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於見財經
自1992年保險業在國內出現以來,近30年的時間裡,保險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的飛躍發展過程,如今已是三十而立之年,保險業走入了新技術不斷湧現的移動互聯時代,新變化帶來的是新觀念與新玩法,個人代理制這一傳統的營銷模式已逐漸力不從心,企業只有銳意求變才能在未來的行業中搶佔先機。
順風順水的高速增長已經是過去式
2018年是保險行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全行業無論是綜合業績還是從業人員數量,都是以較快的兩位數的複合增速跑步前進,自那以後到現在,雖然業績仍在繼續增長,但增速開始快速下滑,今年預計增速將會下降到僅有3%左右。
雖然今年上半年5大上市保險公司的業績仍然不錯,5大險企歸母淨利潤合計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7%,但其他的資料看起來則不容樂觀。
例如5大險企的從業人員在逐年減少,每年平均遞減約10%左右,今年上半年又減少了20%以上,保險代理人數量較上年末減少了80多萬人,5大險企的保費繼續率也在下降,從平均92%下降到88%左右,目前從趨勢上看仍處於下行空間。
從具體的險種參保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人身險業務中壽險保費收入約1.5萬億元,同比下降2.04%,增速開始由正轉負,健康險保費收入約5000億元,同比增長7.9%,相比2019年的31.7%及2020年的19.7%,增速降幅比較大。
芸欣在一個大型保險公司已經工作了八年,一直從事保險營銷工作,她坦言目前保險業正面臨著一些壓力,主要是開拓新客戶比較困難,行業的收入水平對新人缺乏吸引力,個人與公司的保費業績長期在原地徘徊,今年起選擇離開的同事增多了。
她認為當前的發展停滯只是暫時的,但無論是行業還是個人,都需要適應這種環境變化,把壓力變成動力,積極轉變觀念與認識,芸欣現在既做保險代理,也做服務高階客戶的理財顧問。
她感覺過去的服務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客戶的要求,經常與客戶保持互動、交流與溝通,維護兩者之間良好的關係,將會是以後保險代理的常態化工作,在信任的基礎上,客戶其實更願意選擇長期性的保障型產品,而不是短期型的理財型產品。
需求端的低迷,業績增長乏力,除了保險業自身的原因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外因:一個是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增多,9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就指出,受疫情影響,消費貸款增長明顯放緩,疫情對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行為產生明顯衝擊。
相當數量的客戶由於收入下降或收入不穩定,對長期大額的開支行為較以往更加謹慎,同時已購買保險的客戶因繳費壓力增大,導致了保險持續繳費的意願下降,因此選擇不購買保險或者中途退保的人增多了。
另一個原因是現在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已超過了90%,這使得公眾的基礎保險投保需求在持續降低,加上惠民保類產品的逐漸普及,目前國內有近30個城市推出了140多款此類產品。
憑藉低保費、低門檻、高保額的特點,惠民保產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踴躍投保,部分城市還推出了醫保個人賬戶支付功能,進一步提升了投保支付的便捷度,不少人選擇了這種負擔小的短期消費型產品,這在短時間內會對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行業的發展需要依賴高素質的人才,然而現在令保險業比較尷尬的是,由於行業的整體收入低於預期,很多從業者還沒有外賣快遞滴滴小哥賺的錢多,所以要想吸引並留住優秀的年輕人才,是一個令人感覺比較棘手的問題。
而且現在保險的消費客戶群體已經轉移至80後或90後,而保險業務員隊伍的年齡還多集中在70後甚至60後,年齡的差異影響了溝通的效果,長久下去而不加改變的話,會出現人才斷檔,從而影響保險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傳統營銷模式已經不適應客戶的新需求
「於見專欄」認為,由於受宏觀環境、新興科技、消費觀念、產品競爭、社會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保險業的外部環境正悄然地發生著變化,而傳統的營銷手段已經不能適應這一變化的要求。
在傳統的保險營銷方面,只注重保險營銷員成功地推銷出保單,保單數量決定了營銷員的績效考評與成長晉升,而保單無論是賠付還是終止,客戶的感受與需求如何,往往是被弱化或忽視的,與客戶的聯絡也僅侷限於系統裡的客戶資訊。
