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京城(7)》釋放焦慮,浮華,名利,讓心靈靜逸的地方——大山深處的銀山塔林
京城的秋天很美,尤其是經過人工培植,養育,凸顯著藝術氛圍的苑林公園讓遊者獲取了更多美點,亮點,又極易拍照,寫生,描繪,容易留個紀念物。而大山深處的秋美,自然,古樸,空靈,靜氣,遊人沒有焦慮不安,沒有壓力山大,沒有浮華喧鬧,處在無我,無形,無面具的靜逸狀態之中,讓你的心靈也歇歇。
十月底,表弟帶我們走進了昌平北部山區的銀山南麓,一探不一樣的秋意秋韻。兩山相峙,氣勢雄渾,巨石橫空割陰陽,秋風獵獵吹天長,山道灣灣入雲去,一水清碧出山忙。紅樹隱山坳,綠野藏白屋,質樸靜謐,空靈曠達。行道盡處,三山合抱,中地平闊,高塔入雲,環周群峰連綿,山勢險峻,懸崖峭立,鐵壁銀峰,巍峨凌霄,高大與靜雅同在。這裡就是聲高譽滿的京北名剎——銀山塔林寶地。
據載,塔林之地在唐代就有僧人傳經說教,遼元己開始建築寺院,名華禪寺院。明武宗年間在廢棄的遺址上,司設太監吳亮出資重修寺院,欽賜名“法華禪院”傍依遼元存留的古塔林,名領72院之首,僧侶眾多,香火很盛。寺院僧侶為周邊山民療病祛疾,引來萬民,出現了繞寺院塔林靜默環行的壯觀場景。據說至今終年四季還有信徒信眾口唸佛經,環塔默行,靜心康體,驅病養身。法華禪院雖經明清多有修葺,可終沒能躲過日寇的浩劫,被毀為平地,遺址尚存,唯七座古塔全身完好,伴日月起落而靜對山水。銀山尚存古塔19座,其中遼元存塔五座為金代密簷式,八角九層,氣勢雄偉,凌雲入霄,巍巍壯觀。兩座元代喇嘛塔,古樸凝重,氣勢不凡,其他12座遼元明清時代的古塔散落在銀山山麓各處。銀山塔林之所以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是遼金元塔在中國佛教建築造塔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展示了何為千年文物之瑰麗珍貴。
塔林與銀山相依相存,可銀山的自然風光也是很獨特的,滿山松檜,草木蔥籠,春碧綠,夏陰涼,秋紅黃,冬雪白,是一處難得休閒讓人放下心身的地方。我們中秋過後而來,秋風吹涼,長天晴好,滿目蒼翠,泛紅黃綠紫,雜鳥鳴蟬歡,山磴顯綠茸,古蹟隱叢中,整個兒一個世外仙境。一個靜字,銀山靜美,靜雅,靜麗,靜謐到微微葉落聲可聞,滴滴泉音可知,佛韾悠悠遠,洞中吟吟近。在此境地,席地而坐,茗茶淡閒,遠望呆木,一片空白處,靈魂己出竅,什麼都不思也不想,煩惱、悲愁、焦慮、恐懼、名利、浮世全無,如一張白紙清透得如回到了幼年。我們還沿著塔林轉了十幾圈,減減肥,煉煉身,賞賞風清,看看夕陽。還走出山門購點土特產,與小販搞搞價,摘摘樹上的掛柿和板栗,品品農家的吃喝,都是極有趣的,雖然路途遠,交通不便,可在銀山遊遊,值,山靜幽,遊人少,身輕鬆,心寧悅,如若不信,明年中秋後你來驗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