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疑惑的問題,要懂得多向明白事理的人請教,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要是不懂裝懂,會被人當做飯桶,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我們身邊總會有能力強與自己的人。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什麼?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引導者,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老師,他可能是我們的長輩,也可能是我們的同齡人,或者他也可能是比我們年少的人,遇到問題,一定要虛心請教,因為每個人都僅僅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有所成就。不可能每個領域都精通。
孔子有一門生叫鍾由,少年時候極其頑皮,不愛讀書,但自尊心很強,經常不懂裝懂,鬧出不少笑話,也經常受到孔子的批評。漸漸地他也感到很慚愧,就變得謙虛好學起來,一遇到不懂的就請教老師。在孔子的教導和薰陶下,他不但擺脫了自己不懂裝懂的不良心態,而且最終也成為一名頗有才幹的政治家。
我們與生俱來的無知,經過長期的探索,得到了肯定和證明。真正有知識的人的成長過程,就像麥穗的成長過程: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驕傲地高高昂起。但是,當麥穗成熟飽滿時,它們開始謙虛,垂下麥芒。同樣的,人經過一切嘗試和探索後,在一大堆洋洋灑灑的學問知識中,找不到一點扎實有分量的東西,發現的只是過眼煙雲,也就不再自高自大,老老實實承認人的本來地位。
所以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遇到問題不能不懂裝懂,應謙虛學習,不懂就問,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