在資訊量高速膨脹的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的聯絡與交流呈現出實時、直達、持續、互動等特點,此時保險公司與客戶的關係,也應當從一紙合同,變成及時互動、隨時溝通、終身服務的長期信任關係。
在保險產品設計方面,雖然各公司也推出了眾多的保險產品,但產品間同質化嚴重,區分度很低,面對巨大的經濟、觀念、區域及城鄉差異,以及千差萬別的家庭、個人情況,傳統的保險產品難以細緻入微、盡善盡美地滿足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優質客戶的高質量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
而時下新興的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就可以最大程度地為每個客戶精準畫像,並根據客戶的自身情況與不同需求,快速地為其提供適合的模組化的產品組合,讓不同地域、環境、生活習慣、健康程度、生活規劃的人,都能擁有符合自己人生軌跡的保障計劃與產品選擇。
傳統的公司與客戶的關係,是建立在冗長、晦澀的複雜條款之上,理賠的標準對客戶而言缺乏透明度,營銷員佔有相對的資訊優勢,並且只需要採取放大痛點的焦慮式和緊迫式營銷就能順利簽單。
而且代理人的個人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其中不少營銷人員為了銷售順利,會隱瞞對客戶不利的服務內容與資訊,甚至曲解條款內容並誘導客戶產生錯誤的理解,這種情況會影響客戶對保險行業的整體信任度。
況且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對資訊的獲取已經演化到了一個多元化的成熟階段,微信、抖音、直播、頭條、微博等強互動媒介,讓人們能夠獲得更加及時的資訊知識,單靠營銷員上門講理念、講產品的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以客戶為中心推進產品與服務的迭代升級
如何提升人們的參保消費意願?在「於見專欄」看來,一方面需要完善相應的保險合同條款,切實保障好客戶應有的權益,保險公司要根據條款積極做好理賠工作,加大正面宣傳引導力度,牢固樹立保險“保健康、護人生”的正向形象。
另一方面現在的保險行業,各種產品組合不斷地推陳出新,涵蓋的受眾範圍也越來越廣,公司之間已經形成了各類保險產品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均衡格局。
要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擺正好自己的位置,以客戶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向你有我優的方向去精益求精,為客戶營造更為深入與細緻的產品價值內涵,具體來說,可以圍繞以下三個方面作好文章:
一是夯實團隊基礎,從重規模增速向重業務品質轉變,摒棄傳統的拉人頭模式,以培養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保險業務隊伍為目標,在招聘時就注意篩選出優秀人才,用完善的薪酬福利分配製度來留住年輕人才,企業還要不斷強化人員的業務培訓與優勝劣汰,嚴格做好日常考勤與績效管理,逐步最佳化隊伍的素質結構,努力提升公司經營的專業化水平。
二是以客戶需求為產品的研發導向,深入瞭解目標人群的個性化、多元化產品需求,為客戶設計並匹配高質量的、數字化的保險產品,同時圍繞醫療、養老、健康等常見的服務專案,為客戶提供更多模組化的產品迭代與服務,尤其是現在正步入老齡化社會,這方面的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壽險產品的開發與銷售將會是保險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三是依靠科技賦能,用數字化的營銷手段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藉助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手段實現客戶的專屬服務標籤,透過社群、APP、小程式等移動社交新方式,積極開拓使用者流量,強化與客戶的誠信交流與互動,依靠移動互聯技術維繫好代理與客戶的信任聯絡,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線下服務的低效模式,從而實現客戶體驗與服務效率的飛躍提升。
簡而言之,保險行業必須要告別人海戰術,抓緊未來幾年的機遇調整期,從粗放型營銷方式向更注重產品質量的精細化營銷方向轉型,企業也要不斷地培養高素質的保險代理人才、積極開發各種數字化的新產品、建立並完善互動式的產品營銷模式,這些都將成為以後幾年中企業發展轉型的新動力。
結語
數十年的彈指一揮,傳統的經驗已經是時過境遷,當下保險業的環境,既有挑戰,也是機遇,只有深刻且清晰地釐清變化中的形勢,認真地加以總結分析,找出適合移動互聯時代保險業發展的新方法、新經驗和新模式,才能夠找到未來保險行業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