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聲發大財的“隱形冠軍”
“隱形冠軍”這個概念,最早是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來的,指那些不為公眾熟知的、卻佔據行業領導地位的企業。隱形冠軍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切入了一個細分賽道,搶佔了一塊小眾市場。
這是一個小品牌市場快速崛起的時代,現在的創業者和資本,都偏好於從細分品類切入市場,用足夠的差異化來打造一個爆品,來為獨立形成新品類提供機會。據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十年,約有4000多家小公司獲得了17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拉麵說成立一年,月銷百萬,掀起新一輪“泡麵革命”;三頓半推出“三秒速溶”小罐裝咖啡,成功獲得數千萬融資,估值45億;太二憑藉主打的老罈子酸菜魚成功登頂餐飲品牌,半年營收 5.38 億……
這些品牌的出圈幾乎都是聚焦某個細分市場下的大單品,透過差異化、微創新,迅速打爆市場 ,從而實現由單個品類到品牌的升級!從一個細分品類快速起勢,迅速佔領消費者心智,持續推新品,達成從產品到消費者的閉環。
暗能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發力
當然,不是我們找到一塊足夠細分的市場,就能逃避競爭,成為某個行業的領頭羊。大部分人為了贏得競爭,會在明面上發力,但真正影響成敗的,其實還有大家看不到的暗能力。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暗能力?
在外賣興起之後,很多餐飲企業想吃到外賣的紅利,不惜推出鉅額補貼,即使賠本,也要吸引使用者下單。這就是典型的在明面上發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普通地產公司的營銷都是比拼誰家廣告打得響、誰家銷售的口才好。但 H公司還會給客戶提供貸款服務,如果顧客覺得買房有壓力,就可以透過 H公司獲得貸款。
別人都以為 H公司是因為廣告做得好才銷量高,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是他們增加了貸款服務,讓買房這件事變得更容易,才提高了銷量。
在企業經營中,明面上的能力是廣告、營銷、渠道等,是人人都看得到的能力。
暗能力指的是組織架構、培訓系統、企業文化、技術專利等隱藏優勢。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例如: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不再依靠採購辦公裝置獲得生產工具,而是透過租賃形式獲得辦公裝置的使用權。
租辦公電腦除了能幫企業節省前期大量現金流支出外,還能提高辦公資產管理的靈活性,團隊人員變動也可以及時做出調整,不會囤積資產。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明面上的能力容易被人看到並複製,藏在冰山下的暗能力才是競爭的決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