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賊心不死的蔣介石悍然發動了國共第三次內戰,意圖透過戰爭攫取在國內的最高權力。
儘管在這一場解放戰爭開戰初期,解放軍無論在人數上還是佔領區上,都處於絕對的劣勢。
然而,掌握了民心和真理的解放軍仍舊憑藉著努力和智慧,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成功地建立起了如今的新中國。
而在緊張激烈的解放戰爭當中,領導人和士兵之間,也會有幽默休閒的一瞬間。在沙家店戰役後,毛主席詢問部隊的俘虜人數,可是手下的參謀員卻彙報了一個讓他疑惑不解的數字:“我們抓了一溝俘虜!”
什麼叫做“一溝俘虜”?毛主席先是覺得奇怪,而等他耐心聽完了參謀員的解釋後,這位偉大的人民領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一、榆林城外的一次“釣魚”
說到沙家店戰役,就不得不先提一個人:這個人曾經令彭德懷跳腳,還三度從解放軍的圍困當中順利突圍,並且因此被彭德懷賜予了一個“打不死的”的名號。他,就是國民黨軍將領,鍾松。
這位“打不死的鐘松”,第一次從解放軍的圍困當中逃脫,便正是在沙家店戰役上。
早在解放戰爭的初期,鍾松作為蔣介石的精銳嫡系部隊領導者之一,就一直在胡宗南的麾下效力。
而他率領的足足七萬人的“特種師”部隊,由於軍紀嚴苛、軍令整齊,也一直被當成國民黨軍內部的一支“王牌軍隊”,深受蔣介石和胡宗南的器重。
當時的胡宗南對陝北一帶擁有著“雄心壯志”,一心想要對當地解放軍進行徹底的鉗制消滅。
所以,他率領手下將近三十萬人的軍隊,兵分兩路向著當時毛主席的所在地延安發動重點進攻,意圖一舉粉碎中共中央的指揮部。
然而此刻,解放軍留守在延安的部隊人數不過三萬人。
鑑於敵我力量懸殊,毛主席果斷做出了迂迴後撤、暫避鋒芒的決定,所以,當胡宗南率領人馬陸續輕而易舉地拿下延安時,總指揮部早已撤離,延安業已成為了一座“空城”。
如此簡單的勝利,讓胡宗南格外喜不自勝,他以為中共中央乃是“外強中乾”,還在當時國民黨的報紙上宣稱自己在延安“殲敵上萬”,大肆鼓吹自己的神勇。
實際上,解放軍不僅在撤退時繞路而行、傷亡微小,而且在撤退後,還主動和胡宗南的外圍零散部隊打起了遊擊和運動戰,充分貫徹了毛主席“敵疲我擾”的方針,經常打得對方措手不及,導致國民黨軍隊在陝北地區時不斷地有著零散傷亡。
在騷擾的同時,解放軍還趁機陸續拿下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等地的勝利,並且在彭德懷總司令的指揮下“劍指”榆林,用陸續趕來增援的西北野戰軍將榆林這個小城圍得水洩不通。
當時的彭德懷,主要是希望能借助“圍點打援”,將西北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吸引到榆林城附近。
另一方面,彭德懷也想要試試能不能拿下這個塞北重鎮;而對於胡宗南來說,“丟失榆林”將會戳破他前幾天剛在報紙上精心維護的“那個牛皮”,這是讓他承受不起的。
因此,胡宗南緊急集合了8個旅的戰鬥力,從陝北安塞、保定等地,向榆林附近急進,同時整編第36師,組成了一個“快速兵團”,趕赴榆林先行救急——這個“快速兵團”的指揮官,正是上文中提到的鐘松。
早在剛跟著胡宗南踏入陝北地界的時候,鍾松就曾經誇下海口,“一戰結束陝北問題”。
因此,在接到援助榆林的任務後,鍾鬆開始了他最擅長的“自我發揮”,在不通知胡宗南的情況下擅自改變了行軍路線,繞道橫山的西北部,沿著沙漠行軍——鍾松的這份自我發揮,卻讓他“幸運地”避開了彭德懷所設的埋伏圈,得以迅速趕到榆林城南。
抵達榆林城後,鍾松企圖和城內的國民黨軍來個“內外合圍”,將解放軍消滅在榆林城下。
而看到胡宗南的主力部隊在鍾松的帶領下已經北上後,彭德懷發覺榆林城城防堅固、無法做到速戰速決,因此果斷下令放棄對榆林的合圍,“放長線、釣大魚”,命令解放軍轉頭後撤,做出一副佯裝要“東渡黃河”的姿態來。
胡宗南果然上當了。
在從各個渠道的情報彙總上發現彭德懷要渡河後,胡宗南喜上眉梢,認為解放軍“久攻榆林不克,損失巨大,準備倉皇逃竄”,覺得這是“天賜良機”,因此,他迅速命令鍾松從榆林城率部追擊;
而素來剛愎自用的鐘松,由於自己剛剛率部抵達榆林後,解放軍就撤兵而走,正處在得志意滿的心態當中,以為自己的雄威能夠嚇退敵兵:“他們可以吃掉別的部隊,就是吃不掉我36師!”
