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玩笑說,在陝西省,尤其是西安附近,最不能做的生意就是建築,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挖到墓葬,然後進入漫長的文物挖掘和保護期。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確實有道理,作為古代十三朝的古都,整個西安市及周邊的地下,有著無數的古代墓葬群。
今天來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從挖掘出土到謠言紛紛,再到專家研究定論,有驚險、有懸疑,更有暖人的親情在裡面。
建築隊施工挖掘出一個特殊的石棺,上書四個大字引眾人恐慌
1957年年,陝西省西安市西大街一處普通的建築工地內,深基坑作業時,工人發現挖掘機挖土的下方出現了一個形狀規則的構築物,形狀看起來像個古代墓地。
因為西安市內的建築工地,隔幾個月就會有挖到文物或者墓葬的新聞,所以工人們也不敢繼續施工,怕損壞了文物,於是值班的專案經理第一時間組織人員保護了現場,並通知了市裡的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專家來到現場後,經過簡單勘察,認定挖掘機下方有古代墓葬群,於是在保護好現場後,開始了文物挖掘工作。
隨著考古挖掘人員的進一步挖掘,最終找到一個保護完整的小型墓葬,墓葬的中心是一個石棺,石棺通體有精美的雕花,可以判斷得出,該墓主人生前地位不低。
找到了石棺,接下來就開始展開考古研究了。
可當考古人員,對石棺表面的塵土進行清掃後,棺蓋上漏出了四個雕刻的大字,讓在旁邊看熱鬧的普通群眾,不寒而慄。
只見棺蓋上,雕刻有“開者即死”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完了,完了”挖到一個被詛咒的石棺,看不得,看不得。“開者即死”,已經開棺了,會不會有人死啊?周邊的群眾都因為那四個字被嚇走了。
而對於常年從事考古事業的專家來說,其實這就是一種很普通的墓葬詛咒,用來嚇唬後世的各種盜墓賊。尤其是在古代,很多人都相信鬼神報應之類的說法,所以一些比較“嚇人”的詛咒,還是能嚇住不少膽小的盜墓賊。
專家經過鑑定研究,最終鎖定了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一般來說,判斷髮現墓葬的主人身份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通常墓葬中都會伴隨有墓碑,上面會詳細列明墓主人身份及家人的祝福和思念。
這次考古人員發現的石棺,自然也是一樣的。
只見石棺周圍有一個墓碑,上面的原文是這樣的
"光分婺女,慶合天孫,榮苕比秀,採璧同溫。先標令淑,早習工言,生長宮闈,恩勤撫育。法水成性,戒香增馥,金牒旦窺,銀函霄讀。往從輿蹕,言屆河汾,珠涓潤岸,鏡掩輕雲。魂歸孤閣,跡異吳墳,月殿迴風,霜鍾候曉。砌凝陰雪,簷悲春鳥,共知泡幻,和嗟壽夭。"
這是古代的文言文,普通人自然是看不太懂,不過在考古專家的眼裡,這就跟朗讀普通的詩歌毫無分別。
沒過幾天,專家經過鑑定研究,就準確將墓碑上的碑文翻譯成了現代漢語,並精準地判定出了墓主人的真實身份。
根據碑文的記載,該墓主人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因為疾病而去世。碑文上的“生長宮闈”,說明小姑娘從小生長於後宮之中,與妃子為伴。
可想而知,小姑娘不是公主,就是某位皇親國戚。
從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可以判斷得出,該墓主人應該是生活在隋文帝時期,距今在1400多年左右。結合碑文及其他過往歷史文獻,最終判斷得出,墓主人名字為李靜訓。
李靜訓是誰?說起她,可能在歷史書上,並不能找到詳細的答案。
可說起她的外祖母,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因為她的外祖母是楊麗華。楊麗華是誰?北周皇后,同時也是隋文帝楊堅的嫡長女,她的弟弟就是隋煬帝楊廣。
這樣的身世,在北周到隋朝時期,可以說是沒人比得上了吧?
