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女兒在那裡洗衣服,看著她一邊哼著歌,邊慢悠悠的搓洗著衣服,一件內衣差不多快洗了半個小時,脾氣暴躁的我,忍不住說了兩句,能不能快點呀,半個小時可以做好多事情呢,你呢?
女兒來了一句,反正你看我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都不優秀!我不是在認真做呢嗎?做了你嫌慢,不做,你嫌我懶,怎麼都不符合你要求麼!女兒一句話驚醒了我,我開始反省我自己!
第一,我總是以成人的辦事速度和方法與女兒對比,我們可以同時兼顧很多件事情而且不費力,孩子呢,她畢竟還是個孩子,她的意識裡沒有那麼多事情,只是簡單的洗衣服!
第二,我們為人父母卻做了孩子的差評師,孩子做事速度與方法我們從未認真指導過她,她只是以她的思維方式在做事情,我們從未引導過她。只是批評她什麼什麼沒做好,沒告訴過她孩子這件事怎樣做速度更快,效果更佳!
觀察了好幾天,孩子並不慢,也不拖拉,很是優秀!
接下來的日子,我試著放手,決定不在盯著她
每天按時起床,整理書包上學,下午放學回來吃點零食寫作業,寫完作業拿過來讓媽媽看,她最近字有沒有進步,還高興的告訴我,媽媽今天我的作業只用了半個小時,數學作業,英語學業老師佈置完,我在學校就完成了,回家只要寫語文作業就可以了。
放手的日子,家裡的氣氛好溫馨。
週末女兒睡個懶覺,八點多起床,背誦古詩,英語,做完作業,閒暇時間做手工作品,做的有模有樣,畫畫,跳舞,樣樣都在做!
弟弟年紀小,每次洗澡的時候都會哭,有愛的小姐姐,也就是女兒主動攬下這活,媽媽你去忙其他事情,我給弟弟洗澡,找來玩具,喝過的飲料瓶,灌滿水給弟弟身上澆水,邊洗邊玩,輕鬆的給弟弟洗完澡,比起媽媽哭鬧式的洗澡,優秀到哪裡去了,作為媽媽好欣慰!
女兒比媽媽眼中的你還要優秀很多,不事事盯著她,只需要提醒她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些事情做的好,那些做的不好,慢慢的她也在改變,收穫不一樣的心情。
不在時時刻刻盯著女兒,她心情也越來越好,與我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我在想和不與女兒把關係處到朋友的份上呢,在很多關係上都需要邊界感,難道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