所以,急於“再立新功”的他既沒有讓部隊原地休整、也沒有帶足軍備輜重,就匆忙地率兩個旅的兵力南下追擊——而這一行為,正中了彭德懷的下懷。
二、沙家店戰役,被三天“吃掉”的第36師
當時,跟隨鍾松南下追擊的,還有第29軍軍長劉戡。
然而,鍾松自滿地認為僅憑36師就能全數“吃掉”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因此,鍾松罔顧劉戡的協同,率領已經疲憊不堪的軍隊,一心一意地緊咬著彭德懷,第36師也因此逐漸出現了一個孤立態勢。
而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則早已經在沙家店附近集結休整完畢。
當時,他們的東西兩側都是滾滾大河,而北面就是無垠沙漠,一旦鍾松拿下沙家店,那麼剛剛後撤到曹莊的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就會面臨危險。
因此,彭德懷在當地釋出了“以伏擊姿態殲敵”的作戰命令:他派出一部的兵力前去拖住後面援助鍾松的劉戡,其餘兵力則盡數做好伏擊準備。
8月18日,當鍾松率領孤立的第36師經過時,彭德懷下令,西北野戰軍第3縱打響了沙家店的第一槍,開始向這一支側翼薄弱的隊伍發起猛攻;
同時,西野的主力則向36師的後梯隊發起進攻,國民黨軍甫一遭到前後夾擊,立刻亂了陣腳,開始胡亂反擊。
為了誘敵深入,西北野戰軍且戰且退,一路將鍾松的部隊引到了烏龍鋪的北山附近。
沒想到臨近傍晚,警惕的鐘松忽然察覺到前方附近有解放軍主力,迅速命令各個部隊靠攏,同時下令123旅的旅長率部前往“前梯隊”進行支援。
令人無奈的是,由於國民黨內多是貪生怕死之徒,這位123旅旅長生怕深夜行軍會有埋伏,因此只派了一個團的兵力馳援,其餘人則按兵不動。
就這樣,原本就因為趕路而拉得極長的第36師,被西北野戰軍直接截成了好幾段,被迫各自為戰。
19日,沙家店忽降暴雨,由於天氣太差,雙方暫時休戰;20日,西北野戰軍重新發動總攻,彭德懷也趁機給毛主席打了個電話,準備彙報情況。
在電話接通後,彭德懷按照習慣,先隱秘地對起了“暗號”:“喂,是李德勝同志嗎?”
在中央主動撤離延安之後、情勢未明的這段時間裡,為了掩藏中央人員的行跡,毛主席一直以“李德勝”的化名代稱。
然而,這一次,聽筒對面的毛主席卻直白地答道:“對,我是毛澤東。”
這句話傳來後,所有在電話旁邊等待指示的工作人員頓時都喜上眉梢。毛主席不再使用代號,意味著中央已經安全了!
這一訊息,讓所有人都歡欣鼓舞。
彭德懷在電話裡簡單地向毛主席彙報了已經將國軍第36師圍困在沙家店地區、並且準備發起總攻的事情。
毛主席聽完以後,高興地大聲地說道:“好!告訴同志們,這一戰,是非常關鍵的一戰,所以,一定要堅決、徹底、乾淨地消滅敵人,不要讓一個敵人跑掉!”
由於毛主席的鼓舞,西北野戰軍的指戰員全體鬥志高昂,群情激奮,隨即向國軍發起了衝鋒,沙家店戰鬥區域內一時間硝煙四起、火光沖天。
另一方面,為了脫困,鍾松也不斷地朝胡宗南和劉戡求援。
可惜的是,劉戡倒是想救援,奈何自己被彭德懷放去的一整支部隊死死地纏住,被擋在了距離沙家店足足十五公里遠的一個地區當中;
胡宗南天高皇帝遠,最終也只得派出大批飛機遠端支援。
令國民黨軍沒想到的是,解放軍士氣激昂,尤其是為了奪取沙家店的常家高山、佔據有利地形時,一旦碰見敵機的掃射轟炸,戰士們便發揚不怕犧牲的優良作風,仍然大步向前。
解放軍中的一名名叫羅元發的旅長甚至一邊跑,一邊高聲鼓勵將士們,“不要隱蔽,快速行動!”
