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最近,市場再次大跌,朋友見面時常被問及是否空倉。這個時候,我總是羞於回答。不是不好意思,主要是難於解釋,更不願意對視那些像是懷疑又有點不屑的眼神。是啊,在一個下跌的市場中,怎麼還選擇滿倉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惑了我很多年。看見自己的股票下跌,心裡也難受。我何嘗不想在跌之前賣掉,在上漲之前再買回來?
但事實上,預測市場漲跌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即使你偶爾預測對了,但之前你也根本無法相信自己。市場是千萬個參與者共同交易的結果,你怎麼能預測到每天的結果?況且,你每賣出的股份都是被別人買走了,而你買進的股票都是他人賣給你的。憑什麼你買了就能漲,你賣了就得跌呢?如果我們的投資都是建立在自己比市場聰明的基礎上,我想離災難也就不遠了。這一點,無數的投資大師都曾警告過我們。
不錯,我相信市場上,也有很多人能靠趨勢或波動交易賺錢的,也不乏大師級人物。但這並不是投資的唯一路徑。在馬路的另一端,也有一群只靠分析公司而堅持長線投資的人,他們只關心用什麼樣的價格買到什麼樣的公司。不是他們不關心市場的漲跌,而是無法相信自己能預測到市場的漲跌,所以他們只能選擇“以不變應萬變”。
其實,判斷市場漲跌和什麼樣的公司值得買入,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投資和習慣。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他們習慣於發掘市場還沒有被發現的機會,獲取透過尋找到企業和個股帶來的超額收益。而短線交易者,他們多認為所有的股票會隨大盤一起漲跌,只需要根據趨勢做波段操作,低買高賣就行。長線者之所以選擇長線,是因為他們不擅於短線;短線者之所以選擇短線或趨勢,因為他們不擅於發現長線可以持有的公司。因為關心的要素完全不同,我很少見到有人兩者都可以做得很好。
如果長線投資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去判斷股票每天的漲跌上,勢必會忽略尋找好股票的真正原因,從而影響自己的判斷,自然也找不到值得去長期持有的股票。我也曾嘗試過因為擔心市場下跌而將本可以長線持有的股票賣掉,但結果往往是錯過機會或是以更高的價位買回來。
比如一個股票你10元錢賣了,當它跌到8塊時,下跌的理由一定還存在(否則就不會跌到8元)。而且這時候,你多半在為自己的英明而得意。就像昨天市場大跌,前天賣掉的人今天不會買回來一樣。因為市場上總有聰明人(但絕對不是你自己),如果真的是好東西,股票總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上漲。假如你的股票從8元又下跌到7元,你還是不會買。只有從7元漲到8元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是不是跌到底了。但這時候問題又來了,究竟是反彈還是反轉?你會想,要是7塊錢買了就好了。當它如果真的再回到7元,你又會相信反彈結束了。如果從8元漲到9元了,你又會想,7元沒買,現在買太不值了。最後到了11元,沒辦法,你只有硬著頭皮買進去或乾脆生氣不看了。
也有人會說,我10元賣了,跌到8元有差價我就買回來,但如果只跌到8.5或9元呢?如果你10元賣了,最後沒有跌或是漲了呢?除非你每次都對,否則折騰幾次,你就會不那麼相信自己了。
有時,我感覺市場會跌,但不知道會跌到什麼時候或跌到哪裡。如果因為跌買掉了本可以長線的股票,雖然可以減少短期損失,但問題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買回來,最後最大的可能就是錯失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機會。而且,如果每天都要思考是漲是跌,或者是買還是賣,投資將變成一項每天都進行的體力勞動,時間長了也就無法堅持,也就沒有什麼快樂可言了。
所以,我並不是不想“高拋低吸”,而是害怕撿芝麻丟了西瓜。投資是做自己擅長的,投資本身也是為了尋找快樂。如果每天都要為買賣而煩惱,快樂便降低了一半。
其實,無數次的歷史經驗證明,即使像在08年那樣恐慌的市場裡,真正拿到好股票最終也是賺大錢的。
經營環境越是惡劣,越有利於好公司的成長;同樣,在下跌的市場中,好東西才顯得更加珍貴。只是,真正的好東西不會遍地皆是。窗外,天依然在下著小雨。我不知道明天,是陰還是晴?心雖然淒涼,但今天,我依然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