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嘉賓 | 《海峰看科技》 創始人黃海峰、西藏自治區電化教育館館長朱生高
整理、編輯 | 海峰看科技
在天氣晴朗時,珠峰頂常飄浮著形似旗幟的乳白色煙雲,這種自然現象被稱作珠峰旗雲。在數字經濟時代,當雪域高原遇上雲計算,新的“珠峰旗雲”騰空出世,這朵新的珠峰旗雲就是西藏自治區教育廳聯手天翼雲打造的教育雲網。
教育資源從來就不該是奢侈品,而高海拔以及邊境沿線地區的教育,受地域、師資等多種因素影響,與內陸及沿海地區教育相比,形成了機會不平等的困境。不受地域空間限制的數字技術則成為了解決這一困境的不二良方。
為了加快落實自治區教育資訊化全覆蓋,構建網路化、數字化的教育體系,實現開放、平等的教育目標,2018年4月,教育部發佈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在此背景下,西藏啟動實施“西藏教育珠峰旗雲”行動計劃,聯手天翼雲,打造了西藏教育珠峰旗雲平臺。
藏區教育到底痛點何在?“珠峰旗雲”為何選擇聯手天翼雲?天翼雲在藏區教育表現如何?帶著這些疑問,《海峰看科技》對話了西藏自治區電化教育館館長朱生高。
Q&A
黃海峰:在推動教育工作當中遇到一些什麼樣的挑戰?您能否給我們分享一下,當地的老師、學生對於教育資訊化有怎樣的需求?
朱生高:西藏地域廣闊,學校存在“缺師少教”的現象,但是透過這4年的努力,尤其像去年疫情期間,我們就深深地有一種感觸:停課不停學,西藏珠峰旗雲填補了西藏教育資訊化的起步和開端。
近期我們黨組在“十四五”開局的時候,提出“一個繼續、六個提升”,就是怎樣培養“三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那麼靠什麼來做支撐?就是教育資訊化做支撐。西藏教育珠峰旗雲後期將在這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黃海峰:您能舉個例子講一下,比如從老師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您身邊認識的一些朋友或一些老師,他們對於資訊化上雲這個事情是怎麼看?他們的痛點到底在哪裡?
朱生高:在整個雲網端一體化的推進過程中,天翼雲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裡邊有一個雲網租賃,雲網租賃專案由中國電信承接。中國電信的網路大家都是認同的,雲的租賃這種形式,實質上可以解決我們技術人員的缺失,以及運維上的成本降低等等。關鍵它能給我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它的作用非常大。
黃海峰:珠峰旗雲專案已經實踐4年了,接下來還希望再跟中國電信,跟天翼雲有怎麼樣的合作?
朱生高:“十四五”裡國家提出新基建的概念,我們要抓住新基建契機。現在隨著資料的積累,它一定跟資料的安全有關係。那麼資料安全這一塊,我還是相信國家隊提供的支撐。我們的雲(珠峰旗雲)最後要融到天翼雲的下邊,即“兩雲高度融合”,服務於更大的群體。選雲的方式有很多,我要看到它在全區服務支撐團隊方面的能力。中國電信、天翼雲在西藏具備強有力的支撐能力。
我剛才談到的“兩雲高度融合”,可以服務更多的師生。然後是我們在應用上尋找突破,匯聚更多讓高海拔或邊境沿線的孩子們能夠享受高質量教育。這時候,它一旦有資料沉澱,我們就會想到大資料分析、邊緣計算等等,關鍵的是,還要考慮到資料的安全問題。我們也會真正地按照中國夢的實踐,讓西藏教育也能為中國夢做出一定的貢獻。
黃海峰:珠峰旗雲確實在這4年時間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我相信將來西藏能考上985、211大學的學生數量和比例會大幅提升。
朱生高:這只是一個方面,對教育的渴求,是邊疆的這些孩子們心裡更加期望的。
藏區的孩子們透過這朵“珠峰旗雲”,看到了高原之外更廣闊的的世界。珠峰旗雲助力西藏進一步實現了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兒童、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資訊化應用水平和師生資訊素養普遍提高等目標,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在疫情之下,珠峰旗雲更是有著出色的表現。珠峰旗雲平臺透過空中課堂,向西藏全區各級各類學校開通了國家教育雲平臺、素質教育網、中國教育電視臺等4頻道空中課堂,以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並抗住了特殊時期全藏幾十萬師生的高併發訪問考驗,保障了全區各級學校開展線上教學活動。
珠峰旗雲能夠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得益於天翼雲的助力,教育雲網為西藏教育廳提供雲網一體化服務,實現快速入雲、雲專線、雲網關、雲主機以及基於IaaS、PaaS、SaaS層的各類雲應用,滿足了當地育廳業務系統運維管理、自建機房成本控制、資料安全保障、高素質教學資源獲取等需求。
我們看到,天翼雲正腳踏實地的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讓西藏各族人民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正如西藏自治區電化教育館館長朱生高評價:“作為一個青藏高原的教育工作者,我對教育資訊化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一直有一種期盼。我相信,西藏教育珠峰旗雲將與天翼雲攜手一起建設雪域高原教育資訊化2.0,最終使西藏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