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別墅是身份的象徵,越來越多的人從別墅搬回商品樓,這四點是缺點

別墅外觀優雅,裝飾華麗,我相信每個人都想擁有這樣的房子,但現實是,別墅的價格至少是數百萬,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生活水平無法達到,這無疑是有錢人的世界。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購買概念也會相應地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開始考慮搬出別墅,逐漸回到城市商品樓的生活中,為什麼?主要是這四個缺點會影響人們的想法。

首先,浪費空間

目前,我們很少在城市裡看到三代人或四代人住在一起。只要我們結婚,我們基本上就會獨立出去,不與父母和長輩住在一起,因此大多數家庭都是三、四口人。別墅面積又大,雖然寬敞明亮,生活舒適。但現在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通常去上學和工作,家裡會很冷清,缺乏生活氣息,甚至很容易感到孤獨。此外,別墅房間很多,但家庭成員很少,這將不可避免地造成空間浪費。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價效比很低。

第二,位置相對偏遠

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來,我國房地產業發展迅速。隨著城市現代化的加快,建築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住房需求非常大。然而,國家的土地資源有限。為了有效解決住房建設問題,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

別墅佔地面積大,通常建在郊區,位置偏遠,周邊生活設施非常缺乏,如果附近沒有公共交通,人們基本上必須開車,如超市、便利店、餐廳等基本生活設施也很少見,如果你想在家點外賣,可能會超出配送範圍,簡而言之,生活便利性大大降低。

此外,優質學校、醫院等稀缺配套設施基本上也在繁華的城市,買別墅,意味著你很難享受這些資源,特別是現在,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教師強,教學質量好,肯定不會在郊區,學校旅行麻煩,或者很不方便。

第三,生活開支大

雖然能負擔得起別墅的人並不缺錢,但別墅整體價效比仍然很低。首先,買房後必然會面臨裝修問題。室內設計、裝修材料和傢俱電器的採購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水、電、暖氣和物業管理的成本肯定不小。此外,別墅空間大,人們保潔費時費力。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定期找家政來保潔,這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如果你不買別墅,你可以買一個大平房。生活舒適度也很有保障,生活成本也很低。這樣,用省下的錢來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將更有意義,所以現在很多人不願意買別墅。

第四,流通性差,轉手難

首先,別墅價格高,不會成為首選,即使價格下跌,也很難吸引他們。對於那些能負擔得起別墅的人來說,他們肯定不喜歡有人住過的老房子。因此,他們寧願花更多的錢買新房子也不願買二手房。因此,總的來說,別墅的流通性很差,如果你打算在後期轉手,可能會非常困難。

分類: 財經
時間: 2022-02-16

相關文章

國際時評|亂扣帽子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國際時評|亂扣帽子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喬繼紅)近日,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處罰個別虛假宣傳的外資企業,某些美國媒體便急不可耐地對此扣上一頂"民族主義消費革命"的帽子,還妄稱中國民族主義情緒不斷 ...

新華國際時評:亂扣帽子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新華國際時評:亂扣帽子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亂扣帽子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近日,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處罰個別虛假宣傳的外資企業,某些美國媒體便急不可耐地對此扣上一頂"民族主義消費革命&q ...

又來!這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又來!這是美方抹黑中國慣用伎倆
近日,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處罰個別虛假宣傳的外資企業,某些美國媒體便急不可耐地對此扣上一頂"民族主義消費革命"的帽子,還妄稱中國民族主義情緒不斷抬頭.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這是美方 ...

2016年,美方誣告中國維和步兵營“棄營逃跑”,聯合國如何駁斥?

2016年,美方誣告中國維和步兵營“棄營逃跑”,聯合國如何駁斥?
自1990年以來,中國先後參加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5萬餘人次,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最大的維和出兵國. 一塊塊沉甸甸的聯合國"維和勳章",記錄 ...

1997年龍永圖與美談判,美方:中國肉只能做狗食,龍永圖如何回應

1997年龍永圖與美談判,美方:中國肉只能做狗食,龍永圖如何回應
1997年我國為了國家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就加入"世貿組織"一事與美國談判,談判過程中,美方代表帶有侮辱性地表示:中國肉只能做狗食. 那麼,對於美方在談判中對我國表現出的如此不尊重, ...

反華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反華?美參聯會主席被扣“通中”帽子

反華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反華?美參聯會主席被扣“通中”帽子
文/行走斯圖卡 華盛頓的"精英"們正在將<克羅備忘錄>套在中國身上,將中國形容為"一戰前的德國":又用凱南的"遏制理論"針對中國 ...

法國智庫稱:中國越來越“俄羅斯化”,尋求“令人畏懼”

法國智庫稱:中國越來越“俄羅斯化”,尋求“令人畏懼”
[文/觀察者網 劉騫]"中國變了,變得越來越像俄羅斯."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美媒CNBC報道,法國半官方智庫"法國軍校戰略研究院"(IRSEM)於今年9月釋出 ...

