模只有13.5萬億,但到了2020年10月我國的M2規模已經達到了233萬億。M2之所以增長這麼快,離不開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根據一些專家預測在我國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時期,每往房地產行業投入1塊錢人民幣,就可以拉動8.2元的GDP增長。
另外隨著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房價快速上漲,快速拉動居民消費。現在房價很高,很多老百姓為了買房需要掏空一家人所有的積蓄還有揹負30年的房貸。我國居民消費習慣也從過去不斷存錢,變成了提前消費,而消費是拉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很重要的因素。
那有人說既然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發展這麼重要,怎麼如今就站到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對立面,需要在保樓市和保經濟之間做出選擇呢?因為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發展,已經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首先現在我國的房價已經和老百姓的收入相脫節,很多家庭為了買房湊首付還房貸不得不選擇降級消費。根據央行釋出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21年年底,我國居民買房貸款額度達到了52.2萬億,70%的城鎮家庭都揹負著鉅額的房貸。如今我國的城鎮家庭數量接近2.98億,也就是說我國城鎮家庭的平均負債到達了25萬元。這極大地削弱了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根據中國大學釋出的資料顯示,如今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只有39%,遠遠低於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75%~85%之間,甚至低於印度的66%。老百姓消費水平的降低,影響了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老百姓掙的錢都用來還了房貸,就沒有更多錢用來買衣服,那麼服裝業就發展不起來。
其次雖然過去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為地方政府提供大量的資金用於城市發展,但也造成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過於依賴“土地出讓金”。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院長髮布的資料顯示,我國有超過50%的城市對土地財政依賴度超過60%。城市發展過於依賴土地,就會造成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房地產行業不穩定。而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序推進,城鎮化發展速度必然會不斷放緩,城市不再向外擴張。另外土地資源又是不可再生資源,依靠出讓土地發展城市必然不能持久。這就導致隨著房地產行業黃金時代的過去,一些城市的發展也隨之陷入停滯狀態。例如之前新聞報道的鶴崗、阜新、玉門等城市,而且未來這樣的城市會越來越多。
最後就是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發展,我國住房資源過剩問題已經相當嚴重,空置房越來越多,二手房流動性越來越差。可以說如果國家不進行調控,房地產行業存在的泡沫只會越來越大。
對於這些問題,其實國家早就在著手解決,自從2016年房價大漲之後,我國就提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理念。這兩年的調控政策越來越緊,從2020年的“三道紅線”和去年的“限貸令”、嚴查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等等。在調控政策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之下,在去年的下半年我國的樓市開始遇冷,在去年的10月份,“金九銀十”還沒過去,我國前70城新房價格出現下跌的城市達到了52個,佔比超過7成,二手房價格出現下跌的城市達到了64個,佔比超過9成,可以說我國房價已經出現了“普跌”的情況。除此之外很多城市還出現開發商低價傾銷的情況,因此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出臺“限跌令”來穩定房地產市場。
樓市遇冷,保樓市還是保經濟?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國家早已給出答案,在去年的12月8~1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再次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上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另外在去年的12月6號央行發文宣佈: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對此很多開發商宣佈樓市迎來利好,認為此次降息還是為了給房地產行業“救市”。其實不然,在12月7日央媒經濟日報發文《此時降準,釋放什麼訊號?》進行解讀:有些市場人士認為第三次集中供地土地出讓條件放鬆和房地產企業貸款增加等因素,疊加降準信號釋放,說明宏觀政策將走向寬鬆。這一看法是對宏觀政策比較簡單化的理解,容易引起誤讀。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的“房住不炒”還是此次央行的降準降息,其目的還是為了“保經濟”,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而不是像一些人解讀的那樣是為了“保樓市”。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