小小的墓主人身上,還有一個感人的親情故事-來自外祖母的疼愛
李靜訓,短暫的一生只停留在了600-608年之間。很有意思的,李靜訓,字小孩,也有人曾經開玩笑說,這個小孩寓意著她一生只能停留在小孩。這一點,我不認同,這是明顯混淆了她名字中的“小孩”中的小孩和現代小孩之間的區別。
隋文帝楊堅,因為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也就是搶走了自己女婿宇文家族一脈的皇位,所以對於自己的嫡長女楊麗華十分愧疚。此後,對於楊麗華這個寶貝女兒,幾乎是有求必應。
後來,隋煬帝楊廣即位,楊麗華又是皇帝的姐姐,自然也是地位極高。所以,在北周和整個隋朝,楊麗華的地位很高。
楊麗華生下了一個獨女宇文娥英,後來楊麗華經過精挑細選之後,最終她嫁給了隋朝開國功臣李崇之子李敏。之後,李敏和宇文娥英的女兒李靜訓出生了,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這個石棺的墓主人。
說起古代的皇后,楊麗華是我比較佩服的一位。她的公公是皇帝,她的丈夫是皇帝,她的父親是皇帝,她的弟弟還是皇帝。
換做其他的女子,一定是囂張跋扈的,因為身邊都是皇帝,沒人敢欺負她。可無論是北周的史書,還是隋朝的史書,對於這位皇后,均沒有負面的記載。都是評價她,為人外柔內剛,為人謙遜,做人有原則,不狐假虎威。
楊麗華還非常有性格,按理說自己的父親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自己應該高興。可她沒有,她站在了夫家一邊,還多次在公共場合表示對父親的不滿。隋朝建立以後,她也不接受自己父親給自己封的公主,一直以北周皇后及皇太后的身份生活著。
因為自己的女兒宇文娥英,是自己和北周皇帝宇文贇所生,所以她一直擔心隋朝的那些其他皇親國戚會因為自己女兒的前朝生父而欺負她。因此,她最後給宇文娥英選擇了名將之後李敏,因為李敏的祖父、父親都是名將,在北周及隋朝都有著很深的根基。這樣,女兒有了強大的婆家,就沒有人敢欺負她了。
自己女兒宇文娥英和李敏生的寶貝外孫女李靜訓,自然也成為了楊麗華的心頭寶,整日帶在身邊,全身心疼愛著她,呵護著她。
也因為此,但凡是皇宮裡有什麼稀奇的寶物進貢上來,她都會第一時間送給自己的這位小外孫李靜訓,說抱在懷裡怕掉了,捧在手心怕化了是一點都不誇張。
所以,可以看到,在李靜訓出土的石棺中,有很多珍奇的寶物,很多寶物甚至在隋朝其他皇室成員的墓葬中,根本沒出現過。
可是,楊麗華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寶貝外孫,在9歲的時候不幸身染重病,最終早早夭折。在下葬的時候,隋朝的禮制官員,提出按照常規宮廷女眷禮制進行下葬。可楊麗華不同意,最終在她的一再堅持下,以超規格的禮制,厚葬了自己的這位外孫女。從出土石棺中的各種寶貴的陪葬寶物來看,當時楊麗華肯定是力排眾議,放了很多超規格的隨葬品。
最是無情帝王家
楊麗華本身北周皇后,丈夫宇文贇去世後,自己成為了北周皇太后。可沒過幾天,發現身為丞相的父親楊堅,最終取代了夫家,改朝換代,建立了隋朝。
在歷史的洪流中,楊麗華作為女眷,自然是無法改變什麼,所以她用不接受隋朝公主封號、沿用北周皇后稱呼等方式,來抗議自己的不滿。就連在李靜訓的碑文上面,她的落款,都是北周皇太后,可見她從一而終的信念。
李靜訓夭折於608年,或許她的外祖母楊麗華在安葬這位心愛的外孫女時,沒有想到一年後自己也會隨之而去,離開這個世界(609年)。
更讓她想不到的是,6年後,也就是615年,李靜訓的生母,也就是楊麗華的獨生女宇文娥英,被楊麗華的親弟弟隋煬帝楊廣給處死了,罪名是參與謀反。
好在,那個時候楊麗華已經不在世,要不然讓她看到自己的女兒被她親舅舅給處死,而自己卻無法保護女兒的時候,該有多麼心痛。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千古名言,真是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