中國為什麼會主動申請加入“反華”的CPTPP?

中國為什麼會主動申請加入“反華”的CPTPP?
9月16日,商務部發布資訊,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這個新聞一出,估計許多今年關注雲石君的讀者,驚訝的眼珠子都要掉下來:眾所周知,TPP,以及作為其變種的C ...

美軍高官:對中國的擔憂與日俱增,但俄羅斯仍是美國主要軍事威脅

美軍高官:對中國的擔憂與日俱增,但俄羅斯仍是美國主要軍事威脅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22日報道,一名美軍高階指揮官表示,儘管美方對中國的擔憂與日俱增,但俄羅斯仍然是美國的主要軍事威脅.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截圖 在接受<空軍雜誌>採訪時,美軍北方 ...

人民日報評孟晚舟回國: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9月25日,中國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返回祖國.這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國政府不懈努力的結果,是全中國人民鼎力支援的結果,是中國人民的重大勝利. 事實早已證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 ...

郭言:“中國輸出通脹論”純屬無稽之談
來源:經濟日報 一些西方媒體近日惡意挑起"中國輸出通脹論"話題,指責中國作為全球工廠和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國,向美國和其他國家輸出通脹.這樣的論調無視美國超寬鬆貨幣政策是引發全球通脹真 ...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一個美國智庫學者首先說的這句話,被中國學者紛紛引用.後來基辛格又說了一遍,於是,這句話現在幾乎成了人們說到中美關係時的口頭禪. 且慢!過去的中美關係 ...

東西問·中美對話|老布什之子:美國該如何正確應對中國崛起?
在中美關係發展歷程中,"布什"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什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40多年來見證並推動中美關係取得歷史性發展.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任內曾4次訪問中國,創 ...

二戰期間,史迪威將軍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卻被蔣介石趕走

二戰期間,史迪威將軍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卻被蔣介石趕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就力促中.美.英.蘇.荷建立同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1941年12月23日,在重慶召開了中美英軍事代表會議,三國開始磋商聯合作戰計劃.12月31日在羅斯福的倡議下,盟軍中國戰區最 ...

長津湖一戰,令美軍認識了中國王牌部隊,告訴他們什麼是“三野”

長津湖一戰,令美軍認識了中國王牌部隊,告訴他們什麼是“三野”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580期.1996年,時任我國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到美國訪問,美方的接待人員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司令查爾斯上將.有意思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的長津湖戰役中,曾在志願軍27軍任職的遲浩 ...

孟晚舟回國後,美國又對中國留學生出手了?華春瑩早已亮明立場

孟晚舟回國後,美國又對中國留學生出手了?華春瑩早已亮明立場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就連中美之間的正常交流也被宣佈為"不可逾越的鴻溝".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不少中國留學生都遭到美國機場工作人員的無理盤問,且都是毫無理由的.甚 ...

還妄想欺負中國?日本準首相揚言對中國以艦對艦!如果擦槍走火,日本要負全責

還妄想欺負中國?日本準首相揚言對中國以艦對艦!如果擦槍走火,日本要負全責
還妄想欺負中國?日本準首相揚言對中國以艦對艦!如果擦槍走火,日本要負全責 近期,日本當局的不少右翼分子又開始拿釣魚島來炒作問題了,許多日本右翼政客和所謂的"漁民"企圖打破我國海警的 ...

老外喜歡的10大中國城市,東北僅一座入選

老外喜歡的10大中國城市,東北僅一座入選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旅遊業的全球化範圍也在不斷擴充套件中,除了一些危險區域外,幾乎沒有什麼地方能阻擋遊客們的腳步. 不僅是我們國家的遊客走出國門去探尋其他國家的美景,許多外國的遊客也來到中國,感受 ...

中國成功自研厚度0.015mm鋼材,美國買要排隊,能不能卡美國脖子

中國成功自研厚度0.015mm鋼材,美國買要排隊,能不能卡美國脖子
"百鍊鋼做成了繞指柔"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不鏽鋼"也可以拿來剪紙?薄如蟬翼的"手撕鋼"又是如何製成的? 中國手撕鋼發展歷程 多年以來,中 ...

日本民眾問:中國想讓日本道歉到什麼時候?朱鎔基的回答讓人欽佩

日本民眾問:中國想讓日本道歉到什麼時候?朱鎔基的回答讓人欽佩
2000年千禧年到來之際,時任國家總理的朱鎔基,應邀對日本進行了為期6天的正式訪問. 其中有一項特別的安排,那就是朱鎔基總理將在日本東京廣播公司的安排下,與日本民眾展開一場"面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