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神秘。“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中桂高五百丈,吳剛斫(zhuó)之長(zhǎng)即合,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此時人們都在這最圓的、充滿著神話傳說的月下寄託美好的願望。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應是“道成初試飛昇步,引手蟾宮折桂香”——那個帶香氣的“蟾宮折桂”。
“蟾宮折桂”,是指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傳說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xì shēn)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如何,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後“蟾宮折桂”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現在人們也常用來表示學子高考考取。
“蟾宮折桂”小而言之,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生在雲南宣威市阿都鄉一個極為貧寒家庭的林萬東,2019年,高考成績713分,成為理科狀元,在成績被公佈時,他正在工地搬磚;2020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孫川,以675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類專業錄取,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幾天,還在工地上打工。他們的“蟾宮折桂”最低的限度是鯉魚躍龍門,走出了偏僻山村,改變了命運,相信也一定能創造出比他們父輩們高出很多的社會價值。
大而言之,“蟾宮折桂”利國利民。“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其實就是培育人才。晚清重臣曾國藩七次才考中秀才,又不斷努力,直至“蟾宮折桂”考中進士,後不斷自律自強,成為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為當時的朝政和社會做出了卓著貢獻,也為後代人樹立了榜樣。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艦船與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黃旭華、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孫家棟,還有千千萬萬個他們,皆“蟾宮折桂”;是他們用知識和生命使我們國家從國防到科技,從物聯網到數字貨幣,各個領域得以飛快發展,國家實力穩步增強,才有了從韜光養晦,到不卑不亢的外交底氣。
“蟾宮折桂”,這桂枝是用汗水澆灌長成,這桂枝飽含著知識文化,這桂枝是自強自律的象徵。
“蟾宮折桂”是“腹有讀書氣自華”的從容;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
人生代代無窮已,月出年年八月圓。中秋月、人長久、共嬋娟;也願天下的有志青年皆折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帶著秋天的香,“直掛雲帆濟滄海”——
注:蟾宮即月宮,月亮之宮。斫(z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希望大家喜歡並提出建議