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產量,從構成產量的要素入手,採用相應對策,是我們制定高產措施的最科學的方法。我們大家知道,構成產量的三大要素分別是:每畝穗數、每穗粒數、百粒重,如何使各要素達到最大值,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研究的物件。根據生產實踐和高產典型的經驗,我認為應當這樣做。
確保足夠的畝穗數
1)一播全苗
確保每畝有足夠的穗數,這是提高產量的前提,沒有足夠的穗數,棒子再大,籽粒再重,它們的關係不協調,也是不能取得更高的產量。每畝有足夠的穗數,就要有足夠的苗數,苗數來自播種。因此說,一播全苗是提高玉米產量的首要措施。如何達到苗全,苗齊、苗旺呢?(1)精細整地,足墒下種:特別麥茬玉米一定要改變板茬下種習慣,推廣深松滅茬播種。在麥收後遇到乾旱年份,土壤水分不足的情況下,要進行造墒播種,不能採用播後等雨或播後再澆水的方法,以免降低出苗率。(2)使用包衣種子,提高出苗率:種子包衣可減少地下害蟲,對種子或幼苗的危害,也起著預防病害的作用。另外包衣增添了微肥及生物肥料,可使幼苗健壯生長。(3)提高播種質量:使用種、肥同播機,增施種肥,是促進苗全苗壯的又一措施。同時也要掌握好播種深度,要深淺適宜,不能過淺或過深,一般以5㎝為宜。深了容易產生缺苗或弱苗。淺了會出現斷壟苗不全的現象。
2)密度配置合理
密度科學合理,是保證每畝有足夠株數的又一措施。密度的確實要根據所用品種特性、當地自然條件、種植模式、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黃淮夏玉米,採用寬窄行種植,每畝4500~5000株。
確保每穗有足夠粒數
玉米籽粒形成,是從6~7葉小喇叭口期開始,這個時期玉米幼穗已開始分化,到10~12片葉大喇叭口期,是決定玉米穗行數和粒數的關鍵階段。玉米棒籽粒行數為偶數增長,要麼多2行或者少2行,所以應採用措施可多爭取2行籽粒,這是提高產量的關鍵。爭取穗粒數的措施是:
1)中耕
中耕可控上促下,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為增幼穗分化打好基礎。至封行扶壟前,中耕進行2~3次。第一次在定苗後,中耕深度為5㎝,2、3次在拔節前後,深度在10㎝左右,最後一次結合培土,在9~10葉期完成。
2)追肥
(1)苗肥:在5葉展開,6葉露出時施用。這個時候施肥是為幼穗分化和莖葉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施肥量應占總追肥量的30%,每畝施尿素15斤左右。
(2)穗肥:在12片葉大喇叭口期,重追穗肥,應占追肥總量的50%,每畝追尿素25斤。
3)澆水: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在小喇叭口和大喇叭口兩個時間內各澆一次。保證土壤有充足水分,供穗粒生長髮育的需要,防止“卡脖旱”。
保葉增粒重
玉米粒重是決定產量高低的又一因素,增加粒重不像增加穗數和穗的大小那麼明顯,往往有人認為,只要穗多棒大就可以高產,而忽視了粒重在決定產量中的作用。所以在穗多棒大的基礎上,提高粒重是玉米高產的重要一環,主攻目標是,保住上部功能葉及中部葉不早衰,活杆成熟。其措施是:(1)輕施攻粒肥。在開花前10天進行追肥,攻粒防葉片早衰,追肥量佔總量的20%,每畝用尿素10斤隨水衝施。(2)適時排灌。此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佔需水總量50%左右,是對水分敏感,決定籽粒多少與重量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開花前10天結合施肥進行澆水。此時正處於多雨季節,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造成對根系傷害,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導致粒重減輕。(3)葉面噴肥。在開花後每畝用0.3%磷酸二氫鉀水溶60斤+0.01%蕓薹素內酯20克噴灑在葉片上,連噴2次,間隔期7~10天。(4)防治病蟲對葉片的傷害,延長葉片功能。具體方法,請閱讀本人發文《玉米高產種植》的講座,四、五講病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