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世紀末,很多家庭在選購房屋的時候,都更喜歡購買一梯一戶的戶型。相較於後續房地產商推出的一梯多戶房產來說,一梯一戶的房屋確實在客觀條件上更優越。獨門獨戶私密感更強、樓道也不容易出現髒亂差的情況,一度受到老百姓的追捧確實不讓人意外。但如今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少。
老百姓對於此類房屋的熱情正在逐漸下降,不少人都在搬離一梯一戶。為何昔日的樓市黃金戶型,如今反倒不受人喜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消費者的觀念發生了改變。一梯一戶固然有不少好處,但實際購買的價效比不高。房地產商開發設定的一梯一戶,大多公攤面積非常大,至多甚至可以佔據總房產面積的30%。
而這部分面積,大部分都是安全出口、公共走廊、變電室等難以利用的區域。老百姓購置此類房產過後,會明顯感覺自己買下的房屋反倒不如一梯多戶的面積大。公攤面積大,隨之帶來的問題遠比想象中多。在我國北方,採暖費計價是按照房產面積進行核算的。而大量的公攤面積本身沒有使用供暖的價值,但同樣會被計算在內。
這樣也會導致,北方老百姓買到一梯一戶的房型過後開銷會更大。此外對於開發商來說,一梯一戶的實際收益同樣比不上一梯多戶。在我國一二線城市中,房地產企業每次拿地都要投入極多的資金。如此一來,房地產商要想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首要考慮是如何用有限的土地賣出更多的房屋。
一梯一戶的房屋,看似可以透過公攤面積等形式來增多開發商盈利點。但比起掙公攤面積的收入,開發商反倒不如設計打造高層一梯多戶戶型,推出樓層高、可售房屋數量多的高樓建築。多賣出幾套房子,比起掙一戶人家少量的公攤面積錢,確實對於開發商來說更划算。消費者不喜歡、開發商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自然而然這樣的戶型變得越來越少見。
實際上一梯一戶除開上述問題外,還有一個隱形隱患。一梯一戶的房型,雖說私密性好但安全性差。不少老舊小區多設計一梯一戶房型,由於小區內本身可以隨意進出,所以不法分子很容易盯上居住在一梯一戶的獨居人家。一旦遭遇不測,住戶透過呼救等形式獲取幫助將會非常困難。
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多一個鄰居不僅僅只是多一份安全保障。鄰居在旁,平日碰上家中各種緊急突發情況都可以幫襯解決。比起一人獨享私密感,確實這樣融洽的鄰里生活方式更適合當代老百姓。不過到底是一梯一戶好還是一梯多戶好,這主要取決於消費者購置房產的出發點。自身在購置房產的過程中,需要仔細考慮生活方方面面的情況,再決定到底需要購買什麼樣的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