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大資料驅動發展的時代,很多企業已經轉型藉助大資料分析平臺,以資料來驅動產品快速成長。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企業依靠此去經營最終還是難逃噩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會針對指標進行改進,使之走向成功。
很多人會做“影片分享社群”型別的產品,以此為背景來學習如何以資料分析促成產品增長。
發現問題
某天產品的運營負責人透過對日常資料的監控發現,新使用者在註冊第二天只有20%的使用者復登,也就是說這款產品的復登率僅僅只有20%,這對一款社群產品來說是比較低的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深入分析
這裡需要考慮復登率這個指標為什麼會這麼低?復登率這個指標只是在表層的,我們需要深入挖掘原因。
將某一天的新使用者劃分為“第二天回訪使用者”和“第二天未回訪使用者”。
假設得到如下資料:
使用者數 |
使用者佔比 |
拍攝影片 |
分享朋友圈 |
轉發影片 |
|
第二天回訪使用者 |
4562 |
19.11% |
3958 |
3765 |
3744 |
第二天未回訪使用者 |
19305 |
80.89% |
513 |
42 |
53 |
總計 |
23867 |
100.00% |
4471 |
3807 |
3797 |
以圖中這個資料為前提,對這兩個人群的特徵從各個維度進行對比,透過比較兩個人群的差異化,尋找突破點。在這裡採用群體畫像、行為分析等發現這兩個群體存在一個明顯的區別:
- “第二天回訪使用者”習慣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就會拍攝一小段影片同時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第二天未回訪使用者”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沒有拍影片也就不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透過對兩個人群的比較發現回訪使用者會拍攝並且發朋友圈,我們猜測留存率可能跟這兩個因素有關係。
既然發現這個現象,那我們繼續深入到兩個群體的使用者本身檢視他們的行為特徵。最終發現第一次使用時就分享的使用者在朋友圈收到評論的時候就會返回應用,以便檢視和回覆評論。當影片比較熱門的時候還會繼續拍攝新的影片,而沒有拍攝和分享的使用者情況恰好相反。
產品提升
既然我們發現了上述問題,那麼針對此現象該如何去解決呢?我們發現使用者回訪是因為檢視影片評論,那就採取辦法讓更多的人去拍影片,拍了影片才能產生後續的一系列動作。
經過與各個部門的溝通討論,同時選取部分使用者進行電話調研,傾聽使用者的一線真實反饋,一起制定了提升產品的策略:
- 對產品本身進行最佳化改進,採取一定手段引導和鼓勵使用者在首次使用時完成影片拍攝和分享。
- 透過舉辦各種活動來刺激影片的拍攝頻率和傳播互動。
宏觀層面的指標誰都會看,但是能從各種指標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才是決定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資料分析優質社群,等你加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