羅元發說著話,頂著頭頂的隆隆的戰機轟鳴,一馬當先地衝在了第一個位置上;士兵們被他英勇的氣勢鼓舞,也紛紛快速跑步前進,最終率先搶下了常家高山,這也為後來的戰局贏得了極大的先機。
最終,由於久久無援,鍾松的第36師全面崩潰,國民黨士兵四散潰逃。
這支在戰前被揚言“吃不掉”的部隊,不出三日就被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吃了個精光,而誇下這局海口的鐘松,則趁著戰局混亂,從沙家店中逃了出去。
三、“一溝俘虜”和“打不死的鐘松”
在20日當天晚上,這一勝利的捷報就已經隨著電報送到了毛主席的案頭前。
聞知這一戰讓鍾松逃脫了,毛主席不以為然,神態自若地評價道:“總得有個人回去報信的嘛。”
他說完話,又稱讚了幾句西北野戰軍這一仗“打得漂亮”,隨後細細地詢問起了西北野戰軍的戰後清點工作。
在問道俘虜時,參謀長笑嘻嘻地彙報道:“報告主席,我們抓了一溝俘虜。”
毛主席不解地問:“什麼叫做‘一溝俘虜’?”
原來,在當時西北野戰軍的英勇攻勢下,36師節節潰敗,士兵們紛紛頭昏腦漲、自亂陣腳。
由於地面上全是解放軍的人員,慌了神的國民黨軍紛紛跳進一開始挖掘的防禦工事中,想要逃跑,沒想到教導旅的一團人員早就在溝裡“守株待兔”,一口氣將所有人一網打盡。
而由於當時天色已暗,國軍人數又太多,大家在溝裡擠來擠去的,清點人數的戰士來回數了好幾次都沒數清楚,只好暫時上報,稱繳獲了“一溝俘虜”。
毛主席聽完了這個解釋以後,不由得跟著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稱讚彙報的人機智:“這可真算是一個獨特的‘發明’嘍!”
8月23日,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彭德懷的陪同下,視察了殲滅36師、活捉“一溝俘虜”沙家店戰場,並且再次評價了西北野戰軍在這一場戰鬥中的斐然功績。
在沙家店裡,毛主席不無感慨地對西北野戰軍的戰士們說道:“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拿我們湖南話來講,這叫‘陝北戰爭已經過坳了’!”
由於沙家店戰役從根本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於陝北的“重點進攻”、一舉扭轉了西北戰局的形勢、給予國民黨軍以迎頭痛擊,同時也極大地緩解了陝北根據地內的壓力,讓西北野戰軍至此開始進入到戰略反攻的狀態當中。
故而,沙家店的這一場戰役,也被永遠地載入了人民解放軍英雄戰役的史冊。
而從這一場戰役中僥倖逃脫的鐘松,在同年10月又一次率部突破了徐向前對其的狙擊,甚至為此燒了運城城腳的四萬塊門板,導致運城城內的老百姓被迫度過了一個極度寒冷的冬天。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門板就相當於家裡擋風遮雨的一堵牆了!
1948年5月,鍾松再一次和彭德懷“狹路相逢”。
這一次,鍾松一改過去小心謹慎的打法,快速突進,連續數次衝破西野的圍剿和後撤,最終狡詐地從重兵當中逃脫掉了。
彭德懷聞訊後,氣得一邊跳腳一邊在指揮室裡罵道:“這個打不死的鐘松!”
儘管鍾松作為“手下敗將”,卻仍然在戰場上把彭德懷氣到跳腳,並且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幾度順利逃脫。
然而他本人卻由於戰敗後對胡宗南的頂撞,從而失去了胡、蔣等人的信任,也因此在1949年後被國民黨內部不斷排擠、“雪藏”,從此淡出了軍政兩界,最終病逝在了異國他鄉的荷蘭……
四、結語
這些歷史中的戰鬥瞬間,儘管只是寥寥數行,其中卻飽含著無產階級前輩們的犧牲和奉獻。
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平了一條和平的道路,這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新中國,早已經巋然屹立在了世界之巔,過去毛主席的“小米加步槍”也早就升級為了更能震懾人心的科技裝備。
然而,我們在享受新時代、新科技所帶來的福利時,更應該牢記歷史,這些前輩們的付出,比起那些眉目如畫的“小鮮肉們”,更應該成為我們崇拜的物件,成為我們永恆的英雄。
以史為鑑,可明得失。在前行追夢的路途上,我們只有牢記初心,不忘使命,才能向著更高更遠的未來前行,才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